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唐 维 吴义然
2011年,将是万龙历史上最具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智能电网发展非常特别的一年。在“十二五”规划里,已经很清晰地把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提了出来,这对于万龙来说,无疑是一个比任何商业合作都更加重要的信息。因为万龙经历了一个“智者”发展的极不平凡的过程,也经历了关于智能化设备及相关配套方案开发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任何成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们似乎只习惯于看见成功的光环,却很少看见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成功都是努力付出的结果,即使是一小步的前进,都是由汗水和辛勤堆砌而成。在万龙,就是这样。
自从创业之初用5万元人民币起家开始,万龙经历了风风雨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万龙发展的历史上,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的紧缺。由于地处苏北,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即使当地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去就业,虽然董事长王立权委托东南大学代培机电大专班,但无法解决人才需求问题,而且当时的情况是市场在外、技术在外、人才也在外。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经过深思熟虑,王立权决定将企业迁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于2000年到苏州新建苏州万龙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分别在上海创建上海磊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从事智能控制器和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研发生产。到了苏州之后,人才问题迎刃而解,从2000年到2004年,智能控制器需量快速上升,当时的市场几乎都是万龙的舞台,市场占有率近100%,且生产量猛增,企业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万龙的快速发展引来了同行的注意,随之而来的,就是万龙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瓶颈——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可靠性保证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这不仅是人才的问题,企业必须有先进的工艺装备和专业化工艺能力来保障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但当时有钱也买不到专业设备,企业不只是把产品开发出来,更困难的是同步实施工艺技改和专业装备的设计,企业不具备规模生产的过程控制能力和专业化工艺生产能力,是不可能再发展的。万龙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5年才把产品可靠性从98.5%提高到99.96%,返修率万分之四。
虽然质量的提高给万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对中国电器智能化速度的低估,到2006~2008年,预计每年上升30%,然而事实是每年以80%的幅度扩涨,而企业极限产能仅8万台。这样一来,万龙虽然从射阳搬到苏南,但没有土地、租用厂房、资金实力不足的弱点开始显现,实际上跟苏南的企业实力相差甚远,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万龙如何立足苏南,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发展?万龙开始实施新一轮战略规划和产业升级,决定买地建厂、扩大生产规模。从此,万龙的专业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到2008年底突破了12万台的产量。特别是与GE、西门子国际大公司的合作配套,让万龙在整个的智能电气控制装置、机电一体化电磁配件、传感器等领域内,无论是专业生产能力、还是过程质量控制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逐步走向了行业领域的领先位置:2010年产量已经达到24万台,今年的目标是在确保达到30万台,到2013年力争突破50万台。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只有5万元钱起家、年产量不到2000台电子脱扣器的小厂,已经成为了智能控制器领域里的领头羊。
万龙的前身是射阳黄海电控厂,1991年在与上海电科所、北京开关厂、长征电器公司、上海人民电器厂和常熟开关厂共同承担城市智能化配电成套装置及其智能断路器国家项目中负责“智能控制器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管理软件”的开发任务。由于是国家“八五”重点新产品项目,技术难度高、投资费用大,万龙咬紧牙关、全力以赴,成立了专题攻关小组,艰辛攻关。在当时作为一家经济实力并不强的民营企业,十年磨一剑,经过不断试验、改进,终于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万龙的ST系列智能控制器于1997年通过了国家机械部的生产定型验收,YSS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管理软件和ST500系列电动机智能控制器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机械局的鉴定验收。万龙此刻真正迈进了机电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换代的征程。
