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颖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黄晓颖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近年来,在国家汉办的直接领导下,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全球范围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可汉语毕竟是世界上最难的语种之一,学起来费时费力,令一些汉语学习者半途而废或久攻不下。如何使汉语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以满足与日俱增的汉语学习者的需要,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论在教学论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而如何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从宏观的视角,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实现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十大要素。
汉语国际推广;有效教学;对外汉语
语言推广是世界各国提升自身“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华民族要想走向世界、更好地参与合作和沟通,推广语言是实现这一构想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日益升温,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已有八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近四千万人。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目前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远远满足不了这一形势的需要。尽管在对外汉语界,从专家学者到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使教学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为着眼于教学局部的研究,未能将对外汉语有效教学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
从国外来看,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此后,西方国家的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国内来看,近些年亦出现了几部对有效教学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专著,其中以陈厚德所著的《有效教学》,高慎英,刘良华所著《有效教学论》,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影响较大。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与特点、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综合运用一整套激励学生、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汉语潜能的手段与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投入使学生最快地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实现对外汉语有效教学,需具备如下十大要素。
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所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孙亚玲认为“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1]94。而在我们看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影响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若学习内容的实用价值低,教师教得再好,学生学得再多,也是事倍功半。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
不应为呈现某个语法点而造出诸如“我没把汉语书带来”、“这个箱子很大,放得进去放不进去”这样生硬的句子,生活中我们更常说的是“我忘带汉语书了”、“这个箱子这么大,能放进去吗”。
语料包括词语、句子、语段或话题。像“麻烦您帮我们照个相,可以吗?”“老师,我想请个假”这样的语句实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应纳入教学内容,而且,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脱口而出。
教学内容最好能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结合起来。如预科阶段的语言教学就应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还是什么也听不懂,无法适应专业学习;再如应开设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除了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派往海外的教师还应具备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具体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对外汉语教师要掌握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诸方面的知识。语言学理论是让教师对语言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以指导其语言教学活动;汉语文字知识可以使教师了解字源、造字规律,以增强汉字教学的系统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汉语语音知识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自己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找到学生发音错误的症结所在,并进行有效的纠正;汉语词汇知识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能够准确快捷地辨析词义的异同,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教师从构词规律去指导学生掌握词的意义及用法,培养学生根据词素推测词义的能力;汉语语法知识可以使教师敏感地发现并纠正学生的语病,言简意赅地解释各种语法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修辞知识既可用于指导学生写作,又可以使教师自身的授课语言生动、活泼、形象。
有的教师讲课不受学生欢迎,不是汉语本体知识不够,而往往是教学能力较差。我们知道,怎样设计板书、怎样提问、怎样处理讲与练的关系、怎样营造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怎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等等,都不是语言理论本身所能解决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掌握语言自身的规律外,还必须掌握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三大规律,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对外汉语教师还应了解中国文化和学生母语的文化背景,不断学习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新知识。我们都知道,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学好目的语。正因为如此,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知识无所不在。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母语的文化背景,并对其予以尊重、理解和包容。此外,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注意摄取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新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已走进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可以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活泼、化静止为流动、化单一为丰富,有助于学生理解强化语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备课时不只是写出纸质教案,还要能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作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起码应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一视同仁,诚实谦虚,乐于助人。既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又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彻底地征服学生。
对对外汉语教师而言,首先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在海外任教的,至少应掌握所在国的官方语言,能够独立处理各种事务,顺畅地与当地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沟通。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通晓的外语语种越多越好。因我们了解学生的母语,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也会更有效。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捷径就是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汉语言或对外汉语科班出身的教师、志愿者再进行外语强化培训,因多学一门外语,可事半功倍;而我们不赞成对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志愿者进行汉语言或对外汉语的培训,因他们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肯定会事倍功半。
