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当代性相统一的表现

2011-03-20 15:48:28茌良计
梧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茌良计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上海 201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当代性相统一的表现

茌良计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上海 201411)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剖析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文章回顾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胜利和挫折,最后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反映,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形态,是思想中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仅是社会实践的显著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必定是革命的和实践的,一定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基础。如果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华。它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它的宗旨,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具体革命实践活动。也可以这样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给无产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分析了人类尤其是无产阶级所处的社会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现实依据,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方向和途径,因此三者是有机联系融为一体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也就是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学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是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而占总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却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仍然属于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无产阶级专政革命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我们时代所必须的。由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才得以彰显。离开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导,要么是鼓吹资产阶级永存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要么是对社会历史充满幻想,进而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都是极其有害的。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从资本主义诞生开始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从促进社会发展变为阻碍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大大降低,愈来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就其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革命作用来说,这时候资产阶级已经逐步丧失了革命性,已经从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生产力的解放,是对原有社会形态的超越和扬弃。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0余年,当时马克思宣称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其涎生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做了很多改变。这难道说马克思的判断是错误的吗?马克思的判断没有被证伪。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不是离共产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越是接近共产主义,也就是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其中肯定因素越来越少,而否定因素越来越多。这也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从2007年8月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予以重创,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击碎了自由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神话,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得不重新思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论断。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各种力量的交锋,我们可以认清,金融资本不过是资本的当代形态,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社会主义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当代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何种形态,仍然逃脱不了马克思主义所预见的命运。因此当有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走出了历史的循环,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经济危机,从而避免了自己灭亡的命运。甚至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将导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殊途同归。这样两种观点看似合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它们只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现阶段的情况,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即没有很好地研究资本主义的过去,也没有认真对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这种对现在资本主义的研究只能导致对资本主义的肯定,而不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否定因素。同样这种考察研究也是表面化的,而没有研究资本主义内在的发展规律,只从某些方面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不可能得到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准备了物质条件,而无产阶级的诞生则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从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度来说,马克思是史无前例的,就是今天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判断方面,也不可能绕开马克思。马克思虽然诅咒“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也予以高度肯定。资本主义和以前的时代相比,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也创造了更高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也是历史主义的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一种道德的谴责,而应从其历史发展中认识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必须都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去认识。我们不能要求历史提供那个时代所不具有的东西。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对资本主义的正确和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继承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所创造的优秀的东西。这也教育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吸取其合理之处。虽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社会主义不是悬于半空之中、在没有任何前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须是在吸取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资本主义发展所奠定的科学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可能的。不仅如此,一切事物的发展同样是前一历史阶段发展的结果,都是以原有的发展为基础的。全面的否定和抛弃原有的基础,不仅是行不通的,在实践中也是错误的,因为那样也无疑取消了事物自身。

马克思在早期提出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其实就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人的劳动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人的劳动成为异化的劳动或者称之为造孽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没有给劳动者带来实际的利益,相反地却违背了劳动者的意愿,成为损害自己的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即:(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4)人与人相异化。这种异化不是人的自我确证,而是自我否定,因此也是必须消灭并予以扬弃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异化劳动的扬弃就意味着人从那种自我否定的、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自身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

斯廷恩凯姆在比较经济社会学著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企业社会学。所谓企业社会学的含义就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一个企业的收益必然出现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劳动作为工人的工资,资本作为资本家的利润,必然是冲突与矛盾的。在这个基础上,工人多得一份工资,资本就减少一份利润。詹明信认为在现实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要求增加福利的社会运动也是对抗资本逻辑的现实积极因素。他也批评我们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为我们反对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愚蠢的。在东方和西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与原则,由于所面对的现实的不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也必然存在区别。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说人的解放是一个维度,那么这种解放一定是和人的社会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即人的自由和解放是和社会主义阶段相一致的。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同样也是指共产主义,对这一点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自1848年领导建立正义者同盟作为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党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不断地转化为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却不断激励着国际无产阶级进行斗争。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诞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此,社会主义革命很快就席卷全球,从欧洲到亚洲,再到拉美洲,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增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结果导致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的政变,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倒台,又退回到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的重大挫折。

