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莉,张曙霄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2.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研究
孙莉莉1,2,张曙霄1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2.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中韩两国作为友好近邻,自建交以来,两国的商品贸易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中韩两国的服务贸易规模日趋扩大。笔者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2000—2008年中韩服务贸易发展数据,对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韩服务贸易商品结构表现为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进出口占主导,其他商业服务比重较大;中韩服务贸易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中韩;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商品结构;模式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服务业的国际化和跨国转移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全球范围来看,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韩两国作为友好近邻,在开展服务贸易方面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率先企稳回升为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也为中韩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对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的结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有益于中韩两国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
2000年中韩双边服务贸易总额为42.55亿美元,此后持续增长,2008年双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25.47亿美元①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EB/OL].http://unstats.un.org/unsd/servicetrade/default.aspx.。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韩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仍达到157.3亿美元②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胡景岩司长在“第七届中韩技术展示暨洽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虽然中韩服务贸易总额在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较低,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中韩双边服务贸易额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6.40%上升为2008年的7.37%。同时,中韩双边服务贸易额占韩国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也由2000年的6.66%上升为2008年的13.36%。这说明中韩双边服务贸易总量不断增长,同时双边服务贸易在两国服务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中韩间服务贸易呈现较为集中和长期不平衡的现象。我国服务贸易较长时期保持对韩顺差,但近几年,韩国服务贸易出口迅速发展,2008年韩国实现顺差19.91亿美元。据中方统计,2009年我国对韩国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2000年以来,中国在韩国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国中的位次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至2007年韩国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前三位始终是美国、欧盟、日本,2008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韩国第三大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
出口方面与进口比较相似,韩国对美、欧、日、中四国出口占韩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0%左右。2000年至2004年韩国服务贸易出口国前三位始终是美国、日本、欧盟,2005年起,欧盟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跃升为第三大出口国,日本降为第四位。2008年,我国超过欧盟成为韩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国。
服务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各类服务产品进出口额占一国或地区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中韩双边服务贸易商品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通讯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等七大类,这七类商品的进口额以及出口额占中韩贸易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99%以上。
1.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出口韩国的服务产品主要是旅游产品、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2000年这三类服务产品占中国出口额的93.6%,2008年上升为96.79%。中国出口韩国服务产品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从单项产品来看,2000年,我国旅游产品出口韩国占到出口总额的50.15%,是出口产品的第一位,但此后几年,旅游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其他商业服务首次超过旅游,成为出口第一大类产品。2008年,其他商业服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43.49%,超过旅游服务24.24个百分点。2007年,运输服务超过旅游成为中韩服务贸易出口商品的第二大类,2008年,运输服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34.05%。数据表明,中国对韩国服务出口主要是传统的低附加值服务产品,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但近些年,新兴服务业出口比重逐年增加,中国对韩国服务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高级化态势。
2.进口商品结构
中国从韩国进口服务产品主要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其中,我国从韩国运输服务进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1/2强,2005年运输服务进口更是占到了71.46%,旅游服务一直保持在第二位,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其他商业服务超过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成为进口服务产品的第三位,占进口总额的9.51%。
服务贸易模式结构是指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在一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通常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标准的Grubel-Lloyd指数(简称G-L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Bi表示第i类产品一定时期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Xi和Mi分别代表第i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1]。
Bi>0.5表明该类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则表明产业间贸易占优势。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具体分类方法是以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The Extended Balance of Payments Services Classification)为基础。受数据获得的限制,本文在分析时缺少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人员、文化和娱乐服务四项服务产品进出口数据。
1.产业内贸易行业结构
在中韩双边服务贸易中,旅游服务一直体现为产业内贸易形式,2008年,旅游服务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804 2,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以来,韩国对中国旅游出口发展迅猛,由2000年的4.5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3.31亿美元,增长近200%。
变化最大的是通讯服务,产业内贸易指数由2000年的0.254上升到2003年的0.560 7,实现了由产业间贸易为主向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转变,此后,产业内贸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增加到0.786。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始终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现为入超型的产业间贸易①入超型的产业间贸易即中国与韩国间的产业间贸易表现为中方进口大于出口,实现贸易逆差。,而其他商业服务体现为出超型的产业间贸易,这表明中韩两国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韩国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我国在其他商业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保险服务的模式结构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值出现在2006年,为0.125 0,产业内贸易指数在2002年实现最大值0.8。
运输服务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上保持在0.5以上,但最高值仅为0.620 9。运输服务是我国对韩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项目,主要表现为入超型的产业内贸易。
政府服务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指数平均值为0.451 3。
从总体上来看,中韩服务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表1 中韩服务业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
