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在救治小儿急性中毒的护理体会

2011-03-23 08:59李丽景张应谦任志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灌流管路无菌

李丽景 张应谦 任志萍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以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靠活性炭巨大表面积的强大吸附作用进行血液吸附[1]。近年来,血液净化装置在小型化、高效、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进,其应用领域迅速拓展,接受治疗的患儿年龄也越来越小,过去一些无法救治的病例均能得以挽救。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16例中毒患儿进行了29例次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3个月~14岁。体重7.5 ~40 kg,平均16.84 kg。其中百草枯中毒 3 例,有机磷中毒2例,抗精神病药中毒2例,毒蘑菇中毒3例,氯氮平中毒2例,卡马西平中毒1例,杀螨灵中毒1例,其他中毒2例。居住在农村13例,城市3例。

1.2 装置和仪器

均选用YTS-100型炭肾和WP-HF400-TPH-01.01儿童血液透析管路,使用珠海弘升HF-400多功能血液净化机。体外循环血管通路均采用ABLE无菌血液透析导管,使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血液引出端,2岁以下患儿选用18号留置针,2岁以上患儿选用16号留置针。穿刺置管后用25 U/ml肝素液封管备用。

1.3 操作方法

连接管路,将动脉管路与灌流器血液入口端相连。灌流器静脉端朝上与静脉管路连接,将动、静脉管路连接成闭路,用5%葡萄糖500 ml预冲和排气,同时用手轻拍及转动灌流器以利气泡排净。最后用生理盐水3 000 ml+肝素钠12 500 U浸满管路20 min。预冲结束后,将动、静脉管路分别与血管的血液引出端、回血端连接,启动血泵开始治疗。

1.4 治疗方法

确诊或怀疑患儿中毒后立即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流量35~100 ml/min。首剂肝素100 U/kg,持续量10~15 U/(kg·h),有出血倾向者于治疗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每2 h更换1次灌流器,每次治疗时间2~8 h。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表1)

表1 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例)

2.2 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表2)

表2 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治疗转归

本组16例患儿痊愈13例,占81.25%;死亡2例,占12.5%;自动出院1例,占6.25%。

3 护理

3.1 熟练掌握血液灌流系统

护理人员需熟练安装管道和灌流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判断各种报警并及时解除,防止各种错误操作延误治疗时间。应避免或减少因准备不充分等人为因素引起的血泵暂停。

3.2 血管通路的护理

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患儿体位变化,防止导管折叠、扭曲或脱落。仔细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气泡、脱落、渗漏、阻塞等,防止空气栓塞。无论何种原因引起血流速度变慢时,都应警惕体外循环管路形成血凝块。若出现动脉压报警,必须立即查找原因,以保证血流量充足。

3.3 重症监护

3.3.1 生命体征监护 血液灌流无加温装置,环境温度低时易出现低体温,加重了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因此,气温低时可用加热装置在血液回输端加温,注意患儿保暖,防止寒战。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休克先兆,及时处理。

3.3.2 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体外循环中抗凝剂的应用可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因此,护士应加强患儿各种引流液、大便颜色、伤口渗血等情况的观察,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根据病情正确使用及调整抗凝剂用量[2]。

3.3.3 预防感染 灌流治疗时需定时更换灌流器,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及创面干燥、清洁,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渗血。导管出口处局部换药,每天1次。用0.5%的碘伏以导管出口处为中心做环形消毒,直径>10 cm,使局部皮肤形成一层棕色薄痂,防止细菌侵入机体。当敷料潮湿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3]。每次治疗前先用2%爱尔碘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2次,若有血痂,消毒后先用无菌针头刮脱,再消毒2次。治疗结束重新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2次后再封管,盖上无菌肝素帽。外管用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稳妥[4]。

3.4 并发症的护理

治疗前监测患儿心率及血压情况,如心率过快、血压过低应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防止治疗开始引血后发生低血压。治疗初流速应从小流量开始,待血压平稳后逐步调整。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必要时多加盖棉被保暖,密切观察有无低体温、皮肤苍白等异常表现。留置导管前,尽量调整患者的凝血象、血小板、肝功能接近正常。一旦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嘱患儿尽量减少局部活动,卧床体息,局部加压、冷敷均可奏效[5]。治疗中应定时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病情调整肝素用量。

4 体会

血液灌流能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毒物,终止毒物对机体靶器官的毒性作用,并且受毒物与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小,故特别适用于脂溶性高、体内分布容量大、易与蛋白结合的中、大分子毒物中毒[6]。最好治疗时机为中毒后2~16 h内。

本组中毒患儿均为危重患儿,表现为昏迷、抽搐或胃肠道症状等。其中表1显示,上述病例经血液灌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说明血液灌流是目前抢救重度中毒较理想的方法,不论中毒时间长短均应立即进行。一般治疗时间2~8 h,治疗2 h后炭肾吸附剂已达饱和状态,吸附能力基本丧失。中毒剂量大、中毒症状特别严重者,可进行连续性血液灌流,每2 h更换一个炭肾,直至中毒症状基本消除。

[1] 刘春峰,李玖军.血液净化疗法在小儿中毒抢救中的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70 -71.

[2] 黎磊石,季大玺主编.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51.

[3] 李兰凤,任志平,刘学英.危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4):549 -550.

[4] 黄荣英,赵 颖.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107 -108.

[5] 高荷玲,谢 艳,王建华,等.285例次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及其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血液净化,2005,4(2):108-109.

[6] 符瑞玲,张新萍.血液灌流在小儿急性中毒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65 -366.

猜你喜欢
灌流管路无菌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