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学刊》2011年总目录

2011-03-20 23:24
武陵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

《武陵学刊》2011年总目录

中华德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

杨 明 汤海艳(1·001)

世俗世界的神圣帷幕——从社会控制角度

看人间佛教的社会承担

张 强(1·006)

道德榜样与道德人格

曾建平(2·001)

道德悖论逻辑归属问题探究及其拓展

王生加(2·006)

法家在“智”的实践层面的运思轨迹

许建良(3·001)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

集体主义原则

李 青 王 义(3·010)

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

分疏递进

李建华 冯丕红(4·006)

农村社会伦理的嬗变与重构

匡立波 黄向阳(4·021)

和谐社会的俭约之道

许建良(5·001)

“天地”与“圣人”之“大仁”

——《老子》第五章主旨简说

李金坤(5·010)

谢灵运儒学人格论析

霍高贵 姜剑云(6·001)

论超越性道德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心理学价值

辛 斌 申荷永 田汉族(6·006)

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增长极的洞庭湖区腹地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刘茂松(2·014)

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构想

陈文浩(2·020)

“四化两型”的理论意义与实现方式

李松龄(3·016)

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

郭辉东(3·021)

加快发展环洞庭湖区域

旅游产业带的思考

柳思维(3·026)

长株潭城市群统筹规划利用土地的

调控研究

张 旺 周跃云(3·030)

洞庭湖区域旅游经济概述

何光岳(4·026)

城头山古城的文化精神与个性特征

韩隆福(4·028)

洞庭湖区产业结构调整的

财政支持政策分析

李 娜 李松龄(5·054)

汉唐宋元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变迁

罗运胜(5·059)

城市形象的网络传播战略——以常德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例

户松芳(5·064)

洞庭湖区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论农业

主产地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刘茂松(6·074)

湖南省环洞庭湖三市耕地集约利用模糊

综合评价

张 晔 邓楚雄 等(6·082)

哲学

科学经验的重新解读及其价值——基于

与非科学经验的比较

文 祥 曹志平 等(2·040)

康德的哲学革命与先验自由观

李福岩(3·046)

论和谐生命观

刘衍永 刘永利(3·051)

池田大作的自然观论析

曾建平(4·033)

晏子的善“巧”及其批判

秦继玉(4·039)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重意识及其自觉运用

——“中外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理论研讨会的方法论启示

蒋 楼(5·015)

《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

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激荡

冯燕芳(5·021)

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论析

吴时红(5·0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性

及其内在逻辑

王虎学(6·011)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宋友文(6·017)

中国当代消费价值观的反思及其建构

——生存论视域的考察

鲍 金(6·022)

为什么意义理论是重要的

张汉生(6·027)

政治

论近代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

武 力(1·014)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可行性分析

贾先文(1·024)

论选举权利平等

袁达毅(5·031)

能力·机会·选择:和谐论的

人的全面发展观

万资姿(5·041)

中国共产党执政62年来

反腐倡廉的历史进程

王征国(5·047)

军售:美俄对非洲的战略性举措

——兼谈对中国的启示

李广一 颜 琳(6·033)

新农村文化创新的逻辑考量

韩美群(6·040)

执政党建设与执政文化发展论析

吴克明(6·045)

经济

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

易培强(1·028)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实施的成效与启示

肖志明(1·034)

略论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

王海明(2·026)

国外城镇化的风险防范经验对我国

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肖万春 肖泽群(2·031)

论地方高校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李 红(2·037)

提高生态消费力 加速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尹世杰(3·035)

集体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

龚 云(3·041)

历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

与国史研究的初兴

宋月红(2·065)

论因时通变与历史盛衰

庞天佑(3·056)

《愧郯录》史料价值探微

朱 寅(3·063)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财政支农

倾斜政策的实施

高其荣(3·069)

从武陵古方志看《桃花源记》原型

陈致远(4·045)

民族英雄冯子材30年的抗法情结

蒋金晖(4·050)

中国古代生育救助措施浅论

甄尽忠(5·068)

《尚书·禹贡》:我国远古时期

赋税制度的萌芽

曾宪年(5·071)

傅斯年史学本体论思想探析

程鹏宇(5·075)

从战争受害记忆解读历史

聂莉莉(6·087)

“荣”1644部队历任部队长

及支部问题辨析

朱清如(6·094)

日军太平洋细菌战之计划与实施分析

张 华(6·099)

文化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欧阳雪梅(1·042)

