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生命同体
——试论海子之死

2011-03-31 05:57
关键词:西川三联书店海子

高 雪

(中国海洋大学 期刊社,山东 青岛 266100)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一、死亡意识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1](P922)“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诗人对死亡意识的迷恋首先表现在他对自己的诗歌理想的忠诚上——甚至不惜为艺术殉身。韩东在他纪念海子的一篇文章《行动》中说“就我读到他的那些极为优秀的作品而言,我坚持认为海子是一个写不出诗歌就宁愿一死的人”。“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着平静的家园/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2](P377-378)诗人渴望辉煌的一死,“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从古到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而诗人如此奋不顾身以求一死,为的正是他自己的诗歌理想,“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海子还直接以死亡为题写过两首死亡之诗,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对冥冥之中的死亡的窥测,“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3](P133)在诗人的笔下,死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反倒有着一种异样的美丽,就像“雨夜偷牛的人/爬进我的窗户/在我做梦的身子上/采摘葵花/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像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鸽子”,他想象着他与采摘他生命的力量达成的默契,“雨夜偷牛的人/于是非常高兴/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在我身体中/兴高采烈地奔跑”。而在《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这一首诗中,海子更把死写成是回家,回归他的麦地家园,“我所能看到妇女/水中的妇女/请在麦地之中/清埋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它装在琴箱里带回/我所能看见的/洁净的妇女,河流/上的妇女/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带着一种侵入骨髓的浪漫和天真,令人不由得想起电影《角斗士》里的那位古代英雄临终前手抚麦浪回家的幻觉镜头,凄美绝艳。在这些作品里面,诗人灵魂的触角已伸向死亡光明的核心,死亡意识一点点浸润着诗人原本就已经孤独的灵魂。

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弃世而去,应该说,海子所选择的死亡充满了独特的诗歌仪式,——这的确是一次刻意的诗歌行动!当我们在他死后反过来看他的诗篇,会发现许多谶语般的诗句分布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我还爱着。虽然我爱的是火/而不是人类这一堆灰烬”,[4](P772)他感觉到总有那么一天,而且也许这一天根本就不遥远,“幻象的死亡/变成了真正的死亡”。[5](P781)在海子的眼中,死亡是一切生命循环不止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已,死是新陈代谢、是休息,“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只包含愤怒、忧伤和天才”。[6](P596)

1989年3月海子去世前夕,他写作了6首关于桃花的诗。“在这些’桃花’系列作品中,海子写出了神灵归伏于自然之后的另一种痛苦和忍耐的经验。生命每天都在生长,每天都要面临死亡,而生长死亡的时速和四季轮换一样准确及时,不能不让人预感到某种惊心动魄的催促和暴力虐杀的气息。然而,海子仍然能够在这类诗中,表现出安静、神秘、单纯、威严,他没有因为介入死亡的感受而出现对神的不信任或混乱迷离的情态。”[7]“现在是春天的火把/被砍断/悬在空中/寂静的/抽搐四肢/罩住一棵树/树林根深叶茂/花朵悬在空中/零散的抒情小诗像桃树,散放在山丘上/桃花抽搐四肢倒在我身上”。[8](P449)“部落的桃花,水的桃花,美丽的女奴隶啊/你的头发在十分疲倦地飘动/你脱下像灯火一样的裙子,内部空空/一年又一年,埋在落脚生根的地方”。[9](P450)不过在桃花系列诗中已经出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突变的一种不详的预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桃花这样一个美丽安详,与春天、家园紧密联系的意象会在海子的笔下变得戾气十足。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所说的桃花究竟指的是什么。“桃花开放/像一座囚笼流尽了鲜血/像两只刀斧流尽了鲜血/像刀斧手的家园/流尽了鲜血”,[10](P448)“温暖而又有些冰凉的桃花/红色堆积的叛乱的脑髓”,[9](P450)“桃花,像石头从血中生长/一个火红的烧毁天空的座位/坐着一千个美丽的女奴,坐着一千个你”,[9](P450-451)“内脏外的太阳/寂静/血红/九个公主/九个发疯的公主身体内部的黑夜/也这样寂静,血红”,[11](P454)至此我们已经完全明白,桃花不是别的,正是海子所迷恋的死亡的颜色。“海子的诗一旦进入对生命成长的另一面——毁灭或灾难的歌唱时,就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种内在裂变的趋势,向外喷吐着新的带有动感的血红神秘的生命流变的征兆。对自然之神的热爱和忍受的双重崇拜,使海子的诗有别于其他诗人进入死亡命题时唤起的过于平静的时空经验感受的诗意构成,成为生命元素和自然秩序结合得尽可能完美的诗的神光。”[7]

