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策

2011-03-31 10:54:50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伤口血肿

孙 磊

(朝阳市中心医院CCU,辽宁朝阳 122000)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策

孙 磊

(朝阳市中心医院CCU,辽宁朝阳 122000)

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预防;对策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目前已成为心肌梗死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我们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冠状动脉支架术前4h禁食水,造影剂的高渗性利尿,补液不足,术后易发生低血压。

1.1 术前禁食时间 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老年病人、糖尿病病人更要掌握术前禁食时间。对于上午进行手术的病人,早餐可进半流食达70-80%饱的程度;对于手术危险性极大或极有可能发生误吸的病人可适当延长禁食、水的时间,但也要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的问题。

1.2 术后血压 术后3h血压明显降低。主要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作用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扩张肾小球动脉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增加导致脱水。术后需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必要时予以输液。24h总量应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与术中造影剂用量而定,一般造影剂200-300ml,输液1500-2000ml,而且血容量不足常在术后4h之内,因此建议在术后4h内输液量达到24h输液总量的1/3[1]。

1.3 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 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由于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尤其在术后3h内血压相对低时,为防止血压下降引起心肌灌注不良,甚至再次发生梗死,术后4h内应15-30min测1次血压;及时分析血压变化,调整好输液滴速,如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协助医生查明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

1.4 恶心、呕吐 许多患者出现低血压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血压降低早期交感神经兴奋使具有平滑肌的微血管强烈痉挛,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同时空腹大量饮水,急骤胃扩张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因此PTCA支架术后患者在大量饮水的同时,还应适当进食,促进胃蠕动以减少胃扩张引起的呕吐。饮食宜清淡且易消化,忌油腻与胀气食物。

2 拔管综合征的观察及预防措施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较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因病人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拔管疼痛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迅速处理。(1)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管的方法,拔管时护士陪伴身边,分散精力,解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特别是女性患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2)拔鞘管之前要保留静脉通路,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保证急救器材到位。拔管前补充血容量,调整心率,必要时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镇痛。(3)拔管时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2]。拔管后30min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3]。

3 出血和血肿的观察和护理

PTCA支架术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有时术后需静脉使用肝素减少急性闭塞的发生。因此,术后易发生伤口出血、局部血肿等并发症。(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敷料、足背动脉搏动至术后24h。24h后去除敷料判断有无血肿及大小。包扎敷料上无可见血性渗出物为正常。局部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径<5cm判为出血无明显意义;包扎敷料上的血量较多,估计血液丢失超过100ml,必要时需手法加压、砂袋压迫或再次加压包扎以及血肿压迫影响足背动脉搏动,则有重要意义。(2)当发现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需仔细触摸伤口周围有无细震颤,听诊有无收缩期血管杂音,若有即是假性动脉瘤形成,证明出血仍在进行,应立即用手指压迫止血,直到杂音消失为止[4]。判断为进行性发展的渗血及血肿则应提前拔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后挤压包扎[5]。而非活动出血者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的瘀血,然后施以冷敷40-60min[6]。对已拔管者,要拆除弹性绷带,重新徒手加压止血,并进行适当的药物调整。(3)卧床期间应避免一些使腹压增加的行为,如咳嗽、大小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穿刺口压力,导致出血的发生。使用抗凝剂的病人要特别注意了解有无高血压病,72h仍需观察穿刺口[4],观察病人皮肤有无青紫斑块、牙龈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4)根据药理学原理,肝素抗凝作用迅速,用药数分钟后,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一般持续3-5h[7]。所以术后6h病人的凝血系统已恢复正常[8]。且砂袋取下后仍有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起到一定的压迫止血和预防出血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拔管后6h即让病人床上活动,并未增加伤口的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早期活动,可以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减轻因卧床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还能有效地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随着医学护理不断进步,临床实践经验不断积累,PTCA支架术后常见并发症日趋减少,术后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与介入方法不同有关,一般与手术的复杂性呈正相关。因此,CCU护士要加强对PTCA支架术后病人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1]程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48-50.

[2]李淑荣.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术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4-185.

[3]朱秀勤,王禹,宁清秀.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92-193.

[4]王丽姿,应兰芳,梁玉芳.心脏介入术后皮肤穿刺口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7-18.

[5]李菲,刘莹,任红,等.PTCA术后并发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4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12-13.

[6]孙秀珍,高毅,孙月霞.PTCA术后鞘管拔除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62-63.

[7]王建刚,毛理纳,张学琴.药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84.

[8]孙惠萍,李雅静,郜利会.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3-4.

[9]于艳青,吴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床上活动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1-2.

R473.5

B

1004-6879(2011)02-0172-02

2011-02-28)

猜你喜欢
造影剂伤口血肿
伤口
青年文摘(2021年17期)2021-12-11 18:23:02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2-13 11:54:49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伤口“小管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