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现状及教育内容探索

2011-03-31 02:16
关键词: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

舒 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现状及教育内容探索

舒 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受到了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在社会道德教育中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主体责任意识、构建道德典范、强化法律意识。

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教育内容

一、社会道德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道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衡量公民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当好一个公民是当好一个职工和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道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

社会道德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道德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人事、行为、关系和现象之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其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社会道德更凸显其重要性。可以说,高尚的社会道德观念不仅可以从正面体现一个人的品行和价值,更是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维护的有力保障,是法制社会的有效支撑,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后盾。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的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是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社会群体,是我国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及其行为表现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绝大多数学生成长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成果,同时也经历了因改革开放以及我国几次重要经济发展变迁而出现的诸多思潮及多元文化的洗礼。总的来说,多数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培养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道德观念,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及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总体社会道德现状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使得他们能够主动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能够认可伦理道德准则,能够率先垂范做出行为表率。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09年祖国建国60周年大庆,抑或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长江大学“10·24”舍己救人英雄集体,等等,处处活跃着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先进分子,他们不惧困难,贡献力量,奉献爱心,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二,西方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德碰撞后的道德判断模糊。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当代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交往开放、实用主义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受,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的模糊,诸如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享受主义与勤俭节约,开放交友与传统伦理等各种关系的处理当中会出现一些道德判断模糊现象。

第三,多元文化与一元文化主体之争下的道德失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趋势不断加剧,多元文化与传统一元文化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代大学生既对某些多元文化很感兴趣,又缺乏足够的分析和掌控能力,同时对从小到大的传统一元文化教育产生一些抵触,因此造成在社会道德层面中出现了一些失措,诸如一些大学生既对某个多元文化现象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特质好奇,并且想要进一步了解或接触,又心存思想被控制的芥蒂等。

第四,道德认知力与道德实践力的不协调表现。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主流是积极进步的,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认识到位不代表行动一定到位,由于难以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消极甚至不健康观念的侵蚀和影响,因此在一些道德行为的执行力方面表现出一些问题,诸如社会责任感淡化和传统文化缺失,等等。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观念教育途径探索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决定了这个群体是否能够引领时代发展脉搏,营造社会良好发展的总体环境。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联系当前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主线,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能力,主要教育途径如以下四种。

(一)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社会科学大词典》定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祖国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个人与本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因此,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看成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道德要求,是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它是一切道德行为执行的基础和载体,是一切道德行为实施的根本依据,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传统、封闭、单一的教育环境已不复存在,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这种中西文化的碰撞会在很大范围内模糊学生对正确道德认知的判断标准,还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更有甚者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产生怀疑。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一些机制体制的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会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不要生硬地否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学习我国历史,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朽成绩和璀璨文化,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知国、爱国、报国的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树立信心,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的侵入。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道德主体责任意识观

由于社会道德往往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主体责任意识,使之成为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和家庭观念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人道主义和奉献精神,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尊老爱幼,关心并帮助鳏寡孤独者和残疾人等。鼓励大学生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抵制社会中不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将正确道德认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标准。最终使大学生明确一个道理:中国的未来属于他们,优秀的社会道德传统需要他们来维护并发扬。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优秀道德典范仿效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好的榜样同样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产生了许多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还缺乏一定的判断和控制能力,很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如果不良的道德行为在大学生身边发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典型没有及时被社会肯定,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今后的行为活动产生道德层面的错误引导。

在全社会树立并宣扬社会道德典范,弘扬优秀道德品质,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榜样环境。大学生是社会活动的参与主体之一,他们的身边不乏优秀社会道德典型,诸如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优秀人物,这类活动可以看成是社会对社会优秀道德的一种认可和自然回归,是以新时期“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呈现。要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向那些被公开宣传的优秀典型学习,更要向身边默默无闻的优秀榜样学习,时刻教育当代大学生保持一颗不断仿效优秀道德行为的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典型,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努力提升自身社会道德境界和执行能力。时刻引导大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知荣求善,知耻改过,使社会优秀道德行为和观念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四)强化法律意识和社会道德紧密联系观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是一致或接近的,因此法律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发挥重大作用。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提升自身道德行为标准,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国家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运用法律武器保证这种权利不受侵犯。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以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以及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以“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为当今大学生社会道德与法律观念教育的出发点,使学生谨记长期的社会道德观念培养必然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好的行为标准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不好的行为活动必将带来应有的恶果,甚至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1]梁贤俊,黄世旅.社会道德的“主导真空”—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道德困境[J].消费导刊,2010(7).

[2]夏鑫.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模范教育[J].文教资料,2009(3).

[3]黄建鹏.论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J].苏州工职院学报,2009(12).

[4]李新中.以诚信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信仰的基础[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5]赵微.道德规范有效性途径浅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641

A

1673-1395(2011)01-0103-03

2010 10 -12

舒娥(1985—),女,湖北荆州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