尼采认为死亡是人生应该学习的最美的庆典,死得其时,则生命意义完全发挥,命运被战胜,并且带给生者激励与应许。海子自愿赴死,因为海子认识到他的时机已经成熟,死亡一事正符合他的人生和诗歌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一个意义上说,海子之死正是他和他的诗歌最美的庆典。在《两座村庄》一诗里,他写道:“北方星光映照南国星座/村庄母亲怀抱中的普希金和我/闺女和鱼群的诗人安睡在雨滴中/是雨滴就会死亡!”而在《我请求:雨》里,海子甚至去“请求死”。他说:“我请求下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海子在作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时的《春天,十个海子》一诗(这可能是他的绝笔诗)里,向死神发出了内心的呼唤:“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天空,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的寒冷的乡村。”

“海子曾认同写作是黑洞的说法。在写作中倾尽精神去去体验死亡,无疑是陷入黑洞中最危险最幽深的隧道。如果诗人内心确认着一种神光在引领他走出最终的隧道,登上圣坛,从世俗角度看,海子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不可能停下来,直到以死来实现自己的宗教情怀,完成他具有神圣意味的宗教创作。”[7]“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有死亡——这种牺牲式的自杀方式,才能在瞬间将生命燃成永恒的神圣之光,将自己的作品作最后的超度和提升,使其具有神性光彩。”[12]海子的诗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已经涨破了诗歌的外壳。他的作为诗歌行动的年轻的死亡,其性质也已经不同于他所敬佩的太阳王子们的悲剧。因为海子的死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反命运。他用他自己独创的诗歌走向代替了宿命,去完成他所相信的美的庆典。他的诗人生涯就象是夸父与太阳竞走。他的死亡是因为这样一个灿烂的事实,他进入了太阳,“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2](P378)

二、诗人之死

海子在生前曾同友人探讨过自杀的方式,而最终选择了卧轨,按西川的说法是“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种可能的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而铁轨这一死亡景象呈现在海子的诗歌中,几乎就是那不断出现、被诗人反复吟咏的天梯。在《太阳·弥赛亚·太阳》的开头首先出现的是一副图画: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天梯静静地支撑在中间,单从视觉上我们都几乎可以认为这是一段铁路的草图。海子在这里赋予了天梯以精神生命的意义,认为天梯是进入天堂的必经之路,“打柴人这一天/从人类的森林/砍来树木,找到天梯/然后从天梯走向天堂”。[13](P809)诗人甚至感到一种死亡的迫切感,因为“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见这半开半合的天空/这八面天空的最后一面/我看见这天空即将合上/我看见这天空已经合上”,[13](P815)诗人几乎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天梯之上的神秘力量的隐隐召唤,“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歌歌唱了我”。[14](P840)他甚至在诗歌中更为清晰地预言了自己死亡的方式,“让我用回忆和歌声撒上你金光闪闪的车轮/让我用生命铺在你的脚下,……”,“太阳之轮从头颅从躯体从肝脏轰轰碾过。/火红的,烧毁天空的/烈火的车子/在天空中旋转”。[15](P795)

诗人选择铁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断裂的身体。在他的诗中,分裂的、断开的、破碎的诗歌景象不断涌现,这种断裂是血淋淋的,是发生在铁轨上的悲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时候我已被时间锯开/两端流着血,锯成了碎片/翅膀踩碎了我的尾巴和爪鳞/四肢踩碎了我的翅膀和天空”。[4](P775)在海子的抒情诗尤其是他的晚期部分作品中,这种断裂与劈开也不断涌现,笼罩着他的那一段时光,“是我重又劈开的身体/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16](P440-441)“我早就说过,断头流血的是太阳”,[17](P465)“从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陆地上,撞掉了头撞烂了四肢”,[18](P452-453)“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19](P470)我们可以看到,从19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劈开的肢体”、“断头流血”、“劈开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如此密集地在诗人的脑中涌现,并倾泄在诗人的诗歌中。由此可见,诗人选择铁轨作为自己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别有深意而且也是蓄谋已久的。

