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平 李培玲 俞天胜 任玉梅
(新疆农科院奇台试验站,新疆 奇台 831800)
新疆种植饲料大麦的历史悠久,但真正种植啤酒大麦不过20多年。1985年由新疆农科院奇台麦类试验站率先在新疆开始引进啤酒大麦品种试种,并在新疆建立了第一家麦芽生产企业,而后奇台地区相继兴建了五家麦芽厂,年生产量近5万t,从而带动了奇台地区啤酒大麦及麦芽生产。由此2001年奇台县被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大麦之乡”。
新疆啤酒大麦年种植最大面积是1996年达到8万hm2,后来由于受市场及其它作物冲击,到2000年左右面积下降到不足2.67万hm2,近几年恢复性增长,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左右。其中,奇台地区年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最大时达3万hm2左右,已形成规模化产业。
新疆啤酒大麦种植主要集中在新疆的非宜棉区,即北疆及东疆的一些较冷凉区。
新疆近几年每年生产啤酒大麦原料近20万t,其中新疆境内两家大型啤酒企业—新疆啤酒厂、乌苏啤酒厂每年消耗10万t左右,剩余则基本全部外调到中东部发达地区。
1995年新疆啤酒大麦原料价格达到较高值1.75元/kg,随后一直下降,1997年至1999年降至0.7~0.9元/kg,2000年以后价格稍有回升为1元/kg左右,2005年初恢复到1.52元/kg,2008年新疆啤酒大麦原料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值3.00元/kg。2009年基本上在1.50~1.55元/kg,2010年至今价格一直在上涨,2011年稳定在1.8~2.00元/kg。
新疆目前从事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的单位只有2家。90年代使用的品种以法瓦维特 (1993年通过新疆认定,甘啤1号)占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引进选育的新引D6号、新引D8号、甘啤3号、甘啤4号、新啤3号、新啤4号、新啤5号产量及品质均优于法瓦维特,这些品种目前在新疆已成为主推品种。
新疆种植的啤酒大麦均为春性品种,故在北疆及东疆的春麦区及冬麦、春麦兼种区都利于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如昌吉州东部、博州西部、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东部、哈密地区北部、塔额盆地、焉耆盆地等地区,气候条件都对啤酒大麦生产十分有利。当前,在奇台、巴里坤、额敏等县境内的兵团农场及乡村种植啤酒大麦都集中山旱地和雨养农区,规模较大。
1)灌浆期长,千粒重高:这些地区大部分海拔500~1000 m,无霜期为110~160 d,全年≥0℃的活动积温为1600~3000℃,完全能满足大麦生育期间对温度的需求,利于具有喜凉特性的啤酒大麦的生长发育,特别在大麦灌浆期间气候凉爽,使灌浆时间增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灌浆饱满,千粒重可提高5~8 g,而且由于气温低,籽粒中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少,浸出率高,符合酿造品质的要求。
2)日照时间长,成熟度好:大麦生育期间日照时数为1200~1400 h,日照率为60%~80%,特别在大麦生育后期,天气晴朗,日照充足,不仅成熟度好,而且色泽好,发芽率高。适合做淡色啤酒。
3)降水量低,籽粒含水量低:虽然各地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这些地区总体而言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少数山区降水300~500 mm,大部分平原地区年降水仅120~200 mm,而年蒸发量为1500~2500 mm。大气相对湿度低,但人工灌溉克服了干燥少雨的不良影响,又利于密植高产,还减少了病害的发生,特别在收获季节晴朗干燥的天气,不仅使籽粒发芽率高,而且能很快自然干燥,含水量低。
有利的气候条件使这些地区啤酒大麦的产量高,品质好。例如,位于巴里坤县的农十三师红山农场,2001年在肥力中等的地块上种植1333 hm2啤酒大麦,平均产量402 kg/667 m2,而且该农场生产的啤酒大麦产品的品质曾获全国农业博览奖。许多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适宜地区完全可以生产出品质能与进口啤酒大麦媲美的产品来。
适于种植啤酒大麦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均地相对较多。在农区或团场直接从事大田生产的农民或农工,每人承包麦类作物面积3.33~6.67 hm2,甚至更多,土地集中连片,利于规模种植。而且这些地区人均占有粮食800 kg以上,不会因发展啤酒大麦生产而影响当地人民生活用粮。
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区充沛的降水,高山夏季融化的积雪,为新疆提供了较丰富的水源,尤以伊犁河及额尔齐斯河的水量最为丰富。另外,还有大量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这就保证绝大多数地区的麦田能进行有效的灌溉。近几年随着节水技术的推广,水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
新疆种植饲料大麦的历史悠久,真正种植啤酒大麦不过20余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有了稳定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和原原种扩繁基地,北疆及东疆的许多县和团场种植面积最大时,地方和兵团合计在8万hm2以上。