发展视野下的农村文化资源整合探讨

周德新(1·048)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理论创新

周正刚(2·046)

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方式的转型之路

黄向阳(2·053)

农地流转与农村先进法律文化建设

周建国(2·059)

农村政治发展视野下的宗族和宗族文化分析

——以武陵山区

农村为例

秦位强 吕学芳(3·074)

马克思文化思想考论

陈宇宙(3·079)

略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

潘洞庭 李异飞(3·087)

论文化多元化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

思想政治建设

龙秀雄 郭真明(3·091)

消费主义·国学热·后现代主义

——对当前几种文化现象的思考

陈漱渝(4·0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和谐社会

涂 途(4·064)

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危机及出路

任 洁(4·069)

长沙历史文化名城

体系的建构

李 伟 田长青(4·075)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文化生态

与文化建设

柳 肃(6·051)

试论城头山古城建设与环境的协调

曹卫平(6·055)

日本对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陈雯静(6·061)

论电视民生新闻负面报道失当的危害

吴 丽(6·064)

15~19世纪韩国《近思录》

研究著述提要

周 欣 孙兴彻(6·068)

法律

美国采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原因及其

运行机制

[美]丹尼尔·吉尔韦伯(1·053)

证据协力义务视野下的民事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熊 洋(1·057)

新疆等西部地区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反思

金融危机原因的伊斯兰法视角

隋 平(1·062)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定的副作用

金 华(1·067)

证据和辩论在量刑程序中的作用

——以美国无陪审团参与的

非死刑案件为例

[美]R.彼得·安德森(2·072)

论我国量刑证明标准的构建

胡之芳 唐元华(2·075)

构建我国多元化

量刑证明标准

范登峰 易慧琳 等(2·080)

论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定位及

诉讼化改造

彭越林(2·085)

法、德两国民事执行救济体系之比较

刘福泉(2·090)

规避劳动合同法律现象

之透析

肖灵敏 杨传兰(2·095)

技术变革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史

为基础的理论思考

冯晓青 胡梦云(4·079)

合并救济目的之厘清

——基于域外视角的考察

韩 伟(4·089)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

分析

[日]桥爪隆 著 江 溯 李世阳 译(4·095)

诈骗行为、陷入错误与处分行为之

因果关联

于小川(4·102)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

呼声

马尔科姆·菲利 著 江 溯 等译(5·105)

普通累犯情节对我国强奸罪量刑的影响——以79份

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劳佳琦(5·117)

论“家电下乡”中农民消费者知情权的

法律保护

刘洲兰(5·122)

文学·艺术

审美经验的历史性变异

张 晶(1·073)

崇高范畴的美学转向

宋 洁(1·077)

“陌生化”的诗学流变及其在文艺作品中的

审美诉求

杜莹杰(1·082)

视觉文化下当代中国影视剧的

图像意境

陈 旸(1·085)

论《孔子诗论》的情性观

谭德兴(1·089)

论格林布拉特的批评实践

张静斐(1·096)

《庄子》逍遥的时空维度

高 娴(1·102)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悲剧理论

陆贵山(2·100)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评柯岩的创作

涂 途(2·107)

论元遗民戴良的散文创作

罗海燕(2·117)

中西文化背景下贤妻形象的多维对审

王影君(2·122)

荷尔德林、尼采与里尔克艺术精神

之比较

张 典(3·096)

王彝的“节情说”与明初吴中文人

诗学思想的演变

周海涛(3·102)

王守仁与湖湘屈原文化

梁颂成(3·107)

“学院派”文学批评的一种声音

——王建中文学批评综论

王春荣(3·111)

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综论

王爱松(4·106)

论杨争光匪类小说的多重文化意蕴

罗 维(4·112)

人际传播:杜诗未刊评点的传播方式

曾绍皇(4·118)

环境美德伦理学视角下《瓦尔登湖》

天人观解读

郭旭明 邓 楠(4·124)

现代流行舞蹈:一种亟待研究的

流行文化艺术形态

成慧慧 郑 萌 等(4·127)

从“外部视角”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论的独特透视

——《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

的观察方式

朱立元(5·080)

话本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态势

向志柱(5·083)

朝鲜古代汉诗引用《论语》典故研究

王国彪(5·088)

艺术究竟是如何堕落的——西方当代

艺术与视觉文化批判

张贤根(5·092)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型制与渊源

张同标(5·098)

