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房颤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依从性的影响

2011-03-23 08:59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内径心房房颤

刘 伟

心房颤动(AF)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会降低心脏功能,导致脑中风以及外周动脉栓塞,而且此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自然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7%,目前大约有800万房颤患者[1]。研究表明,心房重构(ASR)和心电重构(AER)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原因。ASR是由于AF的发生和维持伴有心房电特性、功能和心房结构变化[2]导致的。已经有多个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能够降低AF的发生率和其电转复律后的复发率[3]。我们对2008年9月 ~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房颤患者ARB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行为护理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房颤患者110例,男64例,女46例。年龄33~80岁,平均57.6岁。房颤持续6 d~1年。高血压病59例,冠心病26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肥厚型心肌病7例,特发性房颤9例。排除标准:(1)左心房内径≥55 mm。(2)经检查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房颤动。(3)6个月内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肝肾疾病严重患者。(5)心功能NYHA不小于Ⅲ级;不伴束支传导阻滞的Q-Tc>480 ms,HR <50 次/min,Holter监测 R -R 长间歇 >2.5 s。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ARB类药物厄贝沙坦口服150 mg/次,1次/d。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钙拮抗剂或其他降压药物(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和ARN类)。对患者每15 d电话随访1次,每30 d门诊随访1次,用药期间若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要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患者服药后第6、12、24个月均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等。

1.2.2 行为护理干预

1.2.2.1 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服用厄贝沙坦疗程比较长,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测量MIF的水平和左心房内径,据此调整用药剂量。对于部分不能坚持服药的患者,必须给予一定的讲解,介绍房颤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服药的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同时告知患者测量MIF水平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加强有关房颤知识的自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治疗的自信和决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2 进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预防便秘。患者要戒烟戒酒,尽量不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可乐、咖啡。谨慎使用某些治疗咳嗽或感冒等含有刺激性成分药物,需要时征询医师的意见。对于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需要注意预防各种诱发出血风险的情况。

1.2.2.3 情绪、运动指导 由于患者伴有恐惧、焦虑的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室率进一步加快,造成恶性循环,对治疗不利,所以指导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缓解恐惧和焦虑情绪[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可以进行一些对心脏负担不大的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2.2.4 用药阶段指导 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患者用药大多是在家里,而且服药期时间长,护理人员无法做到上门服务,所以要指导患者家属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要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并做心电图等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左心房内径和MIF值比较

经ABR药物治疗及行为护理干预后1年,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P<0.01),MIF水平也明显降低(P <0.01),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左心房内径和MIF值比较 ±s)

表1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左心房内径和MIF值比较 ±s)

例数 左心房内径(mm)MIF治疗前治疗后t值P 110 43.40 ±7.55 68.2 ±8.3 110 35.30 ±6.40 34.7 ±7.9 8.58 30.66值<0.01 <0.01

2.2 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对ARB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积极的行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服用ABR药物服药的依从性(P <0.01),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对ARB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如果患者在就医后不遵从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不仅不能及时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会使病情恶化,特别像心房颤动这类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一旦不按照医嘱治疗,很有可能导致中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本组患者在治疗24个月后体检发现患者左心房内径已经趋于正常水平。同时患者治疗前后MIF水平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达到健康水平。由此可以说明,ARB药物能够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而MIF会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MMPS的高表达会导致心房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所以说,ARB药物对房颤患者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虽然ARB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不配合治疗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行为护理干预,我们发现房颤患者对于ARB药物治疗都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显示,通过护士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护理干预,患者对ARB治疗的依从性由干预前的60.91%提高到96.36%。由此可见,行为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证明ARB药物对房颤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疗效。

[1] 胡大一,孙艺红.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5 -7.

[2] Allessie M,Ansma J,Schotten U,et al.Electrical,contractile and structural remodelling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J].Cardiovase Res,2002,54(2):230 -246.

[3] Madrid AH,Bueno MG,Rebollo JM,et a1.Use of irbersartan to maintain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J].Circulation,2002,106(3):331 -336.

[4] 吴惠平.静脉注射可达龙转复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4,4(5):33 -34.

[5] 许俊堂,胡大一.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12 -16.

猜你喜欢
内径心房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左心房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