近20年来,围绕着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开展了不少科研工作。首先,在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方面成绩显著,已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品种有20多个,这些品种在提高啤酒大麦产量、品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大麦科技工作者与广大农民、农工相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摸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一批产量6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纪录。
1)促进作物结构调整。新疆适于啤酒大麦生产的地方主要是地理位置偏北,或地势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气温偏低,无霜期较短,只适于种植喜温凉的麦类、油葵和油菜等作物,而不适于种植棉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结构比较单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疆小麦出现暂时性、结构性的相对过剩,销售困难,积压严重,致使这些地区经济更加困难。当时这些地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了啤酒大麦生产,并疏通销售渠道,当时啤酒大麦价格与小麦接近,对促进新疆非宜棉区作物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容易实现节本增效。凡适于春小麦栽培的地区,都适于种植大麦,而且大麦比春小麦管理方便,成本低、产量高,而且比小麦省水、省肥,耗地力少。啤酒大麦容易栽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的早熟性,啤酒大麦一般比小麦早熟15 d以上,并且耐迟播,播种期的幅度大;二是较强的抗寒性,啤酒大麦在各种条件下都有天门冬氨基酸的积累,这种积累有助于抗逆性的增强,啤酒大麦的耐低温能力比小麦强,具有8℃开花,12℃缓慢灌浆成熟的特点,而小麦低于12℃开花受阻,低于14℃千粒重下降,在热量条件差的高海拔、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啤酒大麦是比较适宜的作物;三是较好的抗旱性,在完全旱作的高寒地区,春旱严重的年份,啤酒大麦的产量明显好于小麦;四是广泛的适应性,啤酒大麦种在瘦地上还有较强的耐瘠特性,据试验,啤酒大麦与小麦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施肥、灌水成本比小麦低15%~20%。而产量往往比小麦增产10%左右。
3)可充分利用较差的土地。啤酒大麦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能力比小麦强,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上种植啤酒大麦的产量比种小麦高,而且这种地块氮素营养较少,大麦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会较少,对形成优良酿造品质更为有利。在轻度盐碱条件下,啤酒大麦比小麦的产量高20%~30%,一些盐碱地较多的地区,把大麦称为“先锋作物”,因为大麦可在新开垦的盐碱地上率先生长。
虽然新疆气候条件优越,许多地区都适于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全国啤酒生产对大麦原料的需求量也很大,而新疆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小。新疆一般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不足6.67万hm2,年产啤酒大麦原料20万t左右,和其它作物相比,未形成啤酒大麦的整体优势。同时,新疆区内啤酒生产及麦芽生产企业 (虽然近年世界第二大麦芽集团香港永顺泰和世界排名第四的嘉士佰啤酒集团已落户新疆,但没有满负荷生产)规模小,需要的大麦原料有限,不能形成带动全疆啤酒大麦生产的龙头。因此,极易造成啤酒大麦原料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2008年中期3.00元/kg,销路很好,并形成哄抢局面;但在2009年降至1.50元/kg左右,销售也十分困难,积压严重。农民种啤酒大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面积急剧下降,2000年以后价格稍有回升为1.55元/kg左右,2010年1.85元/kg,2011年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也略有增加)。价格的不稳定,与小麦相比没有良补和直补,又使新疆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不稳定,从而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
2)进口啤酒大麦的冲击。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每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欧盟进口的啤酒大麦占我国所需啤酒大麦原料的46%~71%。由于进口啤酒大麦品质好,海运的运费便宜,到港价格并不太高,而国产的质量较差,价格又不低的啤酒大麦,自然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同样,新疆的大麦原料在与进口啤酒大麦的竞争中,往往也失去了优势。
