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病建物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或密闭建物症候群 (tight building syndrom)或称为建物症(building illness)为近几年来受到图书馆管理者及使用者高度的重视,其引起的主要原因与图书馆建物内空气中污染源有关。
病建物症候群所出现症状包括眼睛、鼻子及喉咙刺激感、头痛、疲倦、记忆衰退、易怒、皮肤乾燥或发疹、鼻塞、呼吸困难、流鼻水、恶心、腹痛及胸痛或肺部灼热(burning in the lung)及对气味敏感等。除了这些症状外,更严重之情形为图书馆内工作者可能因经年累月接触空气中污染物而引起疾病如癌症、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过敏病、及各种感染症等,研究指出接触低厚度的空气污染物可能引起人体肺功能的改变,导致产生慢性障碍性肺部疾病。
此为最重要的污染源,若循环的空气不是抽自室外新鲜空气并将脏空气排出,而是将室内的脏空气不断循环,则空气的品质愈来愈差,将使易感之个体产生病建物症候群,同时,空调系统内之滤网若不常清洗,则在滤膜上易成为滋生细菌及霉菌的温床,则藉空气传染的细菌及霉菌芽孢势必会随着冷气的放送而散发于空气中并造成人类疾病。若图书馆的空调设计不良,循环系统交换空气时将室外或大马路之严重污染的空气,如汽车排放之高厚度之一氧化碳(CO)及二氧化氮(NO2)以及可被人吸入之微粒,带入图书馆内,其中,CO可减少红血球携氧量,若厚度积聚较高,可引起严重头痛、头晕、恶心,甚至昏迷、呼吸麻痹及死亡;又当图书馆馆内单位面积内人员过多时,二氧化碳(CO2)将积聚,而造成人们之烦燥、头晕、恶心,容易疲乏等症状;因此,良好的通风设计、引进新鲜空气及定时清洗过滤装置为图书馆不容忽视的工作之一。
图书馆装璜材料如地毯、瓷砖、地板、壁饰及所放置的家俱如桌椅等常含有黏着剂、油漆、染料,这些建材及家俱因此常会含有各种有毒气体而污染馆内空气;又各种含有人造纤维的材料可能含有重金属、抗静电剂,同时防火处理过程所添加的化学物质、有机溶剂等亦均可能为空气污染源。
装璜材料及室内家俱可能释放的空气污染的有机物包括醇(alcohols)、胺(amines)、苯(benzene)、甲醛(formaldehyde)等。其中,甲醛会对皮肤、眼、及喉咙造成刺激,会使呼吸不畅产生过敏等。若含量超过1~2ppm.则会引起病建物症候群之症状,若特别续存在将对人体造成更严重伤害。过去有些建筑物包括图书馆常以石棉或含石棉物为建材,一旦表面破损,则石棉纤维露出散布在空气中,吸入体内甚至潜伏20-30年而造成肺癌,吸烟者将协同性地增加罹患肺癌的概率。
图书馆常会购置电化制品、电脑、终端机、复制机、影印机、显影机、打字机修正液、各种影印或印刷用纸。以影印机为例,它会释放出臭氧(O3)及各种有机物影响馆内空气品质,尤其在空调不佳,且机器维修不良的情形下更易产生,臭氧是一种活化性极强的气体,长期吸入会造成呼吸困难,但其对人体真正的影响仍不详,但臭氧可破坏书籍,因此影印机应与存书处分隔开,臭氧在空气中含量若达0.01~0.02ppm,将有刺鼻的感觉,达0.25ppm,则会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
图书馆内的灰尘为各种物质所组成,成份包括棉花、羊毛、其他纤维、物体上之染料、食物颗粒、毛发、死细胞、动物排泄物、分解的物质、细菌、花粉、霉菌及其孢子等,这些粉尘均可做为过敏原,使得过敏体质者引起过敏反应。室内空气污染物亦可能引起过敏性肺炎,又图书馆中影印机油墨粉也易被吸入而刺激呼吸道。
图书馆馆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生物性物质类别,包括昆虫本身或身体部分及其排泄物,表皮脱落物,植物的组成份以及各种微生物。近年来,人们逐渐了解到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具有威胁性,并与室内空气品质的恶化具有相关性,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国家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曾估计10~15%的病建物症候群与生物性因素有关,这些生物性因素常与人类呼吸道感染有关,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寄生虫及病毒。
有些图书馆馆内桌椅门窗清洁用的喷射式的清洁剂中含有氟碳化物(fluorocarbons)、氨(ammonia)及氯化乙烯(ving chloride)均会造成空气污染,甚至清洗图书馆地毯所残留之清洁剂亦会造成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包括咳嗽、喉乾、鼻塞、头痛、及刺激眼睛。
图书馆内书籍为防虫蛀常定期使用杀虫剂,其中所含之化学物质亦有害于人类。每一种杀虫剂均可能造成较温和的中毒,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麻木、四肢无力、理解力降低、易怒等。
上述有关图书馆馆内之环境因素仅提到馆内空气品质,事实上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亦将影响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多寡,或有毒气体(如碳氢物,CO2,NO2,SO2等)之释放。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图书馆及图书馆内之隔间的空气中微生物,发现图书馆内的特殊设计(如饮水机之装设或地毯的有无),清洁人员打扫的频率、图书馆使用人数的多寡、书籍的老旧、建物之年龄、员工或图书馆使用者在馆内饮食的管理等等,均与图书馆的微生物含量多寡有关而可影响馆内之环境品质。
要想完全消除污染的提法不够现实,我们只能尽可能减少污染源及其有害成分,给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对健康的环境。高校图书馆空气污染的成因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其中装饰装修污染和家具污染是绝对主要因素。装修污染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应该从装修前和装修后两个阶段来预防。装修前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主要为选择合理设计装修方案和优质建材;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一般是通过进行室内空气检测、通风换气、吸附等方法来实现的。因此,图书馆空气污染防治方法可以通过3种途径来实现堵源、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
堵源就是控制污染源,这是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根本所在,通过合理的方法控制甚至排除污染源,其效果远比污染物进入室内后再加以治理要好得多,如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禁止人员吸烟和使用化工产品等。
