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大众媒体体育传播即是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广义上的体育新闻不局限与各类竞技比赛,凡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及其有关活动,均为体育,都是体育报道的内容[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娱乐和健康生活日渐重视,大众媒体体育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的份额也越来越高。不同的大众媒体通过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在体育传播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相关的大众传播媒体,针对其刊登和发布的体育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日报类媒体选择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共5份;杂志类媒体选择 《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文化导刊》 《中华武术》 《健与美》4种体育类期刊;广播类媒体选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温州人民广播电台;电视类媒体选择CCTV-5和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互联网媒体选择体育总局网站、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网站、搜狐体育、新浪竞技风暴4个网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分析法。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查阅关于体育传播、体育传媒、体育新闻传播、体育新闻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所选择的大众媒体的体育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1 我国体育媒体的基本情况
不同的媒体有着各自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以文字符号传播信息,便于进行深度报道,并且适宜长久保存,受众在阅读时也有较强的选择性。广播电台以声音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传播迅速,方便,收听成本低,同时传播形式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电视播放比赛形象、直观,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直播的比赛更是具有最强的时效性,而且也适合阖家收看,共同享受。网络的信息量极其丰富,通过点击链接,受众几乎可以自主获得所有想要的信息,使传播实现了个人化,网络媒介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也是其显著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互联网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
2.2 大众媒体体育传播内容的分类和统计分析
2.2.1 大众媒体体育传播内容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将体育传播内容分为竞技娱乐、全民健身两个大类,无法列入这两个大类的内容,如体育彩票、规章制度、体育产品等归入“其他”一类。体育的本质是健身和娱乐。人们迷恋竞技体育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娱乐,因此将竞技体育和与之相关的娱乐信息分为一类——竞技娱乐。全民健身则体现了体育的另一个本质,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以及面向普通受众的体育文化知识、健身知识、技术指导等均纳入全民健身的范畴,由于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密不可分,我们将较低级别、非专业运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也纳入全民健身的范畴。
2.2.2 报纸、杂志体育传播内容的统计分析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7日体育新闻情况:1~5日为24版,体育均在第14版;6、7两日为8版,6日在第6版,7日无体育新闻;1~7日 《人民日报》共发行136版,体育类新闻6个版面,占所有版面总数的4.41%。
《浙江日报》2010年9月份体育新闻情况:体育类新闻所处版面位置不固定,较为随机;12日、22日无体育新闻;5日、19日、23日、24日、25日、26日共6天占二分之一版;其它22天均占一版;当月共发行428版,其中体育类新闻25版,占所有版面总数的5.84%。
《温州日报》2010年7、8、9月体育新闻情况:体育类新闻版面位置不固定,较为随机,总体位置偏后;3个月共发行994版,其中体育类新闻60版,占所有版面总数的9.97%。
《温州晚报》2010年7、8、9月体育新闻情况:体育类新闻版面位置不固定,较为随机,总体位置偏后;3个月共发行1876版,其中体育类新闻187版,占所有版面总数的6.04%。
调查表明,综合类报纸当中体育类新闻占所有新闻总数的比例不高,在为数不多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全民健身内容的比例也相当低。不少媒体的实际传播就产生了误导,使社会形成和强化了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我国群众体育构成了损害[3]。
《中国体育报》、体育学术期刊里全民健身内容的比例较高,约占内容总数的1/5。体育类普通期刊全民健身的内容比例更高,占内容总数的70%以上,对于普通受众的健身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专业体育类报纸、杂志比较注重体育传播内容的比例关系,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基础上,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2.3 广播体育传播内容的统计分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0月份共播出体育类信息404条,除一条体彩信息外,剩余403条全部是竞技体育及体育明星娱乐类信息。
从调查当中发现,广播类媒体中中对于全民健身内容的传播极少,人们无法从广播中获得有效的健身信息 (见表1)。
2.2.4 电视体育传播内容的统计分析
刘桂祥2005年对中央电视台两档节目10~12月传播体育内容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新闻栏目中群众体育新闻占新闻总署比例仅为0.05%和1.10%,无法构成有效的体育传播。
对CCTV-5频道一周的节目统计,在播出的时间段均不是黄金时间的情况下,全民健身内容的播出时间仅占全部播出时间的4.86%。群众体育的进步和各类体育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与推广 (见表2)。面对这样的节目内容比例关系,对于群众体育的进步和各类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1 报刊电台体育传播内容情况统计 (单位:篇)
