黄 琦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广东广州 1510600)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就职于某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该企业近几年深抓成本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也深入人心,成本管理制度能落实到位,成本管理流程趋日常化。笔者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广借鉴。
管理以制度为准绳,管理者是这条准绳的制定和执行者。施工单位推行成本管理,首先要有一套系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一批有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
(1)及时拆分经营利润和管理利润,下达工程项目承包责任书,对管理利润指标分阶段下达,同时设定管理利润指标可以调整的边界条件。
(2)及时制定分包计划,坚持内部招标制度;锻炼了一批成本管理人员,培育了一批成熟的施工班组。
(3)材料设备费用台帐齐全,大宗材料实行内部招标,次材(周转材、耗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控制方法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
(4)人工费、办公费等费用统计及时、控制合理。
(5)要坚持召开成本例会,抓住主要成本控制点和工程增效点大做文章,工程结算资料整理齐备。
(6)重视工程合同,加强合同交底;以业主计量及工程结算作为成本核算依据,每月考核,与绩效挂钩。
近几年,通过实实在在抓管理、明明白白兑激励的方式,各单位不仅在成本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尤其在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由“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的过渡,实现了管理意识的蝶变。
工程签证与变更是项目利润的重要来源,变更点往往就是工程增效点。工程项目错综复杂,涉及场地、工期、工艺、地质和质量要求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工程变更,聪明的管理者就可以敏锐地捕捉这些机会,在满足业主和工程要求的同时,又能增加工程的效益。具体实施中必须做到:(1)有留心,施工前,甚至投标过程中就有意识地留意这些变更。(2)有耐心,变更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跟踪过程。(3)有信心,一旦决定了,就必须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相信胜利就在眼前。(4)有恒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光有耐心还不够,靠等待也不行,要发扬死缠烂打,据理力争精神,精诚所至,玉石为开。总之,“全心”才能“全利”。
该企业下属混凝土公司创造了一条独特的成本管理思路,其做法:管理层次分两级,即混凝土公司和各站(车队);两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核算办法,各站按虚利润核算,其混凝土单方成本目标预先固定,固定的前提按不同的混凝土等级,配合比及材料单价,实际成本与此固定成本对比,对比指标为各种材料的耗用量,实现了量价分离。而混凝土公司一级按实际利润核算,以财务成本为最终依据。此法既简化二级站成本控制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又方便一级公司对成本的最终控制,值得推广。
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对地下连续墙、搅拌站、桩基础等单一施工工艺项目(综合项目可拆分)按固定成本进行成本考核,各阶段施工结束后,可对原固定的边界条件进行校正,统计核算施工成本。不过,各站(车队)要每月核算工程成本,统计工程利润。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每一位管理者的智慧,积极尝试一些新的管理办法,不断推陈出新,选择最适于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办法。如PPT文件形象推广、油卡管理、主材成本的实时控制、小费用包干制等。
该企业目前已逐步完善招标限价的内部定额,在地下连续墙、冲孔桩等施工工艺中已形成合理的控制目标(经验值),正在进一步总结之中。
全面预算化管理是对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策划安排,重在计划性,全面性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工程管理环环相扣,层层相连,从成本管理角度建议,一是解决好工期与投入的关系,二是抓住成本控制的主要着力点和工程增效点。两个点十分重要,前者是控制点,必须全过程跟踪,不容偏离;后者是利润点,必须强有力推进,不容有失。
很多工程面临工期紧、工程量大的问题,在施工投入和成本支出方面很难定好平衡点。笔者认为有两条原则,一是履约,即保证质量、安全和进度;二是全面考虑,既要从整个项目的实施权衡,又要从全公司综合效益出发。必须在各方面可控的范围内,策划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成本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一环,而信息化管理是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由之路,其建设已迫在眉睫。
回顾该企业近几年的成本管理之路,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有值得思考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要在管理者心中有成本管理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成本管理最终是可以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