2.产业内贸易类型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产品质量相似,只是在产品特性或属性上有所不同。消费者购买水平差异产品是为了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经济水平接近、技术水平接近、消费习惯相似的国家之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超越要素禀赋基础,基于消费需求多样化和产品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而发生的[2]。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之间通常存在明显质量差异,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业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贸易形式,一般来说,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并没有脱离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
运输服务和旅游是中韩服务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两类。本文重点考察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产业内贸易的类型。
(1)旅游产业内贸易
在考察旅游产业内贸易类型时本文选用Greenaway等人(1994)提出的区分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方法,即当1-α≤UVx/UVm≤1+α时,属于水平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当UVx/UVm<1-α或UVx/UVm>1+α时,属于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3]。
其中,UVx,UVm分别表示贸易产品的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α为离散因子,通常取值为0.15或0.25,笔者取α=0.25来考察中韩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当0.75≤UVx/UVm≤1.25时,就将其视为水平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当0<UVx/UVm<0.75或UVx/UVm>1.25时,就将其视为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
2000年以来,中韩旅游服务贸易除2000年以及2006年以外,其余年份UVx/UVm值均小于0.75,说明中韩旅游服务贸易以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为主。同时,2000年至2006年,进出口价格之比总体上趋于上升,表明中韩旅游服务垂直差异化趋势在逐渐增强,但近几年来,进出口价格之比趋于下降,说明中韩旅游服务垂直差异化趋势在逐渐减弱,中国旅游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
表2 中韩旅游产业内贸易类型
(2)运输服务产业内贸易
中韩双边运输服务贸易一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在双边运输服务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本文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中韩两国运输服务的竞争力水平[4]。结果表明,韩国在中韩双边运输服务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TC指数值大于零,且最高年份达到0.5179,2000年至2008年平均TC指数值为0.4513,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基于比较优势中韩运输服务贸易主要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表3 韩国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TC指数
由于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的运输服务、旅游在中韩双边服务贸易中占了较大比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中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
中韩运输服务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我国运输服务的竞争力远低于韩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作为我国服务贸易重要项目的运输服务业要改变其落后的地位,必须从贸易体制、政府作为、行业协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以满足运输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也具有从事国际运输服务的比较优势,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输船队和运输工具服务人员的储备,并且每年都以劳务出租的方式大量外派;上海、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天津等港口也具备了成为国际中转港的条件;更有利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强劲,为开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的恢复增长,给中韩两国运输领域的合作带来了新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综合运输,将进一步为中韩运输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也对中韩运输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韩两国共同面临挑战,也共同拥有机遇,深化运输和物流领域合作,一定能为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兴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新生的,或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而产生的,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满足社会高层次和多样化需求的服务业。加大力度开发新兴服务业,对于传统服务行业如旅游、运输服务等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以免造成环境负担。重点开发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
中韩金融、保险领域的合作还处于较低水平,中韩两国应积极开展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两国探索合作促进东亚货币汇率的协调稳定机制[5],以及积极推动东亚货币市场等领域的发展,在货币、金融以及外汇风险管理等领域建立起更有效的双边或者多边的交流机制,在企业和银行机构改革方面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继续保持中韩服务贸易产业间的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内的垂直型的分工合作的同时,应加强中韩服务业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强中韩服务业产业内的水平型分工合作主要依赖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国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整体提高。
为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谋求贸易利益最大化,我国也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和国际性服务标准的制定,同时在诸多区域政策中寻找结合点来制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政策[6]。中韩双方高层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努力推动中韩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中韩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两国进一步相互开放服务市场,增进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商业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福利;也将有助于推动两国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1]Grubel H G,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5.
[2]张曙霄,孙莉莉.国际贸易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6-83.
[3]Greenaway,Hine and Milner.Country 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atter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UK[J].Review of World Economies,Vol.130,1994:77-100.
[4]张曙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3-61.
[5]田中景,等.后危机时代中日韩对外经贸关系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5):14-16.
[6]崔日明,陈付愉.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8):51-55.
Research on Structure of Sino-Korea Service Trade
SUN Li-li1,2,ZHANG Shu-xiao1
(1.College of Econom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2.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As a friendly neighbor of China and Korea,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ties,the Sino-Korea bilateral merchandise trade has made a progressive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scale of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s increasingly expanding.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s of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based on the 2000-2008data,and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Sino-Korea service trade is that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traditional services,such as tourism,transportation,are dominant,and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are a larger proportion of service trade.Inter-industry trade is the main pattern of the service trade mode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Sino-Korea intra-industry trade is low.The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s the main mode.
Sino-Korea;service trade;intra-industry trade;commodity structure;mode structure
F752.7(312.6)
A
1001-6201(2011)05-0017-05
2011-04-06
孙莉莉(1980-),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张曙霄(195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秦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