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家庭护理与指导

2011-03-23 08:59许群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遗尿原发性年龄

许群英

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是指年龄在5~10岁的儿童(尤其是在5~7岁之间)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全,在夜间睡眠中不能感受到膀胱的涨满而引起的直接将尿液排泄在床单上的一种症状[1]。由于该病发生在夜间,因此又称为“夜尿症”[2]。一般而言,在幼儿时期出现“遗尿”现象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治疗,将极易引起后遗症。研究发现,小儿遗尿症可能会导致患儿记忆力和理解力变差,反应较同龄人要慢。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260例患有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和探讨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家庭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60例,其中男134例,平均遗尿时间4.8年,平均体重36 kg,平均身高86 cm;女126例,平均遗尿时间3.7年,平均体重32 kg,平均身高79 cm。患儿年龄4~10岁。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疾病史。

1.2 方法

对260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进行观察治疗,并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家庭护理方面的指导。

1.2.1 训练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觉醒时间 医师首先将患儿的脑电图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在即将出现遗尿时,其睡眠深度较任何时刻都要强和深。医师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作为患儿父母训练他们孩子觉醒时间的主要依据,这就增加了对原发性遗尿症患儿进行“叫醒”的可能性。在患儿即将发生遗尿时,叫醒患儿能够确切地抓住遗尿症患儿的觉醒时间,而对于其睡眠节律产生很小的影响或是根本不产生影响。对遗尿症患儿首次出现遗尿的时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患儿睡后2 h左右一般最容易形成熟睡,因此这段时间是遗尿现象发生的高发期。因此,患儿在睡觉1~2 h,父母应该定时地叫醒孩子1次,这样做是为了使孩子对尿意作出反应[3]。

1.2.2 对患儿进行排尿抑制训练 原发性遗尿症患儿患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患儿的膀胱容量过小所致,因此需要使患儿的膀胱容量扩大,主要措施为:在白天让患儿服用大量的水,过后感到有尿意时尽量忍耐,如果患儿年龄过小,父母可以采用“哄”的方式转移患儿排尿的意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忍耐的程度一定要把握好,而且需要采用“渐进式”的忍耐,即忍耐的时间从一开始的2 min逐渐延长至40 min(40 min的忍耐时间一般为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影响),使蓄尿量达到相应年龄标准,即(年龄 +2)×30 ml。

1.2.3 改变患儿的饮水节律 在意识上对患儿调整饮水节律,也就是说在9:00左右进行充分、大量地饮水,15:00左右适量饮水,从18:00开始要限制患儿的饮水量,晚上睡觉之前3 h左右应该控制其饮水。患儿父母应该认真贯彻上述步骤,这对于孩子遗尿症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在进行家庭护理和指导后进行评分:整个疗程3个月,以疗程完成后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遗尿的发作次数的差异为疗效判断依据。痊愈:按医嘱各项要求及家庭护理,指导要求进行,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不复发;好转:遗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月发作3~4次;无效:遗尿状况无明显改善,遗尿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2 结果

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与指导,260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疗效显著。其中134例男性患儿中,128例治愈,明显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95%。126例女孩患儿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与指导,均无夜尿症发生,护理效果达到100%。具体见下表1。

表1 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家庭护理结果 (例)

3 讨论

遗尿症(enuresis)指小儿已经达到应自主控制排尿年龄,但是依然不能自主随意进行排尿,在临床上多指此年龄后小儿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即夜间遗尿症[4]。本症不仅临床多见,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遗尿日益受到家长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还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治疗,从而提高疗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精心的家庭护理,患儿的遗尿症状有所缓解或是从根本上消失了。

唐柳平等[2]对儿童原发性遗尿症与其父母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母均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害怕、躯体化等多方面症状。患儿这些不良心理的形成与疾病本身有关,因为任何躯体疾病都可能引起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但反应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以疾病性质、患者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程度的不同而异;此外,还与父母亲情绪有关。结果还显示,患儿母亲SCL-90各因子与患儿HAMA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与小儿的焦虑、紧张、害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提示母亲的情绪可能会对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发性遗尿症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对原发性遗尿症患儿应该加强对其家庭护理与指导,加强对此病的家庭护理与指导,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原发性遗尿症的发病。加强对此病的家庭护理与指导,能够使家长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并可以使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加以减轻。能够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育。此外,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人际间的交流与感情互动,均可对儿童少年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或亲子关系会增加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5]。近年来,对于遗尿症的心理行为疗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关注患儿疾病治疗及心理干预的同时,更加重视其父母心理状态和情绪对患儿的影响。只有及时给予家长和患儿心理支持及干预,才能使遗尿症的心理行为治疗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

[1] 杨霁云.小儿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5):385 -386.

[2] 唐柳平,马梁红.原发性遗尿症患儿心理健康与其母亲焦虑情绪相关性的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9):808 -809.

[3] 王莉华.儿科住院患儿及其父母的焦虑情绪[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5):318 -319.

[4] 马 骏,金星明,章依文.儿童原发性遗尿症应用去氨加压素疗效的探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5):364 -368.

[5] 王舒云.原发性遗尿症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1,7(11):867.

猜你喜欢
遗尿原发性年龄
变小的年龄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