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树枝
(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朝阳 122600)
全麻手术侧卧位病人的护理
崔树枝
(朝阳市第二医院手术室,辽宁朝阳 122600)
全麻手术;侧卧位;并发症;护理
现代手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难度、微创手术的发展,手术时间相应延长,对手术体位也有相应要求。正确的手术体位对术野的暴露,手术成功及术后病人恢复有密切的关系。侧卧位是手术较常用的体位,由于术中肢体活动受限,固定置动,故临床并发症较多,其中臂丛神经损伤较常见[1]。况且病人较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对身体局部形成压力,极易诱发压疮的发生。因此,合理摆放侧卧位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29-78岁。手术时间3-5h。手术部位:胸外科38例,其中食管癌根治术18例,肺癌根治术15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5例。神经外科(颞部)18例。骨科33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4例,股骨头置换术12例,股骨手术7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麻侧卧位。
1.2 体位摆放方法 建立同侧上肢静脉通道全身麻醉后,麻醉师站在患者头部,负责观察患者情况,保护气管导管,扶托患者头颈部,其他2-3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扶托背部、胸、腰及下肢;巡回护士按照操作常规,由患者背侧放入距腋窝10cm处(即一拳头的距离)加铺胸垫,头部枕25cm高的枕垫,枕垫上置“V”型开放式头圈(压力缓解保护凝胶垫),耳朵放在中空部。双上肢放于双层上肢固定架上,并在其上垫海绵垫,根据病人的年龄和体型选择合适的海绵垫,外展小于90°,下侧下肢弯曲60°-70°,上侧下肢伸直,两下肢之间垫海绵垫并与下侧下肢弯曲处下部置方形海绵垫,其高度高于下侧下肢水平面,与两下肢之间的海绵垫高度在同一平面内,上侧下肢置于其上,以减少上侧下肢对下侧下肢的直接压力。用骨盆固定器固定患者,骨盆固定器与患者之间置小海绵垫,前置下侧下肢髂前上棘上,要保护好男性会阴部,防止受压,后侧置于骶尾部,膝上10cm固定双下肢。
2.1 脊髓损伤的预防 全麻后,患者肌肉相对松弛,脊柱和各大小关节支撑保护不足,医护人员再搬动患者时,对患者身体的每一部位都要有足够的支持,在转换体位时,患者的头颈部、胸腰部、下肢等部位均须设专人负责,统一步调,使患者头颈部、背部同步转动,并始终保持在功能位。
2.2 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侧卧位时因患者局部肢体受压,特别是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影响循环系统。体位安置时使用的软垫须备有各种不同的规格,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合适的软垫,以减少腋下,胸腔等部位受压,保证胸廓舒缩正常,维持正常的静脉回流。
2.3 皮肤、肌肉压伤的预防 侧卧位时身体的主要受力点为健侧肩峰侧面,肱骨外上髁、髂前上棘、股骨外上髁、外踝等部位,由于身体的全部重量都集中在这些部位,且这些部位都为骨隆突处或肌肉,脂肪较薄处,受压时间长易引起皮肤压伤。摆放侧卧位位时,应仔细检查患者身体每个受力点的情况,对于瘦弱的患者,在骨隆突处加垫海绵垫,以缓解局部压力。因此,下侧下肢弯曲,下侧上肢伸直,以减少上侧下肢对下侧下肢的直接压力。
2.4 保护器官避免受损 健侧耳廓应置于“v”型开放式头圈内,防止受压,颅脑手术时,患侧耳内塞一棉球,双眼涂红霉素眼膏,贴保护膜,防止消毒液流入耳内、眼内。男性患者注意外生殖器的保护,摆放体位时,体位垫放置合理,避免阴茎受压水肿。
2.5 神经麻醉或损伤的预防 全麻后,患者的运动、感觉消失或迟钝,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易使患者颈部、四肢等部位因受压或过度牵拉、旋转而导致神经麻痹或损伤。体位摆放时,应注意脊柱的生理弯曲,合理调整头圈的高度和位置,托手架放置合理,双臂外展要小于90°,腋下的软垫大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型合理选择,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本组86例患者在手术室护士的细心呵护下,合理安全、科学的摆放侧卧位,充分暴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病人全身麻醉后知觉丧失,肌肉趋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已大部分消失或减弱,患者已基本失去自身调节能力,但为适应手术需要侧卧位,由于关节弯曲和血管旋转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2]。因此改变体位,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变化较明显。所以,侧卧位的摆放应按人体力学要求,既要充分暴露切口,又要缓解体位对肢体的不良压力;侧卧位下方下肢屈曲,上方下肢伸直。将病人双下肢分开,能够很好的分散重力,减少对下方下肢的直接压力,最大限度降低手术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1]姚月华.90°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医院,2008,8(11):80.
[2]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01.
R472.3
B
1004-6879(2011)02-0173-02
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