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荆州43400)
患者,女,30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包块,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在当地未予处理,现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剖宫手术史,每月月经未见明显异常。体检:腹膨隆,可触及中下腹部大小约10cm×20cm包块,无明显触痛,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浊音(-),长鸣音6次/min,四肢脊柱未见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阴超: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腹实质性包块。CT影像:中下腹巨大包块,边缘光整锐利,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周围肠管明显受压向四周推举,下缘达子宫底。膀胱及子宫大小、形态未见明显特殊。诊断:中下腹巨大占位性病变,间质瘤待排,建议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其它。
手术探查腹腔:见子宫大小22cm×18cm,色泽红润,表面光滑,占据中腹部。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30岁以后的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20%,不孕妇女更为常见,许多人无临床症状,有的可出现月经过多,下腹不适,局部肿块可引起压迫症状。根据肌瘤在子宫生长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根据其与子宫壁的关系,子宫肌瘤的三种分型: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被正常的肌层包围,肌瘤与肌壁间界限清楚。此类肌瘤最多见,占肌瘤总数的60%~70%。②浆膜下肌瘤:当子宫肌壁间肌瘤向子宫表面的浆膜层生长,以致肌瘤表面仅覆盖着少许肌壁及浆膜层时称为浆膜下肌瘤。该肌瘤占肌瘤总数的20%~30%。③粘膜下肌瘤:贴近于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向子宫腔方向生长,表面被子宫内膜覆盖。粘膜下肌瘤约占肌瘤总数的10%。影像学上所见子宫肌瘤多为肌壁间肌瘤,最主要特征有:①局部实质性肿块,可呈分叶,突出子宫壁外;②软组织包块发生在子宫而使子宫变形或突向宫腔使其闭塞;③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是肌瘤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1]。
结合本病例回顾性分析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本病例发生部位为中腹部,边缘光整锐利,界限清晰。其次,子宫的大小、形态清晰可见。第三,患者本身无任何妇科症状,仅有下腹部不适。而这恰恰与浆膜下型肌瘤临床症状相符。浆膜下型肌瘤患者很少引起子宫出血及月经改变,无继发贫血。第四,受常规思维束缚。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典型子宫肌瘤影像,而对少见外生浆膜下型肌瘤缺乏足够认识。现回顾性复习CT影像可见病灶下缘与宫底接触密切不可分。通过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影像科医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足够认识,对少见病也要加强学习,从细节着手,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