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永香
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主体所特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应形式。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介形式的多样化,编辑活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人作嫁”的编辑除了具备必需的知识功底、政治素质和传统思维外,还应树立和增强新的观念和意识,以适应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的激烈挑战,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报纸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编辑现代化意识是编辑人员不断更新自己旧观念、思维方式和落后的编辑手段的过程。编辑现代化包括编辑主体现代化和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编辑主体现代化是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思想基础,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标志。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
主体现代化主要包括编辑自身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影响报纸水准高低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报纸本身的质量并实现优质化和自身的强势,必须依赖报纸编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依靠编辑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趋高。一方面,编辑不仅要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与相关业务知识,还要熟知从事编辑领域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实现编辑专业化。另一方面,报纸编辑除了要具备适宜于多种活动要求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还要特别注意培养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媒体的发展,办出独具特色的精品。
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是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编辑手段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编辑过程中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贯穿于稿件的电脑管理、稿件审理的网络化操作、编排校一体化和信息检索的国际化等几个方面的改进与发展,即传统的编辑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微机排版、激光照排系统正在广泛地应用,这使编辑工作发生巨大变化。编辑手段现代化为编辑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使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得以更具体的展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编辑过程的现代化,也可以实现报纸出版过程的现代化和编辑部办公的现代化。
总之,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编辑主体和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报纸编辑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必须在确立先进的编辑观念的基础上,调整合理的编辑知识结构,并辅之以现代化的编辑手段,只有这样,报纸编辑才能经受住信息社会的挑战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强化报纸编辑的品牌意识是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基础。对于编辑来说,品牌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品牌知识的培训与再学习。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编辑对报纸媒体品牌建设最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编辑要有培养报纸品牌的意识。树立报纸品牌,是报业集团和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份缺乏品牌意识的报纸,无法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很容易在同行竞争和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三是强化品牌的保护意识。品牌是一种资产,如不加以保护,则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对报纸媒体产生重大伤害,因而,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就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不是固步自封、自我封闭,而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报纸要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办报理念,以不断地创新来充实内涵,提高品味,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以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的危机意识就其主体发展动力而言,它实质上是编辑对自身的群体形象与社会和受众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沟通的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深层含义是预警意识和进取意识。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媒体的更新换代,传统报纸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
首先,不同类型的媒介争夺受众市场的竞争。过去,编辑的危机意识并不像现在这么明显和突出,但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发展,不同类型的媒介围绕着受众“注意力”展开了争夺受众市场的竞争。报纸编辑应根据报纸媒介的特点,改变其编辑思路,最大化地挖掘报纸的潜在优势,如从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不断革新版面,推出有强势“注意力”的版面来吸引读者,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对新闻改革的要求。
其次,知识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报纸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知识经济的挑战。骤然增长的知识量使得报纸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远不能适应知识迅速生产与传播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传播者的职业需求。如何识别解读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将优化的信息传播给受众,成为编辑社会价值的重要特性。在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情况下,报纸编辑还应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信息的追踪获取能力、判断过滤能力及优化合成能力,以应对知识经济对社会提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