很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看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时候,认为马克思主义破产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了,只有资本主义才是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一时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论调甚嚣尘上。比如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认为,随着苏联和东欧的剧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社会制度已经全面失败。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任何对资本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秩序挑战的因素。所以,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终结于资本主义的模式,资本主义可以简要地看作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的组合。这就是所谓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按照这样的制度、观念和文化的组合,似乎是在今天成为整个人类历史文明中唯一的、没有任何挑战的、唯一可能的文明模式。

然而一些清醒的思想家却并不这样认为。德里达在《马克思主义的幽灵》这本书中高度赞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认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未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精神。因为这将是我们的假设或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偏见:有诸多个马克思的精神,也必须有诸多个马克思的精神”[3]27。“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3]127可以形象地把马克思隐喻为哈姆雷特的父亲,尽管他已去世,但是他不断地“到场”显现。詹姆逊则旗帜鲜明地指出: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是不合逻辑的。哈贝马斯也郑重地向世人宣布: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告诫人们没有理由因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而披着丧衣哭泣。就连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吉登斯也声称:“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他意味深长地告诫他的同道:不要因为苏联东欧发生的变化,而放弃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

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以后,虽然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是还是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幸存下来。除中国之外,还有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都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革,也各自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我们主要研究中国的发展和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高潮到危机的衰落过程的同时,在东方,中国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显示生机和活力,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局面时,表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更为有力的控制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并且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起,就可以说在中国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首先是怎样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特殊的革命发展路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首先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讨和研究必然不能撇开新民主主义社会甚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篇幅问题,这些问题在这里不予讨论。我们直接从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的建立开始。

由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一开始就具有中国特色。由于建国初期,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封锁和仇视,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倒向苏联,成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受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很大。不仅在政治体制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受到苏联的影响。苏联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在以后的中国社会中出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文章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总结。当然这个时期也有一些失误,比如反右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运动就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挫折,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这些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经济制度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分配制度也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改以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尤其是原来被认为属于资本主义性质而与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相违背的市场经济和股份制都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当作经济手段而被采纳了。结果表明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都超过10%,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发展速度,也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到2009年年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略低于日本,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事实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从实践上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一条在资本主义道路之外能够取得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社会制度。不论目前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作为看上去与国外的一些做法多么相似,实际上它们都是紧紧地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只是在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和环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不是“证伪”了而是“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只不过在这里所“证实”的不是那种僵化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恰恰是活生生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显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本质上当代性和实践性是同一的。真正实践的东西一定会体现为当代性。马克思主义之前,甚至以后的一些思想或者理论,之所以是近代的而非当代的,就在于它们是非历史的,在本质上是非实践的。苏联和东欧剧变之后,《参考消息》曾报道:一位美国公民来到英国伦敦马克思墓前去祭奠马克思,当时的西方记者提了一个问题:“随着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 你在今天还参拜马克思有什么意义”。这位美国公民说:“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社会分层,那么就必然有处于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要有这样的人民存在,解放劳动人民伟大的理想就永远不会过时。”他非常直截了当地说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过时,而且继续指引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2.

[3]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The Unity of Practicability and Contemporariness of Marxism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 Liangj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Shanghai 201411,China)

Based on the high perspective ofthe unityofpracticabilityand contemporariness ofMarxism,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Marxism,discusses the newdevelopment ofcapitalism and its new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analyzes the profound causes for capitalist financial crises soas toreveal the contemporariness ofMarxism.Meanwhile,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the development,victoryand frustration of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Finally,byanalyzingthe establishment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expounds and proves the great vitalityofsocialismand the contemporarysignificance ofMarxism.

Marxism;scientific socialism;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81

A

1673-8535(2011)03-0019-05

2011-03-25

茌良计(1972-),男,江苏丰县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覃华巧)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