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茂俊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遗址,等等,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个体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谓一举多得。
在执教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就对于如何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某些历史情景和资源合理地引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巧用主题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为了给学生一个既熟悉又可以调动兴趣的情境,我首先想到了历史味很浓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歌。在制作教学软件的时候,我根据《大染坊》的剧情和本课的内容制作了一个“导语Power Point”:以《大染坊》主题曲为背景音乐,配上从《大染坊》中“抓取”的图片。课堂上,学生在“导语Power Point”的歌声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有同学开始小声议论。在音乐结束的时候,我引用歌词中的一句“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如同主人公陈寿亭的艰难创业历程一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学生开始融入本课辛酸的历史气氛中。
2.借用影视剪辑提供案例,展开新课。
如何利用影视资料视频剪辑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开展了“历史场景—问题—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本课教材编写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呈现鲜明的阶段特征,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组间交流,教师点评、小结。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荣氏企业的兴衰。情境呈现(一)甲午战争后,荣氏兄弟从经营钱庄入手,工厂越做越大……情境呈现(二)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情境呈现(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颁布的措施,使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情境呈现(四)1937年日军侵华,工厂横遭洗劫……情境呈现(五)八年抗战后,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播放完毕后,将全班分成5个小组,开展讨论。
探究问题(1)请问: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那么,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哪些阶段呢?学生纷纷回答:五个阶段: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以后。
探究问题(2)请问:根据视频资料和课本知识你能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呢?学生经过初步思考和讨论回答: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在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时,学生中有的摇头,有的咂嘴,对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表现出明显的同情和痛心的情绪。
探究问题(3)请问:假如你是荣氏企业的投资顾问,分别对五个阶段荣氏的投资前景进行讨论分析,并阐述理由。我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及合作探究,引出新知:民族资本主义在各阶段曲折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积极,讨论得也很热烈,有的同学甚至主动地为荣氏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后,我简单地做了总结,既表扬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又对一些同学的深入思考表示肯定。
3.活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挖掘重点。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中一战期间出现的短暂春天是本课的重点。在1912—1919年间,清政府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及西方列强因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自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减轻。因而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这典型地说明了三座大山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本知识点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十分重要。因此我将这一知识点确定为本课的重点。为了挖掘重点,我设置了两个探究性问题:春天短暂的原因?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一战期间民族企业发展。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对于民族企业繁荣发展的景象都表现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嘴角纷纷显露出了微笑。这时我又针对视频的内容适时提问:这一时期民族企业主要是什么企业啊?学生回答:好像都是轻工业行业。在视频的后半段,当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企业迅速萧条下去,视频中出现了我们江苏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的企业每况愈下,大量停产。学生的情绪出现变化,有的同学感到很无奈,有的同学义愤填膺。
播放完后,我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并阅读“学思之窗”中对张謇及其企业兴衰的介绍,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讨论很精彩:有的说:“民族企业实在是很悲惨。”有的说:“民族企业真是生不逢时啊!”有的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万恶的旧社会!”这时,我乘机提问:“我们的民族企业在近代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民族企业要想真正地发展必须怎么办?”这个问题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争先恐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师生合作共同得出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4.利用专题网站共享资源,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一道课后思考探究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有哪些的启示?接着为学生提供了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专题学习网站的网址。学生的兴趣很高,都表示课后要认真地去看一看、想一想。通过设置这样的题目鼓励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学史明智、以古鉴今。学生课后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自主探究学习,既拓展了相关知识,使课堂向课外延伸,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因而无论从历史学本身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真正地感受历史和领悟历史都不失为一条学习历史的捷径。
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拉进了与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也解决了课本历史不能重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场景。利用历史场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有益尝试。
但是对于如何引入历史信息和情景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选材?从哪个角度去选?怎样与课本内容相统一?怎样使选择的课程资源能有效的支撑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过多情景和资料的堆砌很可能分散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关注和学习。因此教师应合理和有效的选择课程资源。(二)在展示历史信息和情景资料的同时,教师应紧紧围绕课程设置一些有思考价值的合作探究题。因为在影视视频以及一些资料展示后,学生都沉浸在刚才的历史情境中,所以通过提问可以唤起大家的注意力,使其转移到教师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上来。(三)要多注意设置矛盾性的问题,在冲突与比较中引发学生的思维高潮,要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