海子临死前随身携带了四本书,其中一部是《圣经》(除此之外还有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德拉小说选》),诗人后期的许多诗歌的灵感和意境都是来源于《圣经》,读《太阳·七部书》,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这种影响的存在。然而就是这圣洁的《圣经》,我们仍可以在诗人的诗中发现它与死亡景象的联系,“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圣书下卷肮脏而快乐/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我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16](P440)“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20](P808)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圣书让人死亡,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再也看不到远方。

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又是一个蓄谋已久的死亡景象,“正是黄昏时分/无头英雄手指落日/手指落日和天空/眼含尘土和热血/扶着马头倒下”;[13](P816)“请把我埋入秋天以后的山谷/埋入与世隔绝的秋天/让黄昏的山谷像王子的尸首/青年王子的尸首永远坐在我身上”;[21](P560)“在天堂这时正是美好的黄昏/诸神渴了,让三个人彼此杀害却死了四个人”,[22](P566)另一个死去的人是谁呢,也许正是受诸神召唤的诗人自己,谶语一般,海子在诗中写道“村镇已是茫茫黄昏,死亡已经来临”。[22](P567)海子诗歌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句是,“我们在落日之下化为灰烬总有一定的缘故/我们在碾碎我们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4](P774)简直就是1989年3月26日那个令人不堪回首的黄昏的预现!海子就是这样,在一个蓄谋已久的时刻,以一种蓄谋已久的方式,走向蓄谋已久的死亡。

海子毕业后工作于小城昌平,这是介于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小城,或曰中间地带,一如四川诗人钟鸣的说法。在这里需要首先指出的是,我宁愿相信海子是一个热爱乡村而又向往城市的人,因为海子讨厌孤独。海子在他的诗歌里如此深情地歌颂他的麦地家园,一方面是具有阴柔特质的他热爱着充满母性的家园和大地,另一方面也是他不被城市接纳后的一种逃避。海子不会也不可能满足于乡村生活,据海子的弟弟回忆,海子和圈子里面的人争论起诗歌来确实激情四射,为什么呢?原因只有可能有一个,他觉得他跟家里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也难怪,西川回忆说他第一次对海子有印象,是因为海子在谈话后提到了黑格尔,很显然,海子的乡村是不会和他讨论什么黑格尔的。海子所描述的乡村也不是实实在在的乡村,在他的诗歌乡村里,他不仅要“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默默地注视”,还要“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23](P34)然而实际生活中,海子根本就没有妹妹。

海子临终前所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描述了他所向往的乡村生活,却依然没有与乡村紧密相连的贫穷与烦恼的影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敢说,现在还没有几个农民诞生出周游世界的理想,他们更可能想的是取得一年的好收成,可以养家糊口顺便能供一两个有出息的海子上学跳出龙门,不要再祖祖辈辈地耕耘那几亩薄田。而即使如此浪漫惬意的乡村生活海子也不会真正选择,他在诗中这样为陌生人祝福,“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点遗世独立、孤高自持的味道——他总是不屑与世人为伍,这个最害怕孤独的人却总是每每选择了孤独。海子非常希望能够被他所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接纳,“有一段时间,海子自己大概也觉得在昌平的生活难以忍受。他想在市里找一份工作,这样就可以住得离朋友们近一些。但是要在北京找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谈何容易”。[1](P925)海子是那么地执著于他的爱情,“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24](P423)“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向她们破碎”,[25](P444)然而在城市里这个农民的儿子无法抓住自己的爱情。海子从来没有真正的融进他所生活的城市之中,他更像是一个城市流浪者——流浪,并且怀念自己的家乡。因而海子如此地执著于他的诗歌也不排除他想躲进他的精神世界以求安慰的因素在内。

