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浅论

2011-03-20 17:57:54丁张琴
文教资料 2011年29期
关键词:政治课生活化生活

丁张琴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 通州 226300)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必须服务于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显示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打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课堂”,使学生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一、“生活化课堂”的基本特征

1.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遥远,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让课堂回归生活,就是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2.关注学生熟悉的大众生活

我们在推进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必须选取学生所熟知的,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心理上都是“零距离”或“近距离”的生活材料作背景,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理解文本的平台和支点,使学生凭借一定的生活体验沟通、感应文本知识,并产生共鸣的效果。因为学生只有经历这种大众化、普通化的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生活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文本有机结合,使所选择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生活化”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3.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现实

高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兴趣爱好、目标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现实问题有着自己关注的热点,如高考招生制度、劳动就业形式、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安形势等。同时,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也会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构建“生活化”课堂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现实,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分析引领。

二、政治课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从本质来看,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由于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首要前提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倾听与共舞”式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

2.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前提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新知识。例如,在设计经济常识《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的教学目标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为自己的家庭编制投资计划表等写入教学目标,这既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核心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只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应以学生的生活为立足点,将真实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如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音乐、小品等多种形式,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学习生活与哲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平时所熟知的民谚和寓言,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田忌赛马”“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以此来阐释哲学的真谛……讲述政治生活时,可联系的社会热点更多:“2010年世博”“神舟7号”“新农村建设”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4.拓展教学时空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延续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思考生活的需要,根据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可以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指导学生结合某个知识点开展观察生活、收集材料等实践性作业;可以在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后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实践活动,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围绕某个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5.有效评价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保证

生活化课堂就需要有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学习和内化新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课程评价中,不妨将学生小论文、小调查、课堂讨论等也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例如,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前,可以预先布置一项调查作业:分小组调查家庭周边菜市场的主要商品价格,并通过电视、家长、报刊、网络等途径整理近期肉类和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撰写成小论文,在班级辟出一角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最终学生的成果将成为学生学分的重要组成。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生活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言以蔽之,只有引入生活的“活”水,课堂之“渠”方能清澈活泛,才能使政治课教学熠熠生辉,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政治课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漫生活?阅快乐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