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以湖南城步县为例

2011-03-26 00:56:12涂隆礼关欣陈嫦段彦玮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城步耕地面积土地利用

涂隆礼,关欣,陈嫦,段彦玮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等原因占用大量的耕地,人类所面临的人口与粮食、人口与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在全球粮食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减少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处理好发展和耕地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的农业活动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并随之出现的与这种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的乡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向城市性状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1.2 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的开发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土地利用/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2 研究区域概况

城步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位于北纬25°58′~26°42′,东经109°58′~110°37′;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东西直线纵距65 km,南北直线纵距83 km。县城儒林镇位于县境中部,北距邵阳市206 km,距省会长沙436 km,南至桂林市210 km。县境以山地为主,丘陵、岗地、溪谷平原兼有。总面积2646.07 km2,其中山地占90.78%,丘陵占2.2%,岗地占1.1%,溪谷平原占2.7%,水域面积占3.22%。

3 城步县耕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分析

3.1 城步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2009年末,城步县土地总面积为264607.6 hm2,其中农用地249063.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4.13%,包括耕地1497.45 hm2、园地1483.50 hm2、林地221356.1 hm2、草地24726.51 hm2;建设用地6131.2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为2.32%,包括城镇及工矿用地3846.87 hm2、交通运输用地813.48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70.86 hm2;其他土地9412.8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6%。城步县地处山区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可以用“九山半水半田”来形容,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较少,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56%。其中水田11527.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98%;水浇地452.0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2%;旱地2994.56 hm2,占耕地总面占耕地总面积的20.00%。从空间上的分布来看,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以西岩镇、儒林镇、茅坪镇和丹口镇分布较多,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5.16%,其中西岩镇耕地面积最大,占全县的24.01%;而兰蓉乡、威溪乡、长安营乡、南山镇耕地分布较少,合计耕地仅占全县耕地的13.44%。

3.2 城步县耕地利用动态分析

3.2.1 耕地利用数量变化2001~2009年,城步县耕地总面积由16146.28 hm2减少到14974.45 hm2,净减少1171.83 hm2,平均每年减少130.2 hm2;人均耕地面积由633 m2/人减少到567 m2/人。两者的变化都呈现出台阶式波动,逐年减少的趋势。即剧减—基本不变—缓减。从图1可以看出,城步县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可分为三阶段:2001~2004年,耕地变化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态势,净减少量为878.92 hm2,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2004~2005年,耕地变化表现为小幅度的减少,净减少量为27.84 hm2,耕地减少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段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速度减缓,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大于占用的耕地面积;2006~2009年耕地变化减少的速度比2001~2004年减少的速度放缓,净减少量为182.42 hm2,这一时段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加速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增加。

图1 城步县2001~2009年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

3.2.2 耕地利用空间变化由于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显著,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再加上历史的原因,城步县各(乡、镇)耕地利用变化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研究耕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可以用相对变化率来对耕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耕地相对变化率是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变化特征的相对指标,并采用系数形式表示出来。它可使不同研究区域、不同单位的耕地变化绝对指标直接进行对比,从而准确地判断出彼此之间的差异,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并成为表示耕地变化区域差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把某地区耕地相对变化率表示为:

式中:Na、Nb分别为某地区耕地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的面积;Ta、Tb分别为全研究区耕地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的面积。如果区域耕地相对变化率R>1,则表示该区域耕地变化较全区域大;若R<1,则表示该区域耕地变化较全区域幅度相对较小。

根据公式,结合城步县具体数据计算出城步县各乡、镇2001~2009年耕地相对变化率,结果如表1所示,城步县各乡、镇耕地的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相对变化率最大的是南山镇(4.6),最小的是长安营乡(0.47)。变化小(R<1)的有威溪乡、丹口镇和兰蓉乡等,这些乡、镇为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变化大(R>l)的乡、镇有儒林镇、西岩镇、茅坪镇、白茅坪乡、汀坪乡、五团镇等,这些地区为城步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上中游的地区。城步县各乡、镇的耕地相对变化率表明,在城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还是靠资源的粗放式投入,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大;经济不发达的乡、镇因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对土地的需求也较少,所以这些地区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小。

