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芳
(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 吴江 215227)
由于汉字本身是较为抽象的符号,因此在这样一个识字入门的课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就必然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吸引力。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目的性,注意力不是很稳定且具有随意性,这样一来,苦口婆心的教导和枯燥乏味的训练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让孩子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中华文化精髓的时刻,不能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否则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今后对语言的接受与学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问题。
在语文识字课堂上,老师总是首先把字抄在黑板上,标上拼音,然后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待读音标准以后就是单纯地抄写。每当这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或者复读机进行生硬的记忆,并没有产生自己的理解记忆。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等到下次遇见时,觉得眼熟但是读不出来,或者读出来却不明白意思。这就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对于识字兴趣不浓厚,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往往只是注重教会学生那些生字和生词,而对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却不够重视。在课文的讲解环节,学生单靠老师在课堂上领读和讲解,还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过往的语文教学中忽略了理解整篇文章内容对于学生识字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听朗读带,讲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草草收场。这样灌注式的教学不仅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识字的教学也是极为不利的,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掌握了生字和生词怎么读怎么写,但是由于对于其运用缺乏认识,这样机械式的记忆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忘记。
通常一节语文课后,老师会布置家庭作业。然而这些作业无非是抄词语,抄段落,抄课文。有的老师认为大量地练习有助于学生记忆,却忽略了作业的实际意义。大量的抄写只能促成短时间的记忆,而且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一旦作业量偏大,就会走神,在写作业的时候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根本没有理解,这样学生即使能够记住怎么写,也是短时间的,很快就会忘记。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他们对字、词的理解更容易建立在具体的实物上。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枯燥无趣的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插图来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建立逻辑与实际的联系。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百幅之多,这就给识字认字带来了许多乐趣。如教学“龙舟”,仅仅给学生讲解龙舟这个物体是行不通的,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了解龙舟的外形,它是一艘像龙一样的船,有许多人划桨,用于龙舟比赛。这样,学生对龙舟的理解不再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通过图片有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印象。再比如教学“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看图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中的实物与抽象的词语,使认知变得深入、牢固。还可以采用归类识字法。汉字的构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则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率,又可以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提、打、握”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扌’,都跟手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扌”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识字法。如教生字“缓”,计算机生动地演示“缓”字缓缓飘过的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文章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味,让他们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要表答的思想感情。例如《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散文。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方式去演绎,感受小池塘的优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声中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教材中有一些对话较多的童话故事,对这类文章的把握就显得较为容易。童话故事一般都会蕴含着一个哲理或是一个警示,在讲解文章主旨后,可以适当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或者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课文改编成一个表演节目,学生分角色后,上台进行原文再现。这样在反复对课文的品读中,有计划、有深度地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使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体会语言的美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学会生字、生词,而且记忆深刻。
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段落与语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今后可能用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收集。然后抽时间进行评比,看看谁积累的句子最优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让这种积累语言的方法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抄段落抄课文。一篇课文中,优美的段落很多,但是众多学生感兴趣的可能不是同一句子,在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中,不但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还能认识到别人想法中闪亮的地方,这样就能达到在赞赏中体会学习乐趣的目的。
学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最大的教学环境就是社会教育。目前教师对学生融入社会的教育是不多的,因为不能时时贴在学生身边,而校园生活恰恰弥补了这个空白,因为校园生活提供了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的空间。比如教学生认读学校、班级、功能室的标志和名称,读读宣传标语、校风、校训,参观画廊、板报,等等,随时随地进行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显得随意,但能让学生很轻松、快乐地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本着对学生启发教育的原则,让学生重视祖国语言的魅力,不断地积累和培养言语能力,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每一个词语,去感受,去领悟,在优美语言的熏陶下,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和享受审美的乐趣,捕捉学生有意无意传达的信息,开发他们的学习认知的能力,让他们遨游在文字的天空中。低年级学生是跃跃欲试的雏鹰,给他们插上语言的翅膀,他们将快乐地飞向语言的世界,领略语言别样的美。
[1]张欣,续珍.浅论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联系[J].教学与管理,2010,(18).
[2]覃旦君.紧密联系生活拓展识字空间——校本课程《趣味识字》教学案例与解读[J].湖北教育,2003,(11).
[3]愉人.愉快教育,推进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全区第二届“愉快教育”研讨会简述[J].广西教育,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