表2 电视体育传播内容情况统计(单位:min)
2.2.5 互联网体育传播内容的统计分析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和容量大的特点,无论是赛事频繁的竞技场,还是如火如荼的群众体育,都需要更为强大的宣传力量来推动其发展。从网站传播内容来看,体育新闻占49%,不管是综合网站,还是专业网站,体育新闻都是主要内容。运动项目占22%,这类网站一般与同项目的体育新闻网站联系密切,主要介绍赛事和相关人物,对运动项目本身的介绍较少,这类网站以热门项目为主。体育产品信息占 16%,这类网站一般都归属于公司所有,产品信息也大多是本公司产品,另外一些体育产品博览会的介绍,对普通网民也没有多大吸引力。介绍体育机构组织占13%,从国际奥委会到国内各单项体育协会,这类网站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与导航,详尽地就某一组织介绍给读者,有速度快、资料全以及花费小的特点,对相关科研人员有一定吸引力。
作者仅对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四个网站的体育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表3 互联网体育传播内容情况统计(单位:条)
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从网站名字上即可看出对竞技体育的全力关注,事实也是如此。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仅2010年11月8日一天的时间两个网站共就刷新了3 198条体育信息,但关于全民健身的内容却没有一条。虽说这些网站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作为对影响较大的大众传播媒体,似乎不应将社会责任完全抛开,况且全民健身也并在非没有受众群体。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全民健身的信息比例很高,但网站更新极慢,一个月仅发布72条信息,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网站下设:中心动态、研究文献、测量方法、运动处方、专家库、体质评分、产品介绍、下载专区8个栏目,在2010年9月份,所有栏目没有信息录入。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全民健身的信息比例为51.39%,与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的零比例形成了强烈对比;但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更新极慢,一个月仅发布72条信息,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一条也无,与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两个网站一天刷新3 198条体育信息形成了另一个强烈的对比。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做了一个在线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可以进行健身指导的运动处方关注度最高,对和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测量方法位于其次,说明受众对于健身知识和健身指导的需求很高[4]。
通过调查也发现,各类媒体进行在健康内容传播时,多从医学、饮食、美容等角度谈论如何防病治病,很少有从健身、健心的角度来谈论如何增进健康。这说明,我国社会公众,乃至不少媒体从业者对体育对健康的作用并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还需要媒体加以引导和强化,并培养受众对群众体育内容的听、看、读的兴趣[3]。
事实表明,社会多数公众对体育的真正需求,还是健身和娱乐。竞技运动竞争的激烈性、过程的戏剧性以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使之具有极大的观赏性,从而牢牢吸引了一般受众。普通受众或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来感知。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对群众体育类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从而导致了体育媒体的信息供给与社会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这种状况,也使得体育媒体难以发挥其反映、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1]。
目前,我国媒体大量地传播竞技体育信息,使包括群众体育在内的其他非竞技体育信息的传播处于缺位状态,给公众造成“重竞技、轻群体”的主观印象;且媒体传播体育信息,更多地只是吸引一般受众成为“体育爱好者”,而在将“体育爱好者”引导并转化成“体育参与者”方面,效果甚微。因此,只注重竞技体育信息的传播并不能很好地引导教育大众参与到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当中来,不利于向大众传达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急需通过群众体育的发展而提高的预警信息,不利于发挥大众媒体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引导和监督功能,不利于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1]。
3.1 综合性报纸、广播、电视、营利性网站对于全民健身内容的传播比例严重失衡;中国体育报、体育类期刊、政府体育类网站等大众媒体对于全民健身内容的传播比例较高,对于普通受众的健身活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政府体育类网站更新慢,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3.2 建议新闻管理部门引导媒体纠正这一偏差,对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媒体可以采用行政指令的方式使其适当增加全民健身的内容;对于企业性质的媒体,宣传正确的传播观念,鼓励引导其增加全民健身的内容;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探求体育传播内容的比例最佳比例。
3.3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全民健身体育信息的传播策划水平,增强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拓展体育传播的视野,提升体育传播的高度,树立完整的体育传播观。
[1]王静.媒体群众体育信息传播缺位研究[J].新闻界,2009,4:99~101
[2]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5
[3]刘贵祥.我国社会意识偏重竞技体育传播方面的原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89~92
[4]http://www.fitness.org.cn/vote/Vote.asp?Action=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