表1 城步县各乡、镇2001~2009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

3.2.3 耕地利用程度变化本文采用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来分析城步县耕地利用程度变化。根据耕地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城步县具体数据得到2001~2009年耕地复种指数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1~2009年城步县耕地复种指数总趋势是上升的,其指数都在1.5~2.2之间。2001~2009年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基本上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在2003年复种指数出现下滑,是因为2003年发生持续旱灾,从而使耕地复种指数下降。为了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2004年1月,国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粮食价格迅速上涨,在政策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双重刺激下激发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所以城步县2004~2009年播种面积相应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继续上升。

图2 2001~2009城步县耕地复种指数

4 城步县耕地变化因子分析

从上面分析可知,城步县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并且耕地变化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既有经济和人口等内在因素,又有利益驱动和改革等外在因素。近几年来,城步县经济快速发展,其耕地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因而对于城步县而言分析耕地利用的社会人文驱动力更加重要。

4.1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耕地产品需求的数量增多和种类趋于多样化,这就需要有更多耕地予以保证生产。同时,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实力的增强为耕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投资条件,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措施补充和保护耕地,促进荒地开发和改造中低产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革,这种变革突出表现在产值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2009年城步县人均GDP为7450.25元,是1997年2595.32元/人的2.87倍,人均GDP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图3)。

图3 2001~2009年城步耕地面积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

4.2 人口增长

在人类众多活动中,人口增长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经济因素中最具活力的驱动力之一。在第一个公共因子中,总人口载荷系数在0.995以上。人口作为一种外界因素对耕地数量的变化起着双向调控作用。人口增长一方面促进城步县对耕地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导致其耕地的减少。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方面来说,城步县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提供食物生产的基本保证,要保证粮食生产,必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来增加耕地数量;从导致耕地减少的角度来讲,近年来全县人口不断增加,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面积在不断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如住房、交通、医院、学校等。2001~2009年,全县人口从254126人增加到263336人,平均每年增加1023人,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还将继续增大(图4)。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4.3 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

图4 2001~2009年城步人均耕地与城市化率变化趋势

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对耕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有着直接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提高耕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粮食单产,减缓人口增长对耕地的压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城步县200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2.4万kw,比1997年增长了24.6%。虽然城步县2001~2009年农业技术提高了,但是粮食总产和单产并未因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加。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深化的必然途径,城步县可在确保粮、油等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有条件、分步骤地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地区优势,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 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开发与利用耕地的对策

5.1 思想观念方面

耕地保护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包括数量方面的保护,也包括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依据不同时期人地矛盾尖锐程度,人们对耕地产出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水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耕地保护程度与内容。因此,需要在思想观念上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耕地保护理念。

5.2 科学技术方面

针对近年来城步县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必须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面对城步县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当前必须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积极开展耕地质量方面的科学实验与研究,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土地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单产。

结合城步县具体情况,从耕地产值、产量、面积、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衡量指标,建立优质农地指标体系,从技术上划分优质耕地范围。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

5.3 规章制度方面

应严格遵循新《土地管理法》,实行以用途管制为主的土地利用制度,即对土地的利用有一个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分区。使用土地必须按照用途,违反用途就是违法,违法就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满足各类建设用地的同时,也要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要制约新增建设用地无序“摊大饼式”发展,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对耕地保护的动态机制,逐步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力度,引导和利用建设用地收益补偿耕地,发展农业生产。

[1]城步县统计年鉴[M].城步:城步县统计局,2001-2009.

[2]张世文,唐南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状与展望[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3):222-224.

[3]刘晶,彭补拙.锡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分析[J].土壤,2001,(6):295-299.

[4]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7.

[5]白淑英,陈灵梅,王莉,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17003-17005,17016.

[6]王颖,祝民强.临川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11196-11198.

[7]路云阁,蔡运龙,许月卿.走向土地变化科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1):55-61.

[8]张效军,汤惠君,马晓茗,等.少数民族山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广东省连山县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08-212.

[9]刘培学,张建新,王艳,等.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差异分析——以江苏省贾汪区、吴江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59-164.

猜你喜欢
城步耕地面积土地利用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吴本忠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湖南城步苗乡木叶吹歌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戏剧之家(2021年13期)2021-11-14 07:45:17
做强民族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苗族特色文化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步虫茶
湖南农业(2010年3期)2010-07-18 07:44:06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