早在2001年万龙就瞄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配电综合监管系统及其智能电器元件”的整体研发,10年来每年提取大于销售收入6%的技术研发费用,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大、清华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等大学、研究所合作,利用产学研结合,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万龙这10年来投到技术研发的费用已超2亿元,正是这样持续的投入,使万龙在行业内成为了技术领先的“智”者,也为万龙先后获得了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以及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成果转化项目等多种荣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万龙并没有止步于配电系统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开发,并在35~10kV/0.4kV配电网自动化和数字化配电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万龙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和创新,在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系统特点而研发了“WKS-DSMS2000数字化配电房管理系统”和“WKSHMDMS综合配电管理与远程抄表一体化系统”。近几年来ST400系列低压配电综保装置、ST600、ST700系列微机电力测控保护装置和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箱变和智能化开关柜,24kV新型智能化开关柜等新产品投放市场;WKS-DSMS2000数字化配电房管理系统技术成熟先进、性能稳定可靠、功能丰富实用,能适用于不同规模等级的开闭所、配电室、箱式变、台变、综合房、环网柜、小区变等配电节点,是构成智能配电网的基本单元。系统在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完善设备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也为新型智能配电网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提供了基础平台。WKSHMDMS综合配电管理与远程抄表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自动远程抄表和综合配电管理功能,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满足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要求,实现电力产业链中的供电、用电、综合服务等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这也正是万龙区别于其他电器厂家的最大亮点。
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万龙将坚持智能化道路的发展方向,继续重视和进一步投入,万龙制定了自己的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开发配电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装置(断路器复合管理通信单元),打造中国智能控制器和电力测控保护装置的生产基地。
智能断路器的未来,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终端,在具备状态监测、运行质量监控、保护控制和测量功能的同时,要利用同步采样技术,特别是IP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完善的保护功能。要对智能控制器全面升级,增加断路器机械动作特性和环境、漏电等状态监测功能,开发研制与断路器高度一体化设计的、可采集一次设备状态和配电网运行状态的断路器复合管理通信单元,以及用于数字配电房及大量旧配电房升级改造的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综合装置,确保在2012年推向市场。三年实现配电和工控类智能制器及综合装置类产品产销翻番达到80万台套、为GE和西门子等公司的电器配套元件超百万套件,核心产品业务力争突破5个亿。
二、开发以YSK控制电器与ST500系列电机保护装置相结合的电动机应用系统集成产品和电动机综合管理系统。
以中压同步电动机和中压电机保护装置为技术突破点,融合配电系统的状态监测技术,并把相关技术移植到低压电动机保护装置中,为用户提供从同步电动机综合管理系统、中压电动机综合管理系统到低压电动机保护装置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的“电动机保护大王”!
三、开发WKS-SCADA交直流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推广交直流一体化配电装置和直流电源供电站。
该系统对整流站进行全面整合,将10kV交流系统、降压整流系统、600V直流系统以及交直流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设计、监控、生产、调试、服务。通过SCADA系统将各子系统通信网络化、数字化和互动化。SCADA系统采用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交直流配电系统的远程集中监控管理。本监控管理系统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于一体,是一种开放式、网络化、模块化、可扩展性强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万龙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提供元件到提供解决方案,从把智能控制器升级为配电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装置起步,原有断路器不具备本身机械动作特性及温湿度、漏电、环境状况等的检测能力,而全新的在线状态监测预警系统则需对智能控制器和互感器、传感器、电磁执行元件实施全方位的同步开发,并且由计算机预警预报设备健康状况,努力拉动行业断路器全智能化水平,为行业作贡献的同时,打造节能低碳型配电系统解决方案,为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作贡献。
我国“十二五”期间,十大行业需产业升级,很多5至8年前配电房中的开关柜还保存完好,还有大量断路器,如果全部撤换掉显然十分浪费,用万龙的外置配电综合保护装置和节能低碳型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加以改造,既节约大量改造费用又实现了通过最小的经济投入达到提高供电系统经济运行可靠性的目的,也降低了断路器运行维护成本,这是目前很多电力公司在推进智能电网过程中和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多个行业升级改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万龙一切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不仅提供精心打造的产品,更要真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技术支持和全程服务。
“精心打造,用心承诺”是企业的灵魂,是万龙从一个5万元起家的电控厂发展成了一流的电气企业,并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起点。企业不在规模大小,很重要的问题是一切都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必须为客户而专业、专注、专心,如不用心承诺客户,欺骗客户一次,绝没有第二次。或许,这才是万龙能够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才是万龙“智”赢天下的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