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1-03-23 08:59程真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戊二醛手套手术室

程真霞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麻醉对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在这同时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我区同等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有效管理对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区同等级别的医院手术室护士80名,年龄20~45岁,平均(24.33±4.2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40名,护师26名,护士7名.文化程度:本科学历20名,大专学历33名,中专学历27名。工龄:<1年13名,1~5年26名,>5年的41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护龄、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等)、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等。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危险因素

2.1 锐利器械刺伤(表1)

表1 手术室护士被锐利器械刺伤原因分析 例(%)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容易损伤自己和他人。由表1可知手术室护士在传递手术用品过程中被锐利器械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于装卸和清洗过程中的发生率,手术室护士被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2 接触分泌物、体液、排泄物(表2)

表2 手术室护士接触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的原因

由表2可知,75% ~100%的手术室护士在日常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分泌物、体液、排泄物。

2.3 接触血液原因分析(表3)

表3 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的原因分析 例(%)

由表3可知,100%的手术室护士在术后贴切口敷料时接触到血液,75%的洗手护士在手术台上被血液污染,90%的洗手护士在清洗器械时手套被刺破接触到血液;其次,还有穿刺、拔针、送标本和处理术后用物等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血液。部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手术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器械都含有病原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被针刺伤一般只需极小量血液就可以致病。急症手术患者因无法进行相应的检查,更容易给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2.4 手术室护士的防护行为分析(表4)

表4 手术室护士的防护行为分析 例(%)

表4显示手术室护士在接触HBV患者时不戴手套者占91.67%,偶尔戴手套者占8.33%;接触HCV患者时不戴手套者占16.67%,偶尔戴手套者占50.00%。由此可见,手术室护士的主动和自我防护意识差,必须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2.5 空气污染

空气的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发出的气味及全身麻醉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如用于吸入麻醉的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1]。这些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2.6 消毒灭菌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消毒灵、过氧乙酸,甲醛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戊二醛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等[2]。其他,如熏房间用的乳酸、臭氧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是手术间较小,通风效果差,使用频率高,更加大了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7 生理、心理因素

(1)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 h/d或更长时间,而巡回护士工作累计时间4 h/d或以上,精神紧张、久站、超负荷长期固定姿势工作极易导致颈椎疾病的发生[3]。(2)手术室护士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给护士造成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压力;遇有急、重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加之,与医师的配合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等都可以使护士产生焦虑烦躁[4]。还有的护士睡眠质量很差,长期严重睡眠不足甚至导致神经衰弱。严重者可产生偏激及不当的应对方式,如产生自杀倾向、心理障碍等[5]。

3 管理对策

3.1 防止锐器损伤

锐器损伤的发生经常出现在年轻护士身上,因此要对她们加强护理技能、专业技术的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并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操作规程,操作时要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每月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讲课,讲解各种手术配合,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请外出学习护士讲护理新动态,定期组织新业务、新技能培训[6]。对容易发生的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3.2 处理好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污染

如为特殊感染手术,操作时应穿隔离服戴双层手套,一旦被溅到皮肤或眼睛里,立即用清水冲洗或用肥皂水清洗,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3.3 适当休息,调整情绪和心态

手术室护士长应注意人文关怀,合理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缓解紧张度,减少身心疲劳[7]。手术室护士应保持乐观、豁达、开朗、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练,丰富业余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接种各种免疫疫苗等,使生理、心理都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

3.4 处理好污染气体

保证手术室各种仪器的安全使用,防止气体泄漏,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尽可能将泄露气体排出室外,将麻醉排气管通至外。

3.5 消毒剂的使用管理

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制剂,接触戊二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眼罩,以防戊二醛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消毒灭菌时要加盖,尽可能减少戊二醛在空气中的暴露[8]。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若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切勿外溅。如不小心弄在口罩、帽子及手套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损伤减至最低。使用洗手液刷手时,术后及时清洗并涂护手霜。

[1] 王洁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25 -1426.

[2] 董戌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0):912 -913.

[3] 袁小兰,周华丽,叶天容.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69 -1371.

[4] 贺 杰,冯秀丹,陈 燕,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17):135 -138.

[5] 池水琴,饶艳华.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11):1002 -1003.

[6] 张春玲,李 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3):173 -175.

[7] 郑凤芝,李中蕊,储 艳.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565 -8566.

[8] 杨艳华.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55 -1056.

猜你喜欢
戊二醛手套手术室
棉手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