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珍 王 军
1)河南鹿邑县人民医院 鹿邑 4772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致残原因,多见于病情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DM患者,发病率高达60%,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们对2009-01~2011-01在我院治疗的40例DPN患者,除应用常规降血糖外,同时应用神经妥乐平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80例DPN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所建议的DM诊断标准(其中1型DM 3例,2型DM 77例),并符合下列条件:(1)有对称性不同程度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触觉减退,具体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发凉、蚁走感及灼热感等;蚁行感等;四肢末端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或单丝浅感觉消失。(2)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中毒、感染和脑血管病变等原因所造成的神经病变[2]。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6~80岁,病程11~40 a。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控制饮食、降糖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应用,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在其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神经妥乐平7.2 U(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生产)静滴,1次/d;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 μ g(弥可保注射液,日本卫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休息3~5 d,再进行第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1 疗效判定 显效: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以上;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腱反射较前有所恢复,肌电图检查有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值<5 m/s,而≥2 m/s;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
2.2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组40例,显效7例(17.5%),有效26(65.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82.5%;对照组40例,显效4例(10.0%),有效19(47.5%),无效17例(42.5%),总有效率57.5%。2组总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对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SNCV),2组治疗前后均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
部位治疗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42.2±4.1 49.3±3.6bc42.1±3.945.4±4.2a尺神经41.8±3.8 48.5±3.5bc41.3±4.045.5±3.4a腓总神经38.8±3.2 48.3±3.7bc38.9±3.340.1±3.5a胫神经39.1±3.9 42.9±4.1ac38.5±3.544.9±3.1b
2.4 不良反应 2组病人的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且都处于正常水平。1例出现轻度头晕,但无法证明与药物有关,未经处理自然恢复,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的病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常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过敏等感觉异常。肢端感觉如手套状、袜套状或如踏棉花感,有时有感觉过敏。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往往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其发病机制不明,近几年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代谢异常及血管损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致微血管受损造成的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多元醇通路代谢的增强,使葡萄糖、山梨醇和果糖大量堆积于周围神经,使神经内渗透压增高,神经细胞水肿及纤维变性坏死;肉毒碱代谢紊乱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正常生理功能,破坏神经细胞内能量的产生;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导致神经元功能损害;糖尿病时也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聚集增强,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进一步加重神经缺血缺氧[4]。
神经妥乐平是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后提取的非蛋白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神经修复和免疫调节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有报道发现神经妥乐平能激活疼痛的下行抑制系统,在损伤部位抑制缓激肽的游离,从而达到止痛效果。此外,神经妥乐平还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血小板聚集性正常化,改善微循环,使神经组织供氧量增加,改善神经生理功能,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效果[5]。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感觉异常等。有多中心参与的临床研究证明,神经妥乐平对DPN的自发性疼痛和麻木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弥可保,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疼痛的治疗起效快,而对麻木的改善起效慢[1]。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神经妥乐平对DPN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对于疼痛改善较明显。对麻木、感觉减退及感觉过敏等也有一定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损害的自发性疼痛、麻木有较好疗效,尤其在治疗糖尿病自发性神经痛方面,起效快、疗效确切。而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1] 宁光,邹大进,刘伟,等.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 785.
[2] 张艳霞.肌氨肽苷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内科杂志,2009,12(6):56-57.
[3] 门超.维生素B12与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内科杂志,2009,23(15):67-68.
[4] 张蜀平.糖尿病神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6,16(4):184-186.
[5] 李金荣,李静波,相莉.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5):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