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敏
扬琴在江苏梆戏音乐中的伴奏手法
■仝敏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弹拨乐器组中的重要组成乐器,约在明末(公元1600年左右)传入我国,最初流行于广州一带,后来普及全国,到目前为止已是大、中、小型民族乐队和绝大多数剧种戏曲乐队及曲艺等乐种、剧中、曲种的主要乐器之一,有些曲种干脆以扬琴命名,如:四川琴书、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等,其在乐队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民间的扬琴大多只有两条码子,三排音,音位少,音域窄,仅两组半音。建国后,通过不断改革,陆续出现了多种改良的扬琴。现在用的较多的是四条码子的快速转调扬琴,之所以可以转调是因为琴的两边装有变音槽,可以改变部分音的音高。因而它适应了多调性乐曲中的演奏要求,同时它音域宽广,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三组的g,音色清脆、悠扬、音质纯净,音量大,余音长,演奏法、演奏技巧丰富,各种音程的双音、琶音演奏方便,无论是担任旋律的演奏还是作为和声乐器参与伴奏,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些都较适应新型民族乐队的要求,为广大演奏员所欢迎,也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扬琴。
本人担任扬琴演奏员已有二十八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工作历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同时又把这些演奏技巧应用到江苏梆子戏音乐的伴奏中去,从而总结了一些伴奏的手法和应用方法,现浅谈如下:
江苏梆子戏历史悠久,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剧种,各种行当人物的唱腔极为丰富,有的委婉抒情、有的清秀华丽、有的又高亢激昂,对不同的唱腔旋律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大概有如下几种:
1.强调——既为了强调某一音的音头、强度、厚度可在其下方八度的位置上加一个短暂的八度低音或倚音。
2.加密——既为了使旋律更为活跃流畅、节奏紧凑,可
在现旋律的骨架上加入同音反复。如:
可演奏成:
3.低衬——为了适应较长时值音符的歌唱性要求,可在其弱拍位置加上低八度的衬音,以达到连贯、流畅的效果,如将演奏成:
4.八度滚奏——既将骨干旋律加入八度音的滚奏,这种演奏方法可增加乐曲的热烈,气氛如:
可演奏成:
5.固定衬音——既为了得到激情、兴奋的效果时,在骨架旋律的弱位上加入固定音高的衬音,这些衬音多为调式的主音或属音,如:
6.加花——既在保持旋律的骨架音时进行装饰加花变奏,如:
可以演奏成:
7.震音——既将骨架旋律作滚奏处理,如:
这种演奏可强可弱,细腻而连贯,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
江苏梆子戏音乐属板腔体结构,其板式除四大正板(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外再加上其派生板式,共有二十余种之多,再加上速度上的变化其节奏结构之复杂、多变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应对多变的节奏,使伴奏恰如其分且起到加强、烘托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演奏和学习,也总结了一些伴奏的手法。
1.不带旋律的伴奏
(1)利用双音甚至三音的演奏可作柱式和声式的伴奏。如:
A重音强调。
这种手法在中速[二八板]或[垛板]中都非常适用。
B、琶音和弦。如:
这种伴奏手法较适合舒展、自由节奏的旋律,如在[非板]、[栽板]伴奏中的运用。
C、各种节奏音型的伴奏。如:
这种伴奏手法较适用各种速度的[二八板]和[流水板]中。
D、也可以柱式和弦转换式的伴奏。如:
(2)半分解和弦式的伴奏。如:
(3)分解和弦的伴奏。如:
以上各种节奏型的伴奏和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伴奏适用于各种速度的[慢板]、[二八板]及[流水板]的伴奏之中,主要的是要根据旋律的速度、表现情绪等酌情安排,要与其吻合,起到烘托与加强表现力的作用,要相辅相成,而不能相互矛盾、相互干扰,甚至成为旋律的累赘。这样反而破坏了旋律的正常表现力。同时还要注意音区的使用,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要适中,这样才会有好的音响效果。句间要有所变化,避免呆板,结束句要有终止感,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带旋律的伴奏
所谓带旋律的伴奏即为扬琴的两支扦子分别担任不同的功能,由一支琴扦演奏主旋律,另一支琴扦担任伴奏,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一支琴扦只能击奏一个音,所以带来的局限性也较大,手法不是太多,常用的有:
A.一支琴扦演奏旋律,另一支琴扦演奏和声长音。如:
B.一支琴扦演奏旋律,另一支琴扦演奏分解和弦。如:
C.一支琴扦演奏旋律,另一支琴扦演奏复调(副旋律)。如:
这些伴奏形式同样也要注意主旋律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以及速度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音区的安排,二个声部最好要有音区上的对比,这样才能各自突出。如音区太近不仅两个声部都听不太清,而且还会相互干扰、互相影响。
以上伴奏手法为多年学习之结果,经验之总结,敬请同仁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