于是,海子就不仅在住所的地理位置上,而且在思想意识上,都成为一个界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孤独个体。置于其中的海子拼命想寻找一种平衡,他以不同的身份和态度来应付这两种生活,试图在城市和村镇之间求得一种平衡。然而海子无法在现实中找到他诗歌中的乡村,他所生活的城市也不肯接纳这个邋遢的乡村歌手,他越公允,便越孤立。陷入孤立的海子是如此地迷恋于一种精确的平衡,包括他所幻想的死亡都是一种精确的对称,“赤道将头,一劈两半”,[4](P782)“肉体,水面的宝石/是对半分裂的瓶子”。[25](P136)甚至海子卧轨选择的也是火车的中间部位,两副轮子的绝对的中间,这种等距离留下了片刻的时间,既宽容,又不允许太多的恐惧和痛苦,留给世界一副精确的一分为二的躯体。

死是因为绝望。1987年以后,海子放弃了其诗歌中母性、水质的爱,而转向一种父性的、烈火般的复仇,最典型的是他的长诗创作从《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到《太阳·七部书》的转变。但是不是一个“王”,而只是一个忧郁的“诗歌王子”,“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1](P923)海子作为诗人的特质是阴柔而不是阳刚的。海子无力化解他充满了日神精神的史诗理想和他作为诗人的阴柔特质之间的矛盾,海子自身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自我矛盾与分裂中,甚至他所生活的两个地区,他的城市和乡村,他也无法使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平相处,他想占据某个制高点,平衡这个各执一端的世界,这就促成了他精神上的中间地带。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在那里看到了从来没有展示过的景观:他生活的两个地区,以及所有不可能和谐相处的矛盾双方,天空和大地,光明与黑暗,犹如暮色中的原野,在血腥中慢慢合拢,“我看见/水/慢慢淹过我的身体/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我看见了永存的,月亮和河/流之龟/两条爬过的痕迹,在我身上醒来,痛裂成文字,伤/疤和回忆又隐隐作痛。至今故乡仍在四个方向生长,向东生/长,一路/死去。”[27](P257)这种现象令他震惊,他突然感到再也没有获得双重信任的必要了。“遥远的路程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有一半是群山上伴着羊群和雨雪,独自一人守候黎明/有一半下到海底看守那些废弃不用的石头和火/那些神秘的母亲们/我看见这景色中只有我自己被上帝废弃不用/我构成我自己,用一个人形,血肉用花朵与火包围着/空虚的混沌………遥远的路程/作为国王的我不能忍受/我在遥远的路程上/我自己的牺牲”。[28](P468-469)或许这才是海子坦然赴死的最终原因。

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他留给了这个世界众多精美绝伦(美得残酷)的诗句,当我们还在为他诗歌中的畸美诡异震惊不已的时候,他已经以死亡实践了自己的诗歌——他总是不愿与我们为伍,就像他祝福尘世的我们获得尘世的幸福,他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参考文献]

[1]西川.死亡后记[A].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A]. 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海子.死亡之诗(之一)[A]. 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4]海子.太阳·诗剧·司仪[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5]海子.太阳·诗剧·猿[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6]海子.太阳·土地篇[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7]梁云.海子抒情诗风格论谈[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89,90.

[8]海子.桃花开放[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9]海子.桃花和你[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0]海子.桃花[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1]海子.桃树林[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2]张清华.存在的巅峰或深渊:当代诗歌的精神跃升与再度困境[A].诗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3]海子.太阳·弥赛亚·太阳[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4]海子.太阳·弥赛亚·原始史诗片段·夜歌[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5]海子.太阳·诗剧·鸣——盲诗人的另一兄弟[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6]海子.黎明(之二)[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7]海子.拂晓[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8]海子.桃花时节[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9]海子.春天,十个海子[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0]海子.太阳·弥赛亚·献诗[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1]海子.太阳·土地篇·老人拦截少女[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2]海子.太阳·土地篇·神秘的合唱队[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3]海子.村庄·村庄里住着[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4]海子.日记[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5]海子.四姐妹[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6]海子.自杀者之歌[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7]海子.但是水、水·第三篇:旧河道[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8]海子.月全食[A].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猜你喜欢
西川三联书店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登剑门关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西川诗歌节选
三联书店·筑蹊生活
体验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西川煤矿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