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区玉米高产栽培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1-03-30 06:16邹朝文蒋凡
吉林农业·C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制约对策

邹朝文 蒋凡

摘要:四川玉米主要分布在盆中丘区,其播种面积占全省一半多,产量占2/3,是四川第二大粮食作物、第一大食料及加工品原料作物。玉米属于相对高产的作物。但由于川中丘陵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坡耕地所占比重大,农田设施较差,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季节性灾害频繁发生,常常造成减产。文章就影响玉米单产的自然、栽培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玉米生产调整布局、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实现高产高效目标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川中丘区;玉米栽培;制约;对策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09-1

1 影响川中丘区玉米单产的主导制约因素

1.1 光照不足、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三个因素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是影响玉米产量的第一制约因素。川中丘区高产玉米的气象指标应为:3-8月日照时数﹥900h、平均日温﹥19℃、温度日较差﹥8℃、光温生产潜力1000㎏/亩。而川中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又可分为平坝浅丘和深丘高山区。近年的气候现象是多阴雨、云量大、日照少,伴随而来的是低温寡照、高湿气候频发。造成川中大部分地区3-8月日照<900h、温度日较差8-10℃,向西南逐渐减少。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最为明显,对玉米生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旱灾、洪灾频繁发生

旱灾是导致玉米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也频繁发生。春旱导致玉米缺窝断垄,夏旱影响营养生长和开花授粉,伏、秋旱影响灌浆结实。洪涝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洪涝前往往伴随暴风暴雨,致使玉米成片倒伏,有的颗粒无收。

1.3 农村劳动力缺乏

农村现在外出务工劳力占了70%以上,在家做农活的只是一些老弱病妇,不能按科学规范化种植玉米,使玉米难获高产。

1.4 土壤浅薄、保水保肥力差

川中紫色土薄坡地面积较大,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极易受旱。

1.5 肥料施用不当

现在农村劳力缺乏,农民种植玉米一般只施两次肥。一次是播种时的底肥;一次是看天施肥,就是大雨后直接把尿素窝丢于土表。种植玉米的这种施肥方法肯定是极不科学的,离科学的“一底肥、一苗肥、一攻苞肥”相差甚远,难以达到配方施肥。

1.6 病虫防治差

据调查,农民种植玉米除了在苗期重视防治地下害虫外,在中、后期的大、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虫等病虫害上不做防治,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 科技减灾高产栽培的对策

2.1 选择有潜力的高产品种

据近几年的观察和种植表现,以下品种可以选为川中丘区主推玉米品种:科发6号、中单808、成单30、川单428、正红311、隆单9号、绵单581等。

2.2 大力推广简化高效的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2.1 增产机理 玉米育苗移栽是保证苗齐、苗壮、减少缺窝断垄的有效途径,能保证亩有效株数的实现。定向的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授粉率的最好途径,同时地膜覆盖能迟中求早、减少旱灾、躲过暴风雨等不良自然灾害危害的有效办法。

2.2.2 推广高效的育苗技术 玉米育苗主要方式有:肥团育苗、方格育苗、软盘育苗、营养杯育苗和玉米穗轴育苗等。关键是要因土壤质地来选择育苗方式,但都要选择用30%的腐熟优质有机肥配制营养土。安放种子时注意2粒种子嘴对嘴、胚芽朝上,便于今后定向栽培。

2.2.3 普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有增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应与玉米育苗配合使用。待苗床玉米一叶平展时及时移栽,移栽时定向安放玉米苗,使叶片向行间平展。最好采用坐水、坐肥的“双坐”移栽,底肥水要足。覆盖地膜应当天进行,四周用细土压严,玉米窝也要用细土压严,避免漏气,以提高盖膜效果。

2.3 科学配方施肥

改变农民现有的施肥习惯,即重视N、P肥、无机肥、底肥。改为(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就是N、P、K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条件者还可加微肥如锌等;(2)实施“一底肥、一苗肥、重攻苞肥”策略;一般要求P、K肥全作底肥施用,N肥底、苗、攻比例为2:3:5较好;(3)有条件者研究一次性配方施肥技术。在玉米窄行中间开沟,沟深20cm,施入缓释性长效配方肥50-60kg,今后不施肥,只抗旱诱导肥效。

2.4 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玉米单产的提高离不开个体优势的发挥,更重要的还是群体的生产潜力,所以,适当增加密度,充分发挥群体的潜力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玉米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一是温光气候条件;二是土壤肥水的环境;三是品种耐密、抗性的特性;四是耕作的栽培技术。一般情况下稀植大穗型品种2500-2800株/亩(667m2)较适宜;紧凑型品种3000-3200株/亩较好。高产栽培可3500-4500株/亩。

2.5 规范玉米种植模式

川中丘区有些地方小春为大春服务的改制模式很不规范,导致套种后玉米、小春作物争光、争肥水矛盾难以协调。规范玉米种植模式关键是规范小春改制。

2.5.1 适宜浅丘和坝区3熟制地区的改制模式 双六O开厢;即2m种植小春作物,2m冬闲(可种植蔬菜、饲料作物等),冬闲后种植早春玉米4行。

2.5.2 适宜低山和深丘地区的改制模式 双三O或三五二五;即1m或0.75m种植小春作物,且还要打紧,1m以上冬闲(可种植蔬菜、饲料作物等),冬闲后种植早春玉米2行。

2.5.3 (油菜)小麦收获后的夏玉米区种植模式 选择中早熟紧凑品种,套种洋芋。规格可定为(1.2+0.5)×0.5(m),亩1550窝3100株。

2.6 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播种后的出苗到苗期重视地下害虫的防治,中、后期重视大、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虫的防治。用托布津防治大、小斑病,用纹枯灵防治纹枯病,用吡虫啉或锐劲特或特杀螟防治玉米螟。

作者简介:邹朝文(1962-),男,汉族,四川省仁寿县曲江乡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制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