文论范畴的生命体验——刘大櫆“神气”说的

时空美学阐释

徐 杰 马正平(6·104)

守拙闲居 追求闲和

——孟浩然咏闲诗的文化解读

周尚义(6·109)

草色近看是稼穑

——伍锡学诗词创作综论

陈仲庚(6·114)

语言

纪念黎锦熙先生,促进语言文字

科学发展

马庆株(1·106)

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模仿还是借鉴

——以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为例

刁晏斌(1·111)

重评《新著国语文法》

对省略现象的研究

黄婉梅(1·116)

促进中国语文的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

——中国语文现代化第一届

国际会议综述

冯 丽 孙言梅 等(1·121)

日语的委婉表达形式

——“非断定”

谢彩虹(1·124)

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

对声调分化的影响

王莉宁(2·128)

中国地理语言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勇生(2·134)

台湾国语词汇与新加坡华语词汇

特色比较

李 苗(2·139)

反义词同指现象及其认知理据

——以“内(中)”、“外”为例

王 庆(3·117)

广州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

贝先明(3·121)

“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机制

周国光(4·131)

黎锦熙《中国近代语研究法》对近代汉语

研究的贡献

于立昌 李 申(4·136)

《语言学史概要》三个版本的研究

及其学术价值

刘 江(4·139)

词义学与隐喻性延伸

李诗平(5·127)

《周氏冥通记》注译献疑

刘祖国(5·131)

关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

回顾及思考

李康澄(5·134)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的同音字汇

刘英玲(5·138)

俞敏先生古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析

黄海英(6·130)

衡山前山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

杨慧君(6·134)

高等教育

大学生文艺审美素质教育新论

魏 饴(4·001)

论本科教学的学术性及相关问题

赖力行(6·117)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

内涵与分类

周德新(6·122)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地方高校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曾 琼 戴林富(6·126)

教育

中国大学学术自由:

在跌宕中发展

徐超富 詹淑兰 等(1·127)

声誉机制对稳定高校高层次人才

非物质激励的博弈分析

周 兴(1·132)

高校腐败的社会危害性及其治理

胡明明(1·136)

泰国留学生阅读有无词界标汉文本的

眼动研究

焦毓梅 于 鹏(1·139)

我怎样理解校长

张楚廷(3·128)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

历史嬗变及其特征

刘黎明(3·133)

论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意识

及其培育

曾望军 刘翠芳(3·140)

书评·编辑

重写中国现代文化史的新视角

——读李兆忠《喧闹的骡子》

陈定家(2·142)

叙事学研究的多维向度

——评《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

王福雅(2·144)

现代经济伦理如何成为可能——评《伦理学

研究书系·经济伦理》丛书

李彦彦(3·144)

跨越学科与走向田野:古代文学研究的两种走势

——周秋良《观音故事与观音信仰研究》

读后

欧阳文风(4·143)

城市发展的文化视域

——评刘中顼等编著的

《城市文化发展概论》

彭 萍(5·144)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高校学报

地域特色栏目的构建

刘晓霞(6·138)

JOURNALOFWULING
Vol.36 No.6 2011
MAINCONTENTS

001 On Xie Lingyun’s Confucian Personality /HUOGui-gaoJIANGJian-yun

006 Transcendental Ethical Spirit and Its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XINBinSHENHe-yongeta.

011 The Integrity and Internal Logic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ANGHu-Xue

027 Why the Theory of Meaning Is Important /ZHANGHan-sheng

033 Weapon Sales: Strategic Measures of America and Russia to Af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LIGuang-yiYANLin

040 Logic Consideration of New Rural Cultural Innovation /HANMei-qun

051 Cultural Ecology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hangsha /LIUSu

055 On Harmony between Chengtoushan Ancient City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CAOWei-ping

064 Harm of Improper Report of Negative TV News of People’s Livelihood /WULi

074 Study of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e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oad of Agricultural Area /LIUMao-song

082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Three Cities around

the Dongting Lake in Hunan Province /ZHANGYeDENGChu-xiongeta.

087 Understanding History from Memory of War Victims /NIELi-li

099 On th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 in the Pacific War /ZHANGHua

104 Life Experience of Literary Theory Category——Interpretation of Liu’s “Shen and Qi”

Theory from the Angle of Aesthetics of Time and Space /XUJieMAZheng-ping

117 On Academic Natur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AILi-xing

122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ZHOUDe-xin

英文审校:李海军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
文化与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