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国主义论》看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1-03-20 19:42张海龙
文教资料 2011年19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列宁社会化

张海龙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资本主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近乎死亡的灭顶之灾。它的发展经历着一条从繁荣到衰退的不断反复过程。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强化了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实施了有效的改良措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容纳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而且有新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也有所缓和。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深刻总结了《资本论》问世以来资本主义在半个世纪里的发展变化,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对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在理论上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和驳斥。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 ”[1]

人们对当今资本主义发展呈现的各种现象所提出的种种疑惑问题,正是来自这些论断。因此,很有必要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一是就资本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论断本身;二是就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任何一种理论或者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它有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且和论述者本人的其他相关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就资本主义的“垂死性”来说,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就是“行将死亡”、“很快灭亡”的意思。列宁使用“垂死”一词,不是指生物的生命过程,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含义。在《帝国主义论》中,“垂死性”包括过渡性和长期性两个要点。从列宁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垂死”与“过渡”具有同义,垂死的资本主义就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因此,“过渡”也就成为资本主义垂死性的基本含义。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其最终死亡还须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列宁认为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价格会使技术进步的动因在相当程度上消失,另一方面,垄断带来的腐朽趋势并不排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趋势。在他看来:“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2]可见,列宁所说的“腐朽”,原意并非整个停滞、不发展的静止状态,而是一种停滞和发展相统一的动态趋向。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对当时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表现出的危机状况的深刻分析。列宁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全面继承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危机和世界革命的理论,把对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变成了毫无内容的空洞口号,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描绘成一个机械的、直线发展过程:矛盾引起危机,危机引起革命,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灭亡。所有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都把帝国主义行将灭亡当作出发点和基本指导思想。这种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教条式的理解和对革命形势的盲目乐观,以及对革命发生急于求成的思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辩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主要表现为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相对于传统形态的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主要表现为:(一)在占有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从传统形态的私有制向现代形态的私有制转变。这就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发展。股份制的普遍化,推动着“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变。当然,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并没有改变资本家私有制的本质,但改变了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纯粹私人占有制的狭隘界限。这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适应和顺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劳资之间的阶级矛盾,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新发展。(二)在交换关系方面,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运行体制的更新。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扩张,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迫使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既吸取了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教训,又吸取了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普遍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作用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后果,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三)在分配关系方面,西方资产阶级从获取的高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以调节分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如对大公司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确定最低工资限额,实行低收入补贴,失业与残疾者保险,等等,以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缓和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在客观上维持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具有原生的积累优势,它们巨大财富的积累是建立在经济掠夺和国际剥削基础上的。

其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一些矛盾暂时缓和了,但这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这是因为资本的本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只能说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最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顺应生产社会化方向的改革和调节,如股份制的普遍化和资本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国有化和合作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等,实质上又在为社会主义提供现实的过渡形式和完备的物质基础,可以视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生长着新社会的因素,是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历史总进程的接近。

当然,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来看,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过渡的具体形式也将不会是单一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由于物质基础的先天薄弱,加之发展过程出现的巨大波折,生长和优越性的发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将在同一个地球上长期并存、竞争。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历史地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

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显示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发展,而世界社会主义则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低潮。我们应当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它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从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到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形态。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一种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牺牲、遭受苦难为代价的一种历史形态。它的每一个进步和发展过程,同时都包含着自己历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当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雇佣劳动强度和剥削程度,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在向世界范围扩展。第二,资本的集中在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垄断,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畸形发展,使金融体系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第三,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加剧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第四,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建立在多数不发达国家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产物,必定有其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过程。资本主义在当代之所以仍在继续发展,是因为它的生产关系还有调节余地,它的生产力还有发展空间,有发展,就不会短期内灭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8]这就是著名的“两个绝不会”的科学论断。

社会形态发展和更替的内在根据和实质,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的表现在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其他事物一样必定是有限度的,它不会永恒存在下去,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极大提高,财产的占有方式必定彻底走向社会化的方向,而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致命所在。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看,它无疑将作出进一步的调节和改良,以缓解存在的矛盾和出现的危机,但只要这种调节和改良还是在私有制的框架内进行的,那么其作用必定有限。

[1][2][3][6][7]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704,683,706,685,705.

[4]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36.

[5]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4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33.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列宁社会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