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二语习得及认知理论应用研究方案
—— 基于对唐山市中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朱 燕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对唐山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中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及连接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为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调查问卷;二语习得;连接主义;实践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和语言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也借助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如语言学、神经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统计学等等。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普遍语法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以及课堂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
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知语言学是面向认知与语言的动态性质的边缘学科,分为以认知科学为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和以语言科学为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前者是受到语言学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又研究心理学的学者所从事的研究;而后者是具有语言学教育背景或学术素养的学者所进行的研究。了解认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而了解学习者认知的发展过程,对于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认知理论的基本知识以及认知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的基础:理论前提》(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以及中国学者桂诗春、熊学亮、束定芳、赵艳芳等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中。
本课题组承担了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9-2010年度“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研究”课题项目。课题组成员在了解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课题的可行性并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走访了唐山市14个县区的91所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对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调查发现教师对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理论知之甚少。在调查中涉及到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时,教师们表示了解的占到70%,但当问到此假设的理论核心时,调查的正确率仅为1%;提到学生的情感需求时,教师们表示关注的占到100%,但在具体提到是“低情感过滤”的课堂环境还是“高情感过滤”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学习有帮助时,则只有13%的教师给出了正确的选择,说明他们对此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此外,在调查中涉及对认知相关理论的问题时,对教学有很大指导作用的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Simens的联接主义等观点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的比例高达58%。这说明在唐山市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推广并进行二语习得及认知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以及联接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在二语学习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而最新出现的联接主义思想则是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在理论中提出了五种假说,即:语言学习与习得假说(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语言监察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以及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该理论对现代语言习得和教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及语言教学方法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按照克拉申的观点,掌握外语有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两条途径。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课堂上;而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自然的语境中。作为大部分中国学生,英语是二语,不可能像学习母语一样在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应通过大量反复、有意识的、自觉的练习来实现。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应强调学习,也应强调习得,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和积累上,再尽量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二语。
克拉申的自然顺序假说以一些词素习得顺序研究为基础。按照他的观点,二语的习得是以一种可预示的顺序逐步掌握的,而且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学习词汇时,幼儿是先建立音和义的联系,上学后再建立音、义与词形之间的联系,同时建立新词的音、形、义三方面的联系。学习语法时,幼儿是无意识进行的,没有讲解,也没有机械练习,从单词句到电报句,再从完整句到复杂句。这说明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按照学习语言的一定顺序进行教学安排。如在时态方面,一般现在时排在过去完成时的前面,这是按照学生理解的自然顺序设计的。而在词汇教学方面,学生学习二语初始阶段是以他们能够看得见或是能够理解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的,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则要稍后学习。
监察模式是学习者对自己语言交际行为输出的质量进行有意识地监督和控制,体现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内在关系。而语言输入假说是监察模式的核心。“i+1”理论是语言输入假说的精髓。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为i,则输入的内容应有一个小跳跃,即i+1。因此,可理解的输入既不是0(低于或接近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也不是i+2(远远超过习得者的现有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排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才能习得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水平,掌握好“i+1”的输入,才能更好地习得语言。
克拉申认为要使外语习得成功,情感因素也非常重要。情感过滤假设的内容为: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角色。如果情感过滤值“低”,输入便会被送达到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使习得者增加语言能力。如果情感过滤值“高”,输入便达到不了LAD,从而使习得中断。情感过滤值高,指的是习得者的学习动力不强,信心不足;情感过滤值低,指的是习得者专心致志地学习目的语,无心理负担,不焦虑。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追求的是情感过滤值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态放松、环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从学习和习得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语言教学中的输入顺序、输入量以及学生情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连接主义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连接主义以网络学习为基础,网络具有内在的简洁性,即它只有两个元素:节点和连接。节点是可以用来连接到其他元素的成分,是可以用来形成网络的外部实体。它可以是人、单位、图书馆、网址、书籍、杂志、语料或任何其他信息源。这些节点的聚合产生了网络,网络可以合并形成更大的网络。
连接是各个节点之间的任何联系方式。学习的行为是创建节点的外部网络,从而形成信息源和知识源。这是为了保持知识的现时性和连续获得、经历、创建以及连接外部的新知识。学习网络也可以看作内部心智中进行连接和创建理解范式的结构,节点形成连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网络建成,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越强,信息流动得越快。学习作为网络形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作为网络形成示意图
连接主义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学习网络特征的中心性把某个节点和其他节点进行连接,连接出的节点又和与其有联系的节点相连接,并根据接近性和程度来确定根基。作为智能网络,人头脑通过不断的重塑和调节来反映新环境和信息,使不再有价值的节点被弱化。弱化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是最明显的是失去网络内部连接,或被忽略或被删除。从根基节点red开始,产生出了颜色、花、太阳等节点,从这些节点又连接出了各自的新节点。连接不断扩大,网络不断扩大。利用连接主义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新节点在整个网络中提供连接和知识流。在逻辑、认知和情感彼此激活和交织的过程中形成了意义。图2说明在词汇教学中所采用的联接主义理论。
图2 词汇教学中所采用的连接主义
通过学习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和连接主义理论,可以看出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不但对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更能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注重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Richards Jack C, Rodgers Theodore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Applied Studi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angsha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ZHU 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astery and Adapt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study of these theories which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English teaching.
questionnair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nectivism; English teaching
H0-0
A
1009-9115(2011)04-0018-03
2009-201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JJWYYB2009068)
2010-10-05
朱燕(1978-),河北唐山人,硕士,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