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辉 杨丽杰
(长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初探
吕国辉 杨丽杰
(长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日臻成熟。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着眼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对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大胆超越,形成了独特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促进世界的共同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
胡锦涛作为当代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极度重视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适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思想体系初步形成。其内容博大,特点显著,影响深远。
1.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日益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发展潮流,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战争还时有发生,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之间差距扩大,除传统安全威胁外,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显突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面对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革大调整,中国必须积极调整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
2.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确立的,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抉择。进入21世纪中国紧紧抓住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强大。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当代社会主义面临民主社会主义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大挑战,中国必须吸取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教训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切实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3.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殊利益要求就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条件。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我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紧抓住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利益这一中心主题,第一次提出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健全国家安全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国家安全理论,这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国家安全思想的精髓所在。
4.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同时,依然存在着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继续深化改革还面临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民主法制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和谐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的同时,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日益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面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面对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关于政治安全思想。国家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当代主要表现为对外保持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保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稳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社会稳定。胡锦涛强调,必须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妥善处置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尤其要把政治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成为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首要任务。
2.关于经济安全思想。国家经济安全是维持国家经济秩序正常运转,使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内外环境干扰、威胁和破坏的能力和状态。当代主要表现为在开放条件下,能否有效地对本国经济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否有效地确立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有效地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与冲突,保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地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保护国家财富、资源和生态环境。胡锦涛指出,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映和应对的能力,依法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上升为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地位。
3.关于文化安全思想。文化安全是指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保护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区域内,自身发展及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征,维护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免遭来自外部或内部的破坏或颠覆。胡锦涛强调:“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1](P1)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深层次意识。
4.关于科技安全思想。科技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稳固、健康发展,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在国际科技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使国家利益免受来自内部和外部威胁的状态。胡锦涛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2](P1)维护国家科技安全成为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重要理念。
5.关于军事安全思想。军事安全是指国家以军事力量为主、辅以其它手段,消除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破坏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以及各种反政府、反社会的行为与状态,捍卫国家安全与稳定,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它主要表现为国家在客观上是否存在军事威胁;一个国家是否拥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事手段和军事能力;能否为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提供有效安全保障。胡锦涛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3](P40)护国家军事安全是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重要内容。
6.关于生态安全思想。生态安全是指国家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所处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主要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与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所谓威胁,主要是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及退化削弱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防止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避免由此导致国家的动荡。胡锦涛指出:“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全国的生态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已纳入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必要视野。
7.关于信息安全思想。信息安全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概念。狭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自身的安全问题,指信息状态安全措施和信息状态转移安全,基本包括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及可靠性五个方面。广义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以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系统不受内外环境威胁、干扰、破坏而正常运行的状态。胡锦涛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在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中凸显出来。
8.关于国民安全思想。国民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国民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等方面的根本利益及基本权利的不受侵害和威胁的状态。包括国民群体安全和国民个体安全两种形式,涉及国民生命安全、国民数量安全和国民质量安全三个层次,国家首脑、军政要员、特殊人才、驻外人员和侨民安全是国民安全的特殊表现形式。胡锦涛提出:“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维护人民的利益成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维护国民安全成为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
1.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系统性。胡锦涛指出:“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长,但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多样性进一步增强。”[4](P132-133)因此,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国家安全问题,把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等理解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把国家安全保障机制和保障活动理解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而科学地认识、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并用以指导国家安全活动。
2.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务实性。胡锦涛指出:“无论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来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5](P1)因此,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基础上,深知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弥足珍贵,坚定不移地抓住历史机遇期,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这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日趋走向成熟,充分展现了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思想的求真务实风范。
3.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的和谐性。胡锦涛指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6](P45)因此,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为中国新安全观注入了和谐理念。面对当今世界各国围绕国家利益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倡导各国都能接受的一种和谐理念,使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相互包容、共同创造和平安宁的世界,在安全问题上加强合作、相互信任,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来解决国际社会的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用和谐理念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得关系,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国际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反映了新一代领导集体高超的智慧和勇气,显示出中国不仅是和谐世界、共享安全的倡导者,也是和谐世界、共享安全的忠实实践者。
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建国以来我党在国家安全利益上的一贯主张和坚定性原则。胡锦涛多次强调这一主张和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希望用平等、协作、互信、互利的新安全观来达到维护安全利益的目的。他反复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武力不能缔造永久和平,强权不能确保长治久安,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7](P1)新一代领导集体再次向世界重申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国初为妥善解决同周边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出的,并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政府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外交原则。胡锦涛多次强调我国不仅是这一原则的倡导国,也是践行者,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抓住了国际关系中平等、互利、和平最实质的问题,是各国之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基础。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时再次表明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新一代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捍卫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既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无论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还是和平与发展的时期,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祖国统一的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胡锦涛在各种场合一直坚定地阐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决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都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综上所述,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对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大胆超越,丰富和完善了新国家安全观,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国家安全思想,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促进世界共同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1]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8-13.
[2]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4.
[3]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解放军总政治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5]胡锦涛.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N].人民日报,2003-11-25.
[6]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9-16.
吕国辉(1964-),男,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