3)新疆生产的啤酒大麦原料在品质上不过硬。啤酒工业对大麦原料的理化指标有严格的要求,国内外都制定了啤酒大麦标准。从新疆当前种植的品种来看,主要理化指标都符合国颁标准,与进口的啤酒大麦品质差异不大。分析其原因:一是品种多、杂。2001年以来,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行业进入市场开放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市场阶段,加之大麦为非主要农作物,对啤酒大麦品种应用和经营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啤酒大麦种子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品种10多个。二是主栽品种不突出,生产上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几个品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如种植的法瓦维特品种已10余年未进行品种更新,农户自行留种,品种混杂严重。丧失了原品种的种性,不抗倒伏;甘啤4号只适宜在中高肥力土地上种植,低肥力土地种植产量和千粒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0%和20%,而新啤3号、新啤4号、新啤5号适宜肥力较低的地种植,高肥力地种植容易发生倒伏;三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小而分散,种植规模小,各农户种植的品种、肥水管理条件不统一,导致生产出的啤酒大麦商品一致性差,市场竞争力弱,生产出的啤麦做麦芽质量不高。
4)产品外销的运距远,增高了成本。新疆产的大麦原料运到我国东部啤酒工业主要基地,运距在3000~4000 km,运费较高。另外,由伊犁地区东部、塔额盆地和阿勒泰地区用汽车运到铁路线上,还有500 km以上的路程,运费更高,因此,我国东部啤酒厂家到西部购买原料,首先购买河西走廊的啤酒大麦,然后才购买新疆的原料。
1)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加强以育种为重点的啤酒大麦科技工作。新疆啤酒大麦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设备较简陋,当前全疆开展大麦育种工作的单位只有2个,专门从事大麦育种的科技人员只有10余人。在过去20年中,虽然有10多个从欧洲和北美引进的啤酒大麦品种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或认定,还自育成7个品种,但从发展的需求来说,还应当选育更加优质、高产、高效的品种。尽管当前新疆的啤酒大麦生产不太景气,然而引种和育种工作决不能放松,要为今后啤酒大麦生产的大发展做好品种贮备。在今后的引种育种中,一定要把优质放在首位,对种质资源及杂交后代都应进行品质检测,对早代材料也应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凡是通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育种单位就应抓紧繁殖一批最标准的育种家种子,并建立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以保证品种纯度和播种品质。
另外,还应对新疆啤酒大麦的品质区划、优质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研究,制定出不同区域最适宜的栽培技术模式,为良种良法配套创造条件。
2)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稳定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啤酒大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可能满足现代啤酒工业发展的需要。啤酒大麦生产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即根据大型啤酒集团或麦芽集团的需要,建立稳定的大麦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基地以大型国营农场为骨干,向周边广大农村辐射,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实行啤酒大麦生产规模化。龙头企业每年与基地签定产品订单,实行保护价与随行就市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像啤酒大麦这样的一种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工艺作物,只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才是发展生产最可行的途径。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必须做到品种布局区域化和栽培管理规范化,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即使适宜种植啤酒大麦的地区间,积温、降水及无霜期长短等因素还有一定差异,应当确定各区域最适应的品种,同一区域内应种植统一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同时,还应根据科技人员的试验,参考当地农民的实际经验,制定各地区、各品种最佳的栽培管理模式,并严格要求农民执行。对于不按栽培模式管理,单纯为追求高产而过量施氮,造成蛋白质含量过高的大麦产品拒绝收购,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尽量减少同一地区不同批产品间质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