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蛙”、“恐龙”看动物隐喻

2011-03-31 22:53
关键词:谐音网络时代恐龙

莫 娇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从“青蛙”、“恐龙”看动物隐喻

莫 娇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动物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里从古到今从未消失过。但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本文对处于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对新时代下的动物隐喻进行总结。

动物隐喻;网络时代;发展前景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动物隐喻是隐喻的一种,以动物为投射域、用动物喻人的一种语言现象。

一、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聊天程序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络文化。一批特点鲜明的,风靡一时的网络用语随之产生,如:青蛙:形容长相难看的男性;恐龙:形容长相难看的女性;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指电脑技术很好的人,是“大侠”的谐音。很多人认为这些网络用语是谐音现象,比如“大虾”谐音于“大侠”,“斑猪”谐音于“版主”,之所以不直接说大侠、版主,而要换成大虾、斑猪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追求有趣可爱的说话风格的一种偶然结果。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使用现象,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只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小插曲,成不了主旋律。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网络用语不仅仅是谐音那样简单的现象,更不是一种不规范的语用现象。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动物隐喻,是动物隐喻在网络时代的体现。

二、网络时代动物隐喻的认定

动物隐喻是隐喻的一种,即以动物为投射域来表达人类的某些特点的表达方式。动物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的手段。动物隐喻的基本构成是把人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动物身上,动物充当投射域,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语言为图像,增强表达的趣味性生动性。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完全符合这些特点。比如:菜鸟,首先“鸟”在人们的概念里是小巧进而产生弱小,不够强大的感觉,所以形容人某方面弱小会联想到鸟,菜在汉语里有指人差的含义,因而菜鸟组合在一起可以形容人某方面很差,在网络里自然用来指人电脑技术差。这是形象突显的动物隐喻。驴友,最初来源于新浪旅游网,驴与旅谐音,驴这种动物首先让人想到不求舒适任劳任怨地劳作这个概念,驴友就用来指那些喜欢和人组队长途跋涉去旅游的人。驴友和旅游者音义皆暗合。

三、网络动物隐喻的分类

从形成原因上看,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谐音

这一类词语是谐音化的动物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在语义上并无关联,但是这些动物多是憨厚、可爱的形象,久而久之,会让人把这些动物的形象联系到它们指代的事物上,可以说这一类动物隐喻开始于语音上的相似发展成彼此形象上的契合。

1.姑狗:Google搜索引擎。也写作“辜狗”、“狗狗”。直接音译,狗这种动物在形象上是可爱的、与人亲近的,在生理上狗跑得快、是个很好的猎手。Google搜索引擎恰好是网络上的“猎人”,它的猎物是“信息”。翻译成姑狗,语义上用狗的速度快,好猎手的形象暗喻Google搜索引擎对于信息捕捉的迅速,强化了人们对于Google搜索引擎的印象,同时语音上相似,便于记忆,幽默亲民的动物隐喻,拉近了产品与人的心理距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2.轻舞肥羊:源自痞子蔡的轻舞飞扬,用来嘲笑女生。3.猫:MODEM(调制解调器)的音译。用它连线上网的拨号音戏称“猫叫”。4.肉鸡:弱机,是指网络上安全性不强,被人完全控制的机器。5.兔爸:toolbar,工具条。6.烘培鸡:HomePage,个人主页,“竹叶”。7.大虾:指电脑技术很好的人,是“大侠”的谐音。

(二)音义兼顾

驴友:旅游者。既是旅游的谐音,又体现了旅游者像驴一样长途跋涉不计辛苦的特征。

(三)偏正结构

这一类通常是动物+类属,组成新词:1.水母:指灌水(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的意思)狂人,水母特指女性。2.猪娃:好孩子。3.狼族:与色狼不同,作风正派,喜欢独断独行,虽爱女色,但从不死缠女生。4.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与之相对的就是老鸟。

(四)形象类似

这一类多是形容人的外貌的一类词,多为取笑:1.恐龙:是男孩用来讽刺爱上网但容貌不出众的女孩子。最早出现在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实在无法将这样的女子与恐龙联想在一起。但如果她真是恐龙,我倒宁愿让这头恐龙饱餐一顿,正所谓恐龙嘴下死,作鬼也风流。”从此,网络上就称丑女为恐龙。2.青蛙:是女孩用来讽刺相貌比较丑的男生。青蛙之所以用来代指丑男,是由《格林童话》中青蛙王子的故事引起的,一只青蛙竟爱上了美丽的公主,双方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另外在中国古语里恰好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隐喻,青蛙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带有丑男想追求美女的含义,用青蛙来隐喻丑男是自然而然的事。

四、网络时代动物隐喻的特点

(一)调侃意味浓厚,追求轻松随意

这些网络用语大多是出自贴吧、聊天过程中,整个语境轻松活泼,使用人群也以年轻人为主体,产生的最初也多是出于调侃讽刺对方,是网络这个特殊的交流平台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人追求轻松随意反对刻板墨守陈规的时代精神导致的结果。

(二)区分性别,成对出现

形容女性的词语出现,就会随之产生相应形容男性的,反之亦然。如:有恐龙就产生了青蛙。

(三)活跃于网络平台

以往的动物隐喻多是产生于生产生活中,人们口耳相传。现代的动物隐喻产生于新的平台——网络平台,活跃于网友中,产生的途径有别于以往。在贴吧、网络聊天室这些领域动物隐喻欣欣向荣,但是这些还是多活跃于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受语体限制。网络的动物隐喻都是随性而至的,口语化特点十足,这一点决定了它们不能在书面语或者正式的场合使用,否则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不当,违背了礼貌原则。