可以说对外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要熟悉与适应国际交际原则,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派往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或志愿者更需要有很强的异域文化适应能力,而且要具备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扬中国文化的能力。否则,极易产生情感焦虑,甚至出现文化休克,当然,更无法完成自身所肩负的汉语国际推广任务。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最终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就语言学习而言,学生是在使用中学会的,所以,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开口率大小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效果。
对那些水平较低的学生,应通过降低任务难度、事先布置任务、及时给予鼓励等手段设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那些水平较高但不爱发言的学生,可采用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发言,让其做小组讨论的代表,将上课发言次数列入平时成绩等手段培养他们的发言习惯。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应用可以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性,以及清晰性与稳定性。”[2]学生是通过反复运用才掌握目的语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放权,具体来说:一是可把领读权给学生。如生词可由学生轮流领读。当然对那些学生易读错的音教师应重复领读。二是可把讲解权给学生。如在中高级阶段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讲解生词,教师根据难度和数量分配给每个学生若干个词语,提前留为作业,并做出一定的具体要求;或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猜词,要求学生只可用汉语说出某个词语的意思,让对方猜出这个词语。三是可把提问权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互相提问。四是可把纠错权给学生。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尽量让他自己或其他学生纠正。五是可把考试权给学生。听写拼音、句子和复述等,都可让学生互相考。六是可把发令权给学生。所有教材上习题的指令都可让学生自己读。至于教师自己设计的练习,可将指令事先写在纸条上或打在PPT上,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做;或教师先做一下示范,然后由学生发出同类的指令。以 “把”字句的操练为例,教师说“请你们把书合上”,学生听后做。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把”字句发出其他若干指令,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听后做。七是可把助答权交给学生。如学生甲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得不全面时,可让学生乙回答一遍,然后再让学生甲回答。
总之,凡是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应全部交给学生去做,千万不要代劳。当然,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课堂教学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马云鹏指出“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和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浪费分配时间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的利用率。”[3]271
留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习惯等迟到的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有的教师上课后才开始启动多媒体设备,若遇到故障现找人修理;有的教师习惯占用上课时间发作业,甚至还要在某个学生那儿停留一两分钟,进行个别指点;有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做一些难度很大、费时费力的课后习题,并不限时地等候;有的任务过于简单容易,却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有的用一句话一分钟就能让学生明白的知识却用了好多话、好长时间;有的教师常常说一些学生不懂的语句或跟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闲话;有的将剩余的几分钟变成了聊天时间……如此等等,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教师应按时上下课;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利用课间或下课时发作业,评语尽量具体些;有难度的费时费力的习题应提前留为课后作业;对学习内容区别对待,难者多练,易者少练;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并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语言应浅显易懂、简洁精练;学会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总之,教师应时刻保持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意识,珍惜课堂教学时间的分分秒秒。
管理者必须懂得怎样使教学更有效,才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单位或机构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选用何种教材;提倡怎样的教学理念;确定怎样的教学教师评价标准;为教学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都要由管理者来决定,而这些无一不与教学是否有效息息相关。当然,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受国情、校情所限,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短时间内也难以解决。但我们必须树立对外汉语是一门科学的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尚且很难,更不用说做专家型的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者了。就目前来看,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管理队伍,可通过逐步限定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措施来解决。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刘川平强调“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4]。
以初级阶段的教学模式为例,国内初级阶段汉语教学模式以分技能教学模式为主,一门汉语综合课,再加上口语、听力、阅读等单项技能训练课。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各课型间相互脱节,难易不均,很难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此外,若干门课程齐头并进,每门课都有各自的生词和语法点,对初学汉语的人来说,难以消化吸收,不利于学生及时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往往是事倍功半,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零起点学生需要经过一年的初级课程的学习,才能进入中级阶段的学习。我们认为听说读写一体化模式更适合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所谓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提高为宗旨,以听说读写并重为训练原则,所选用的主干教材承载着核心语言点,听说读写训练都是紧紧围绕这些语言点进行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重点突出,语言点的重现率高,对同一语言点要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操练,及时强化巩固。对此,我校曾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践,收效十分显著。每届实行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级A班,第二个学期继续在我校学习、跨越初级B班而直接升入中级A班的学生都在70%以上,并且这些学生在中级A班的学习成绩几乎都在中等水平以上。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除了内容的实用性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教学内容应切合学生的需求在前面“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中已讨论过了。至于教材应切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同等重要,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遗忘规律要求对新知识应及时巩固、反复重现,但若各教材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各有各的语法、生词,就难以实现各课型间知识点的横向重现。吕必松先生早在1990年就提出“在编写教材时,规定平行课之间有一定数量向重叠的语音、语法、词汇内容(称之为‘共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安排课型,使每个课型的教学按接力赛的方式进行”[5]。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套真正按这种思路编写的教材。
