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2011-03-30 06:16普兰香彭忠全
吉林农业·C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东川问题对策

普兰香 彭忠全

摘要: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过程,是劳动力市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涉及的劳动力转移是指昆明市东川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入手,分析了东川区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中的存在条件、规律和形式,从而归纳出一系列对劳动力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日益得到重视,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工作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如何引导劳动力市场朝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方向前进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文章试图通过对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为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提供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东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44-2

1 劳动力转移概述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力转移概念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大于生产一定数量农产品所需的劳动者的数量。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两个方面来界定。绝对剩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相对剩余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也就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现在我国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新农村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农村从温饱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并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顺利地转移出去,保持适当的农村劳动力,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效应;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东川区概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2.1 东川区概况

东川是昆明市所辖五区之一,全境面积1858.79km2。全区7个镇、1个乡,148个村委会、12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农村人口23.2468万,有耕地面积19.3万亩。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境内最高海拔4344.1m,最低海拔695m。由于历史上长期伐薪炼铜等原因,生态条件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资源质低量少,在耕地中,中低产田占87%,坡耕度15度以上的占64.7%。全区人均耕地0.81亩,人均粮食产量304kg。旱灾、洪涝灾、冰冻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形成“无灾不成年”的现象。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24.5万亩,粮食(常年)总产68000t。农村经济总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是全省73个贫困县之一。

2.2 东川区劳动力转移现状

东川区自2004年起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六年来,共培训近600期。主要输往福建、江苏、四川、浙江、北京、广东、贵州、昆明、曲靖、个旧及“东川再就业特区”企业及四大矿山。从事保安、电子、服装制作、建筑、矿石采选、餐饮等行业,劳务输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转移收入大大提升,从2006年的6000多万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近14000万元,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及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3 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东川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近六年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东川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观察,发现东川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思想观念落后,转移劳动力就业环境差

现在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方面:如许多人择业观念不全面,较为片面,认为必须找到铁饭碗心里才踏实。

3.2 劳动力的就业环境狭窄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也有所提高,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大大增加,务工人员工资在扣除必要的生活费,子女的学费等等已所剩无几。更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设施资源以及公共服务,大量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转移外出就业的积极性。每到农闲时节,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诸如“不知往哪里去、不知做什么、不知怎么做”的“三不知”民工随处可见。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有的甚至参与偷盗等违法活动,对城市的治安、交通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些市民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3 劳动力素质不高,特色不强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东川区虽然有农村人口10多万,劳动力转移潜力巨大,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各地经济发展的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比较单一,不能适应高待遇、优环境企业的用工要求,使东川区劳务输出企业在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3.4 缺少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

东川区目前覆盖城乡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也没有融入到全国统一的劳动用工信息体系中,已有劳动市场和信息组织大多条件简陋,设施落后,装备水平低,信息量少,没有形成网络。

4 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社会转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强化政府的作用力,完善政策和服务管理,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效益将逐步提高,就业渠道、就业范围将不断扩展,为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领导,夯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基础。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加强培训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治本之策,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投入。

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既是大灾之年、非常之年省委、省政府抗大旱保民生的现实之举,又是提升云南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长远之策,更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领导重视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关键,应该充分认识转移劳动力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投入保障、检查督促、行政问责“六个到位”;坚定不移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4.2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就业能力

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转移人员的培训意愿,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整合培训资源、突出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依托东川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引进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多种工种的技能培训,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加大外出务工工作力度,强化供需信息互通,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劳动力市场服务能力,努力拓展和畅通劳务输出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工作常识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鼓励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外出务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4.3 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

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力度,通过电视、政府信息网、信息公开栏、电信、网络、街道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针对东川区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山区,居住分散,获取信息比较困难的问题,相关机构应与电信部门合作,签订合作协议,为全区各村镇、街道设置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络员为其配备劳务用工手机卡,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增加信息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中介公司,用工企业等积极沟通联系,确立较为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

4.4 完善服务,改善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完善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政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重在完善政策,搞好服务,营造环境,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城乡衔接、内外衔接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必然趋势,形成愿意转移,使转移农民树立正确健康的转移就业观,摒弃对服务业的片面认识,拓宽转移就业的渠道;农民转移就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输入地的规章制度,服从政府部门依法进行的管理,树立个人和用人单位双赢思想,尊重和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根据东川区再就业特殊政策以及东川区零税政策制定相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改善现有就业的政策环境,规范劳动用工合同的管理,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检查与监督,确保务工人员在劳动权益上的优势。严厉查处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等侵犯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各种用工转移手续,防止变换手法的向进城就业的务工人员乱收费。大力宣传《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引导和教育务工人员学会利用合同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5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区转移

东川区有着非常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通过多年的实践,区外投资企业吸纳了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所以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区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鼓励学习技术,了解信息,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人员充分利用我区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再就业政策的支持,在家乡创业发展。形成链条经济,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拓展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诸多就业岗位,有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许开录,孙之洁.农业经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9.

[2] 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王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探讨.山东.2004.

作者简介:普兰香(1964-),女,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农科站农艺师,副站长,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彭忠全(1964-),男,昆明市东川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监测站农艺师,书记、站长,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东川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我与风的故事
太阳是个理发师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东川干热河谷农产品开发的成效及思路
富和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