2.受适用人群的限制。动物隐喻的使用人群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其他年龄段尤其是偏长的一群人并不熟悉这些词语更不用说使用了,因此,在生活中这些词语也很少使用。

3.受社会文化的限制。中国是文明古国,深受儒家端庄、严谨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认同的语言风格是合乎逻辑的、严谨的,对于天马行空不按常理使用语言的网络用语接受度不高。

(四)对传统动物隐喻模式的继承

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承接了传统的动物隐喻的模式:内在逻辑上依然是人类通过动物认识自身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动物属性的体现;在内容上,承接了传统上对动物形象的既有认知,具有动物认知上的民族文化的定型性,如恐龙,在大家心里是一种凶悍的丑陋的动物,在这个心理认知的基础之上,才会产生用恐龙来形容面貌丑陋的女生的用法。所以尽管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在动物的选择以及语体风格上让人感觉别有新意,但它不是空中楼阁,其实质还是在以往已有的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上生成的。

五、网络时代动物隐喻产生的文化心理

(一)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

网络动物隐喻想象丰富天马行空,有些在逻辑上甚至让人匪夷所思,这样另类的风格正是创造并且使用这些词语的人所追求的求异心理,这样才能吸引眼球赢得注意,这是这类词语产生的心理诉求。

(二)对传统的反抗心理

使用这些词语的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循规蹈矩的词语的抗拒,通过反传统的运用词语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突显个性。同时还有一批人,主要是处于网络用语圈的人为了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的交流,产生从众心理,也接受并使用网络用语,这是这类词语产生的第二种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错字错用。当下电子化办公越来越普遍,输入法使用越来越高,在快速输入的过程中会产生音同字不同的现象或者完全是错字但是在输入法中接近而经常被混淆的词,久而久之会用错的代替对的,开始是为了好玩,发展着就具有了公众认可度,进而成为了语言现象。

六、网络时代动物隐喻与以往动物隐喻的差异

以往的动物隐喻在语义上“有迹可循”,人们通常是有语义上的依据,在逻辑上能推论出结果的动物隐喻,那些动物形象在人们头脑中早已定型,广泛被认同,代表的语义也是一定的。但是如今却未必都满足这样的条件。出现了一些只是音同就拿来用或者完全是崭新的动物形象来做隐喻,音同的如驴友,形象完全创新的如恐龙。以往的动物隐喻的思维顺序是从已有的动物形象出发联想到要表达的意义,而现在则是在语音、语义、动物形象三者之间存在交叉的联系。

七、网络时代动物隐喻的语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一)语用价值

1.体现了语言选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语言具有社会属性,它的形成具有约定俗成性。最开始选择表达自己的词汇具有偶然性,同时偶然的选择之中又存在必然,人们会在自己熟知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语言,这体现了语言形成的必然性。网络时代的动物隐喻充分遵循了这个规则,以“青蛙”形容长相丑陋的男子为例,选择用“青蛙”而不是别的动物来形容长相丑陋的男子,首先是偶然的,信手拈来,以第一个用的人为标准;同时,选择“青蛙”来表达这样的一种语义又存在必然,中国有句熟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使“青蛙”在中国人的心理产生了一种普遍认知,即“青蛙”指低俗丑陋的男子,所以选择“青蛙”也在意料之中。

2.丰富了表达手段,使表达更有效。使用动物隐喻首先就会使抽象的事物直接化,避免了交际时语言的单一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使说话人的意思表达的更明确,也更有利于听话人对于信息的解读和接受。

3.拓展了命名的眼界。动物隐喻用家喻户晓的动物作为表达的中介形象,就省去了新概念的产生和应用,重复利用了已有的语料,可以减轻人们对于语言记忆的压力,避免了过多地设置新概念,造成语言的冗余,简化了语言的命名机制。

4.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是一种思维发展的必然。网络动物隐喻十分生动形象,往往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同时,还会使听话人会心一笑,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人类的思维模式更愿意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得表达言简意赅是表达的最高境界,网络动物隐喻的出现符合这样的需求,可以说网络动物隐喻的出现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

5.影响民族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文化基调是庄重严谨,网络动物隐喻的风格与此相反,是活泼轻松随意的,在人们接受这种风格的同时,就会对原有的民族文化风格产生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很可能是民族文化风格演变的一个转折点。

(二)发展前景

1.能产性。动物隐喻这种语言现象的思维是成熟的,因此,无论套用什么样的内容都是一种有历史的有强大生命力的现象,具有很高的能产性,从这一点看会有很好的前景。

2.接受度。目前它活跃的平台依然局限于网络,这一点制约了它融入全民语言中,限制了它从现象转变为语言主流的进程,并且会在一段时间内不被主流语言接受。

不过,随着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目前的年轻人年龄的增长以及新的年轻人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的增多,那么在全社会使用网络动物隐喻的人群势必会增长,受众的年龄范围也必将扩大,那么,网络动物隐喻也必将走出网络走入生活,由另类的风格转变为大众化的浓重时代标签的语言现象。

[1]冯小虎.隐喻: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4.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1996,(2).

[4]肖遥遥.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莫娇(1987-),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谐音网络时代恐龙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绝妙的数字灯谜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