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和谐校园文化视域中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林晓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从多个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加强措施
和谐校园文化,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状态,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先进、创新、宽容、和谐的精神文化为核心,是独特、典雅、人文的物质文化,与民主、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和理性、诚信的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2]和谐校园文化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校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1.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涵养大学特色的摇篮,可以为学校的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学校的内涵发展必然对校园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校园文化注重孕育并积淀文化底蕴。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营造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的过程,对于高校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都起着重大作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大学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对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思想基础和智力保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文化是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的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增强高校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有助于促进大学各主体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引导职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并使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3.和谐校园文化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推动力
有学者指出:“大学文化是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3]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学校设施建设等“硬实力”上,同时也表现在以内在精神、内部管理等为基本内容的“软实力”上。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人文精神支撑,具有兴校功能和育人功能,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通过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有特色人才来“为大学品牌的构筑提供动力和支持”。[4]和谐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大学生活的导师,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辅导员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任务,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辅导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者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统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全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者,又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输者。
辅导员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担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最能把握学生的情绪和了解学生的要求,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辅导员是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不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既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离不开辅导员的精心组织与安排。辅导员要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赋予校园文化建设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崭新内涵,来引领学生体现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由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辅导员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尤其重要。辅导员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将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理念贯穿在动员、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创新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并在其中受到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鼓舞和感染。在方法上,辅导员不仅要采纳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自身更好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3.辅导员是身心和谐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个目标进行。江泽民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5]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导员。因此,大学生健康成长,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作为特殊的教师,是在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专业课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在培养身心和谐、提高大学生内在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辅导员是和谐教育氛围形成的引领者
和谐教育氛围是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文化心理氛围,是良好教风学风的体现。和谐教育氛围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大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邓小平指出:“政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6]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师德,才会使学生获得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在形成和谐教育氛围的过程中,辅导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兼管理者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于一身的。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履行不够,不能解决大学生心灵深处的矛盾和困惑,因而对有问题的学生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目前有些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情况不够了解,没有办法和大学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可信度。从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来看,高校辅导员大多缺乏专门的训练,科学管理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匮乏,绝大多数辅导员未参加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系统培训便上岗了,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对教育人的理论研究呈现出不自觉和不主动的状态,他们难以从更高的层次上适应当前大学生工作的要求。多数辅导员实际上并不具备成熟的学生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整体素质不高,也不能很好地传承相关文化知识。
2.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非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工作职责不清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管理。可实际上大部分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他们的工作内容杂乱、繁琐。在很多学校,各个部门在涉及学生问题时,首先就是找辅导员。大部分辅导员整天陷于事务性工作当中,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考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谈不上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防御型、任务型、被动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现阶段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学习、思想、就业等各项指标都压在辅导员身上。学校各部门经常直接把指标、任务分配给各个辅导员,繁杂的工作使得他们工作压力大,这种“被动式”的工作环境不利于辅导员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培养者的作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3.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缺乏和谐校园文化理念
高校辅导员是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身心和谐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辅导员科学有效地开展活动有利于和谐教育氛围、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但是,现实中很多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组织相关活动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的方法,活动组织内容枯燥,组织形式不灵活,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缺乏和谐校园文化理念。在当今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更加开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重要。但是,有些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关方面理念的注入,这对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也不符合构建和谐校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高等教育要全面发展,必须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应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教师,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是加强和谐校园建设重要的一部分。
1.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事辅导员工作需要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特别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辅导员,才能真正领会所承担的重大责任,才会自觉履行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将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的职业素质: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政治理论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作为提高素质的根本。要善于挤时间学理论,并学会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学科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辅导员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具备大学生心理指导素质,不仅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努力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再次,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最后,辅导员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学识的提高,在思想行为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对于辅导员组织的提高,相关部门应提供辅导员加强素质培养的平台,辅导员自身也应积极主动提升各方面素质。
2.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任用制度。
在辅导员的选聘方面,要采取措施切实把那些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要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并有志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作为党政干部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并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表现好、业务突出的辅导员输送到学校各个管理岗位。同时,在辅导员工作的相关规定上,要明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促使辅导员能够分主次、衡轻重地开展工作,为辅导员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等方面素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条件,促使辅导员更好地集中精力在工作过程中职业化,明晰职责所在,为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另外,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辅导员,为他们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是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沟通联系的桥梁。各级领导要本着“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切实爱护,保障待遇”的原则,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7]
3.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的水平
高校辅导员对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水平对于工作成效有着重大的影响。培养身心和谐的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把和谐校园文化理念注入工作中去。首先,要结合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点,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日常工作过程中组织活动的内容,注重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其次,应注重开展活动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结合生活实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可采取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切实从生活实践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最后,要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角度,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做各方面的努力,通过文化宣传、作品展示等方式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2]陆岩,乔长水.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11-13.
[3]田建国.大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10-13.
[4]王革,李文胜.以校园文化构筑大学品牌[J].辽宁教育研究,2008,(2):14-18.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33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3:124.
7]杜乾举.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北京:继续教育研究,2006,(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