目前国别体教材已陆续出版了一些,但汉英对照版的教材仍占据着主流。母语非英语背景的学生有的英语水平不高,有的几乎不会,所以,上课时常常忙于查词典而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影响了学习效果。最好能选用汉语与学生母语对照版的教材。
教无定法,不能说某一种教学法是放之四海而皆佳的最好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单一方式最不受欢迎,因为单一方式缺乏变化,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1]105
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性格内向与外向、汉语环境与非汉语环境、综合课与单项技能训练课、专业课与语言课,教学法肯定不会千篇一律。
如说明文与记叙文、叙述体与会话体、具体名词与抽象名词、“把”字句与“比”字句,对教法的要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异。
与学生在校学习相关的硬环境主要有学校的建筑物、景观、设备和空间的布置以及课本的装帧等。与学生在校学习相关的软环境主要有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校对学生的奖惩制度、课余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师的品性人格、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等。上述这些也就是所谓的隐性课程。我们曾就此做过一项调查,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隐性课程对学习有影响,而没有一个学生完全否认隐性课程的作用。
杰伦迪·迪克西指出“任何一个了解隐性课程作用的人都知道,学校的硬件环境对学习和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6]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若是专为留学生所建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及附属景观最好是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具现代美感的;学校应配备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使学生能学逸结合,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室的布置可用中国地图、中国书画作品、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像及风景图等作为装饰物,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教室应力求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整洁卫生、色彩和谐、安静隔音,这样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教学班人数不宜过多;教室的桌椅排列方式应灵活多变,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设备应保持一定的先进性,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课本应讲究装帧版式的美观雅致,令学生一见钟情,爱不释手,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总之,具有亲和力和人性化的物质环境,对减缓学习的紧张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营造一种既严谨有序又活跃民主、既热爱学习又情趣盎然的校风班风;建立起一种十分融洽和谐的、令人愉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其次,制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奖惩制度;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再次,教师的品性人格、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刘芳芳所说 “对外汉语教师富有魅力的人格特征、先进的教学观念、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7]。
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在海外学习汉语,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一方面可通过声像资料展示真实的汉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可通过模拟情景创设汉语言环境。还可通过与本校的中国留学生或当地华人联谊、通过网络与中国人交朋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运用汉语的平台。
无论是纸质教材、音像教材,还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语言环境,都是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3]347。虽然对外汉语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但从总体上看,纸质教材的数量较为充足,声像资源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用于培训新手教师的海内外教学示范课光盘等。此外,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非常大,精力十分有限,急需一些共享教学资源。除电子教案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生词卡片、共享图片库、语法点教学示范光盘等等。相关部门应将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资源或某个教学单位的资源集中、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丰富立体的共享资源,以满足教学所需。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有效教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从上述方方面面去努力,才能使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9:129.
[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4]刘川平.试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长期进修相对强化教学模式[G]//汉语教学学刊编委会.汉语教学学刊第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9-310.
[5]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0:66.
[6]杰伦迪·迪克西.有效的课堂管理[M].王健,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
[7]刘芳芳.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渤海大学学报,2008(1):134.
Effective Teach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ly
HUANG Xiao-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the course of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ly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ingly “global warming”in Chinese learning.Nevertheless,Chinese is seen by many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languages to learn in the world after all,and learning Chinese is hard work,which takes so much time and energy that some Chinese learners tend to stop halfway or make no progress for a long time.Expert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olving the problem,that is,how to teach Chinese more effectively,and how to produce a better resul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Chinese learners.Theory of Effective Teaching has been studied in terms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for decades,but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how to apply it to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hard to be found.Therefore,this thesis aims to,in an overall way,discuss the ten essential element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a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internationally;effective teaching;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G42
A
1001-6201(2011)05-0172-05
2011-02-20
“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国家汉办([2008]139号)
黄晓颖(1958-),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何宏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