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芹芹
(闽江学院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08)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褚芹芹
(闽江学院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08)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是突出闽江学院学科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其内容涵盖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服务海西建设、促进福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教学与科研有着重要意义。今后该数据库还将从继续完善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部门长期合作交流、与公共网合作、实现馆际共享、加强维护与更新等方面进行完善。
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海西服饰文化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成为高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该配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加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因此特色数据库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收录学术专著、研究论文、相关图片等,其内容涵盖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其地区主要针对海西地区,即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
(一)客家女服饰
客家(Hakka)民系是南迁汉民于南宋末年至明末清初,在赣闽粤边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形成,具有独特方言、文化、风俗和特性的一个汉民族民系[1]。客家服饰特征与客家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民风民俗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息息相关。其中,客家女服饰种类多样,涉及大襟衫、大裆裤、凉帽或头巾、布鞋、木屐、围裙等[2],可研究性较强。客家女服饰的款式造型、面料、色彩、构图等服饰特征,体现了客家妇女淳朴保守、勤劳节俭、坚忍刻苦、外柔内刚、心灵手巧的文化特质[3]。
(二)畲族服饰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即位于浙南山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服饰主要有头饰、服装、彩带、花鞋等,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4],还具有经济技术、生态环境、民族信仰、生活民俗、外来文化等诸多文化内涵[5]。
(三)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族群,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惠安女向来以勤劳朴实而著称,其奇异的服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诗歌形象地描述了惠安女的服饰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是惠安女服饰的基本格局,这一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四)蟳埔女服饰
蟳埔是闽南泉州临海的古渔村,那里有浓烈的海洋气息,还有穿着独特服饰的蟳埔女。蟳埔女不仅以贤惠和勤劳闻名遐迩,更以其独具风采的服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蟳埔女典型的服饰为簪花围、丁香坠、大裾衫、宽筒裤。这些都是以适应生活和劳动为基调,并遵循着自身的审美法则,做到了“美用结合”的一体化设计[6]。
(五)湄洲女服饰
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湄洲女与惠安女、蟳埔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蜚声中外,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共同特征,而且因为她们穿着别具一格的服饰。因为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所以湄洲女服饰又称为“妈祖服饰”。民谣把湄洲女服饰描述为:“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帆船头”又称“妈祖髻”,寄寓着许多情感。服装上面是蓝色和红色搭配的斜襟大布衫,下面是红黑两截拼成的裤子。蓝色象征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
(一)软件选择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可以选择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选择开源软件或自主开发软件[7]。结合闽江学院图书馆馆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认为北京超星公司提供的软件平台和技术支持能够满足该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并且该公司丰富的建库经验能为其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建言献策,故确定北京超星公司为合作伙伴,为图书馆搭建数据库建设平台,并与图书馆数图部共同提供技术支持。
(二)资源收集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的文献资源收集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与本校服装设计与艺术工程系的专业学术专家合作。这些专家长期从事海西服饰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曾成功申报关于海西服饰文化的福建省级、校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并协助学校召开了“海西服饰文化研讨会”。此外,这些专家还组织学生进行海西服饰采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海西服饰为题材进行毕业作品设计。经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专业学术专家对海西服饰文化课题有着深入的了解。一方面,他们能够指导文献资源的检索、分类、浏览等工作;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对文献资源的取舍严格把关,充分保证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第二,通过电子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服装服饰行业网站等,广泛搜集该数据库建设所需的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片、视频等。电子数据库的文献资源质量相对较高,但网络信息极其冗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故要一一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三,结合图书馆馆藏,对馆藏中与该数据库建设相关但第一、二个文献资源来源中未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数字化,进一步确保了数据库内容的充实性。
