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程序的应用疗效观察

2011-03-22 07:22车伟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

车伟军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中山5284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AMI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近期心理和机体的康复进程,使经济负担减轻,缩短住院时间;远期效果可使病死率降低,因此康复治疗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前,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应用及高昂的医疗费用使AMI急性期的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心理、机体状况和生存质量对患者的康复医疗有关键作用,降低了因焦虑情绪导致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1],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20例,行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其在对患者心绞痛及心功能分级、生活自理和精神状态状况的改善效果做回顾性分析,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AMI患者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39~81岁,平均61.7岁;均符合WHO制订的AMI的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临床表现、血清酶学检查后确诊,梗死部位:前壁75例,下后壁30例,复合15例;心律失常79例;心功能Ⅰ级81例,Ⅱ级39例;患者既往有抽烟史者63例,高血压71例,糖尿病29例,血脂异常8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0±1.7)d,静脉溶栓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训练,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梗死部位、并发症、入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和静脉溶栓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治疗上都采取常规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即有专职护理人员和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知识宣教,参照日本东北大学[3]及笔者所在医院自定的心脏康复程序步骤和方案行下床步行和肢体活动训练,时间为2周。嘱患者第1天卧床,护理人员协助其进食,被动行肢体活动,让患者了解相关康复知识内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其康复的信心;第2~4天,患者仍为卧床休息,肢体、关节主动活动,护理人员可协助其刷牙、洗脸,自我进食,从床上坐起;第5~6天,患者可下床站立,可在床边置放坐椅,护理人员可协助其在房间内行缓慢行走;第7~8天,患者可与探访者进行交流,在病区缓步行走,可自己洗澡、更衣;第11~14天,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协助下上下1~2层楼,步子要缓慢,对出院活动量进行模仿训练,日常活动要完全自理,即可办出院手续。

1.3 出院后随访

患者在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包括心功能(分级按NYHA方案进行)及心绞痛(分级依据加拿大心血管协会方案进行)分级、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生活自理能力指数评定采用改良的Bathel,包括大小便、修饰(刷牙、梳头、洗脸、剃须)、吃饭、入侧、活动、从床至椅转移、上楼梯、穿衣、洗澡等10个总分为100分的项目。0分:提示患者无自理能力;5~45分:有部分日常自理能力;50~90分:患者基可可自理日常生活;100分:完全可生活自理。同时采用焦虑量表及医院抑郁量表(HADS)对精神状态进行评定:项目包括14项,42分为满分。轻度焦虑为0~13分,中度焦虑为14~27分,重度焦虑为27~4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3个月的随访,两组在心功能、心绞痛分级、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资料比较[n(%)]

3 讨论

AMI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何降低本病死亡率,有效并及时的开展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为关键环节[4-5]。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左室形态、大小及室壁厚度的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密切关联。研究表明,HADS焦虑量表评分和Barthel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时可信效和有效度均较高,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能有效评定,本研究证明,经过两周的心脏康复程序训练,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康复医疗使循环血量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减少,还可避免血栓栓塞疾病、坠积性肺炎和精神抑郁的发生,AMI治疗的最近临床进展,特别是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使患者的愈后效果明显提高,减少了梗死的面积。早期康复治疗对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并不存在影响,可使患者恢复最佳的心理、生理和工作状态,避免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病变及恶化,有效缓解心绞痛,同时减少再梗死的危险性,使患者的生命延长,并且可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6-8]。

AMI患者的出院时间、开始运动时间,目前一般认为早出现、早活动较好,对AMI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心电稳定性、左室功能、住院期病死率均是安全可行的,无不利因素的发生。当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绞痛患者在梗死后不一定要把所有活动均停止,可在用药的情况下把活动量减轻,但对心律失常的患者要另外对待。

有文献证实,焦虑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冠脉事件的危险度,使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上升[9-11],精神应激可诱发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不良情绪刺激为AMI患者发生的精神应激因素。患者长期抑郁、焦虑会使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增加去甲肾上腺浓度,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的内部损伤进程。去甲肾上腺素量过多,会使血小板发生激活反应,血管收缩物质及多种促凝物质释放,导致血栓和冠状动脉痉挛形成,成为AMI患者冠脉事件的诱发因素,本次研究表明,心脏康复程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心绞痛症状发生改善,冠脉事件发生率降低,并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增加机体康复和对生活抱有美好希望的信心。

[1] 刘江生. 康复心脏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1.

[2] 袁正强,李芝峰. 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或技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学杂志,2007,22(2):160-161.

[3] 林荣.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程序康复的应用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17(2):73-76.

[4] 戴若竹. 早期运动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4(3):105.

[5] 何庚山,张福全. 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两周康复程序[J]. 中国临床康复,2002,17(6):23.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241.

[7] 刘洵. 12周运动康复程序对急性期后心肌梗死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08-111.

[8] 马虹. 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3):153-155.

[9] 冯虹.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213-215.

[10] 张金枝.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患者的2周康复治疗[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3):1-3.

[11] 钟蓓.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6-8.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