装修污染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释放,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少的装修材料,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同时还要选好装修施工队伍,因为施工人员(木工、油漆工等)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室内装饰环境空气的质量。尽量选择信誉好、有实力、正规的装修公司,并签订环保协议,这样可以督促装修公司对自己的施工各环节加大把控的力度。
图书馆室内家具用品也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并对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选购书架、阅览桌椅、沙发等用品时,要选购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室内用品,同时要考虑室内用品和室内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释放量的叠加效应,避免发生室内环境污染。
通风就是借用自然作用力或机械作用力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或排至空气净化系统,同时引入新鲜空气。
空气流通有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对于人员密度相对较小的场所,在春、夏季采用自然通风一般就可以满足要求,在人员密集场所,既然通风不能满足要,则应当增加强制通风系统。对于比较封闭的有空调的区域,也应当在夏季增加通风换气次数。而冬季,尤其是寒冷的北方,也应当适当增加室内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对于密闭空调空间,加强通风可能造成大量能源损失。因此,可以在空调系统中增加空气消毒净化设施,如光触媒杀菌、微波杀菌、强紫外线杀菌等。这些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循环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的数量,避免大量繁殖造成疾病的传播。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扩大室内通风量,可在阅览室周围广植树木、草坪,修筑水池,通过树木的遮阴、水分的蒸发来改善室外的生态小气候以加强空气循环,提高风速。在阅览室的墙面上多开窗户,加设气窗。如有条件,还可在房顶设置天窗或竖井。但对于重污染空间,单靠自然通风是不能时刻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笔者认为可在阅览室的适当地方装上一些进、排气扇(或管道)就可基本满足室内通风需求。
室内空气净化是指利用化学、生物的方法,借助特定的净化设备收集室内空气污染物,将其净化后循环回室内或排出室外。
可以利用化学、生物、吸附等原理来消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借助特定的净化设备收集室内空气污染物,将其净化后循环回室内或排出室外;治理室内污染必要时可选用空气净化器,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如灰尘、花粉等,杀灭吸附其上的病毒和细菌;同时还可以用活性炭、浸了高锰酸钾的活性氧化铝(PIA)等吸附材料吸附并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同时应减少空调的使用,适当开窗引进新鲜空气,提高室内空气的品质。
与此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还必须对图书定期进行吸尘、杀虫、去湿、消毒。可在阅览室的藏书部位设置杀虫、灭菌、防霉保护设备,应用微波高频振荡机理对图书资料进行微波辐射处理,使纸介质中的菌类与虫类受生物效应和热效应的作用而被杀灭,同时去潮除湿,防止虫蛀、霉变和病菌传播。
室内应尽可能多地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并进行合理组配。据研究,芦荟、常春藤、月季、玫瑰等植物均可以吸收室内有毒化学气体。同时,绿色植物不仅有益于保护眼睛、增加活力,起到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作用,还具有防尘、灭菌、降噪、改变室内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更能增添雅兴、怡情悦性,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安定感。
以上针对图书馆空气污染的几方面作了探讨,其实室内空气污染物远不止这些,与其它建筑物一样也存在着诸如粉尘、室内建材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挥发物等等,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图书馆,从建筑、装饰到使用都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实用、健康、卫生放在首位,建造出科学合理的阅读空间;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杜绝、减少各污染源的产生,尽量将空气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清新悦目的阅读环境。
[1] Susan M.Clark,"Every Breath You take:Indoor Air Quality in the Library,"Can Libr J,42(Dec. 1985),PP.327-334.
[2] James LaRus and Suzanne LaRue,“The Green Librarian,”Wilson Libr Bull,65:6 (Feb.1991), PP.27-33.
[3] Bradford O.Brook,James A.Debroy,and Roger D.Schimke,“Indoor Air Pollution:An Edifice Complex,”Clinical Toxicology,(1991), pp.315-374.
[4] M.J.Simon“The Sick(Library)Building Syndrom,”Libr AdmManage,4 (Spring,1990),pp.877-891.
[5] Ellen J.Baron,Lance R.Peterson,and Sydney M. Finegold,“Bailey&Scott'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9th edition,Mosby(1994).P.222.
[6] 钱红.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