(三)分类整理
从多种途径收集完文献资源以后,就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科学的体系结构。“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的文献资源分为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一级类目分别为: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二级类目即在每个一级类目下分别设学术专著、研究论文与相关图片。
(四)数据录入
搜集完文献资源并进行分类整合之后,就要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录入。首先,在录入以前要对每类文献资源按等级给予一定的级别号。其次,对研究论文按期刊名、论文名、作者、路径、分类号、出版日期等进行描述,并用EXCELL进行录入。最后,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核查和审校,以确保文献资源录入的质量。
(五)数据审核与发布
对于学术专著,需要提供其在读秀学术搜索中的读秀号;对于研究论文,录入完数据以后,需要提供录入数据和研究论文原文;对于相关图片,只需要提供电子图片本身。这些数据被移交给我馆数图部负责人和超星技术人员,由他们共同进行严格的审核,通过错误更正和查重,确保上传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对审核无误的数据在超星公司提供的数据库平台上进行上传和发布。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初步建成并开通已有一年时间,根据一年来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的完善策略如下。
(一)继续完善数据库建设
继续完善“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要从数据库的分类、规模和描述上一一完善。在分类上,该数据库除了已有的分类以外,还可以按照省份来划分,分为广东、福建、江西和浙江。其中,广东、江西有客家女、畲族等服饰文化,福建有客家女、畲族、惠安女、蟳埔女与湄洲女等5种服饰文化,浙江有畲族服饰文化。在规模上,学术专著、研究论文和图片汇集3种文献类别的数量都有待增加,特别是图片汇集,目前每种服饰文化类别中只有一个汇集,今后可以进行广泛搜集,并按服饰的类型进行细分,力争使整个数据库完备而充实。在描述上,为了增加可使用性,该数据库还可以添加其他的描述字段,如:机构、关键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基金、引文等。通过更为详尽的描述,使用户可以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源了解到更多信息,进一步帮助他们取舍。
(二)与相关系部长期合作交流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是闽江学院图书馆与闽江学院服装设计与艺术工程系共建的数据库,同时也是直接服务于该系师生用户的一个学科特色数据库。因此,开展与该系的长期合作交流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数据库建设的负责人要定期与该系数据库建设的联络人取得联系,积极询问学科发展动态、最新研究成果等与数据库更新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该系数据库建设的联络人也可以主动将已经获取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以往未曾发现的研究成果转交给数据库建设的负责人。这样以来,就可以充分保障该数据库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与公共网合作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的是数字文献,为了满足部分用户获取纸质学术专著的需求,可以考虑与公共网合作,给学术专著提供相应的网上书店和有馆藏的最近的实体图书馆信息。如:与豆瓣网(www.douban.com)链接就可以使用户在搜索学术专著时同时获取有库存的网上书店(如:当当、卓越、京东商城、北发图书网、China-Pub、99网上书城等)信息,以便用户购买;与WorldCat(www.worldcat.org)链接则可以提供给用户可供借阅纸质文献的最近的实体图书馆信息。
(四)实现馆际共享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特色服务,而馆际共享是实现特色服务拓展和发挥最大功能的有效途径。“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在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大好形势下,应该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9〕10号)要求,开放资源和服务,允许“一卡通”用户在“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检索和获取。将来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努力将该数据库与福建省所有高校图书馆、全国开设有服装专业的高校的图书馆乃至全国所有高校图书馆进行馆际共享,尽可能地拓展该数据库的服务空间和范围。
(五)加强维护与更新
特色数据库要高质高量地服务用户,就需要定期维护与更新,保持其活力。首先,定期搜集与“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相关的最新文献信息资源,与时俱进地进行内容更新。其次,通过网页留言、QQ留言等方式收集用户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用户反馈的结果,找出当前该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8]。再者,每月召开特色数据库建设例会,吸取其他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并根据该数据库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维护与完善。
[1]董励.客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浅析客家服饰文化的根源性与融合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陈东生,刘运娟,吴灏.客家妇女服饰的文化特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邱慧灵.畲族服饰文化及其美术内涵[J].浙江工艺美术,2008(1).
[5]吴微微,陈良雨.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文化探析[J].纺织学报,2009(9).
[6]肖宇强,陈东生.蟳埔女服饰的符号语义及其传承[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7]张颖.“闽都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海峡科学,2009(11).
[8]程华云,杨为建.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09(8).
G250.74
A
1673-1395(2011)10-0179-03
2011-07-15
褚芹芹(1982-),女,湖北保康人,助理馆员,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