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第四部分构建文化,寻特色学校之魂
导读
德育的真理一定深藏于生活中。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第一生产力。
读经诵典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读经诵典可以只求感悟,在濡染熏陶的过程中让学生终身受益。
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正是学校科普教育为孩子提供了动手动脑的平台,创设了探索实践的空间,孩子们才创造出一个个的惊喜。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长江之滨,西陵峡口,坐落着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这里曾是宜昌革命的摇篮,抗战时期,该校一直是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联络站,学校的抗战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陶行知等一批名人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为习惯教育,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学院街小学的抗日救亡革命活动在当时颇具影响。1938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到学校作抗日演讲,在他的动员下,该校教师组织了抗战教育研究社宜昌分社,校长张世定担任分社常务理事。学校按照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在高年级开设国难教育内容的课程,并在全校推行抗战教育,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后,学院街小学长期坚持“拥军优属”工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成立的“少年军校”发挥了部队的阵地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示范少年军校,受到中央领导的表彰。这一光辉的历程,无疑是学校特色创建的珍贵红色资源,值得充分开发和利用。
学校确立了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行知精神,塑造现代城市人”为育人目标的学校特色。弘扬行知精神,包括陶行知先生的博爱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敬业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等。塑造现代城市人,可解读为“现代城市学生”“现代城市教师”“现代城市家长”,其内涵为“有德行、有智慧、有活力、有情趣、有气质”的现代城市文化人。具体地说,城市人应该具备城市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落实在行为上,则表现为良好的教养、文明的习惯。
学校大力倡导“真教、仁爱、典范”的教师文化,“真学、博爱、快乐”的学生文化,“真育、善爱、榜样”的家长文化,并提炼出学校历史的核心精神——“真爱”。这一理念既蕴含学校的红色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走进学院街小学,一幅长30余米、宽6余米的恢弘长卷,图文并茂地浓缩了学校百年光辉历程,这是学校精心设计的校史长廊,包括“让时间叙述历史”“峥嵘岁月”“生活即教育”“风流人物”“名人轶事”五个版块,将1927年学校创办以来的红色校史,生动地呈现在师生眼前,使每一个走近的师生肃然起敬。悬挂在教学楼外墙上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八个镀金大字,是陶行知先生博爱精神的体现,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的不懈追求。教学楼墙壁两侧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照片,植物园百花丛中凸显的“真”“爱”二字,无不诉说着学校厚重的革命历史,散发着百年老校的历史韵味。全校每班教室外都挂有班级全家福,教室内有各班学生共同商讨出的小而实的班训。学生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既提升了审美素养,又受到了学校红色校史文化的熏陶。
为了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中美好的驿站,使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造型既富有科学、文化、艺术的底蕴,又蕴含学校的特色文化,全校师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访、联系知情人士100多人次,收集了2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查阅了5万多字的资料,完成了校史的收集、整理和再现工作。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学校不断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使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三大特点。
学生活动贴近实际。学校精心设计的“学科节”活动上,语文组开展了“听写比赛”,数学组开展了“计算能力竞赛”,体育组开展了“跳绳比赛”等。学校从学生主体实际出发,设计的活动既能让学生人人参加,又能使学生努力后就能成功,且能促进学生发展。学校还将主题活动与纪念传统节日相结合。“6·12”是宜昌城沦陷的日子,学校结合红色校史,开展“不忘历史,开创未来”活动。学校还设计开展了“小帮手、小先生、小剧团、小公民”活动,并把它融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
教师践行“行知精神”。学校在教师中开展“读一篇校史回忆录、讲一个校友故事、析一句行知名言”系列学习活动,突出体现了学校特色内容。在青年教师中成立“陶行知思想研究会”,以研究为载体,学陶行知,颂陶行知,践行“行知精神”,做合格的现代城市教师。
家长活动别有风景。学校定期发放家长学习培训资料,举行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和知名校长做讲座,开展面向全体家长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交流共同实施红色教育,塑造现代城市家长。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为了有效塑造现代城市学生,该校逐步探索出适合学情、富有成效的行为习惯教育序列。
行为教育情境化。每周的升旗仪式是该校进行军校特色教育的最好阵地。升旗仪式上,军校国旗班的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迎着初升的太阳,将国旗缓缓升起。全校齐唱校歌。这首歌从1938年唱到今天,唱出了学院街小学师生的革命传统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行为要求具体化。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开展了层层递进的习惯培养目标,开展“四个一”系列活动:每天有一次主动发言,每周有一个大胆提问,每月读一本感兴趣的书,每学期完成一份得意的作品。每月进行反馈,元旦进行表彰,学生进步明显。本学期学校将开展“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他人比明天”的活动,激励学生从小立志,靠知识改变命运。
行为评价制度化。为了让评价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评选“好习惯之星”,将评选结果张榜公布,并张贴照片,让其他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校还将优秀作业进行展览,翻看那一本本字迹清秀、干净整洁的作业,人们难以相信这些作业是孩子们在大人的油锅边、菜摊旁完成的。
围绕“真爱”精神,学校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把红色校史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内容。通过学习红色校史,使学生了解学校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体会他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把校本课程与少年军校相结合。通过少年军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把学校传统与学校现实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喜爱的活动相结合,把学校教育活动与社区教育活动相结合,把少年军校训练与学生日常规范相结合,把国防教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城市人。
把“真爱”精神与塑造现代城市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爱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学院街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校史廊前学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