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良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王秀良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鉴于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特提出四点应对之策:选拔是基础、党建是龙头、培养是关键、机制是保证。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对策
学生干部队伍在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各个高校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有力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之要求。本人在从事学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高校学生工作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到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曾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1](P9)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48)维护社会稳定乃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要做好高校的稳定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好坏,而学生工作的好坏又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工作做得如何。首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人数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支队伍的人数约占整个学生人数的20%左右,这一人数众多、机构相对健全的学生干部队伍体系,如果工作做得扎实,队伍稳定了,势必会带动和保证整个学校的稳定。其次,从学生干部队伍的实际来看,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普遍要比一般学生高,这是因为在进入学生干部队伍时,不少人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有许多人还是共产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各项才能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就使得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富有号召力。再次,学生干部得益于所处的地位和担任的职务,也比一般学生获取的信息多,反应敏捷,他们对广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这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等工作,对于整个高校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通过学生干部队伍这个信息网,可以及时迅速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也可以很快地反馈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工作部门做好学生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这是因为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这种双重的身份就决定他们和广大青年学生必然深深地“粘贴”在一起,因而也就比较容易和“自己的工作对象”找到共同的语言,心理上、思想上产生共鸣。加之他们又目光敏锐,交流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中间的信息接触得最多,所有这些都成为他们变成信息源的有利条件。由于有了这样一个“联络网”和“信息源”,就使得我们各级学生工作部门耳聪目明,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馈青年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和信息,使之及时采取更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教育和指导措施。同时又可以使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迅速传递到广大学生中去。
(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对目前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专职队伍匮乏的一种补充目前各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极度匮乏,加之各高校的扩招,使得原本就显得人员紧缺的专职管理队伍更加捉襟见肘。同时,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既有特殊的复杂性,又有难言的艰巨性,工作难度大,任务相当繁重。整天因事务性的工作疲于奔命,因此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工作也就难有创造性。调动起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有了学生干部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学生工作也就有了得力的帮手,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工作的队伍,又减轻了专职管理干部的工作负担,使专职管理干部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量。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总体来说是好的,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协作作用、桥梁纽带作用、管理和思想教育中的助手作用,为高校的正常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处理不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一种情况是他们只注重工作能力培养,而忽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种情况是不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或学习中,从而出现“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差”或是“成绩优秀而工作能力差”。学生管理者应该引导学生干部协调好这两个方面。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是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搞好自身学习成绩是学生首要的任务,工作投入、业绩显著与搞好学习成绩是不矛盾的。要学会冷静思考与钻研,思考学习与工作的相通之处,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正确运用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避免一个方面影响另一个方面,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学生干部的优越感让他们不能和身边的同学平等相处;工作方法不得当,家长制工作作风严重,总想居高临下地领导同学;学生干部搞特殊化,或是总喊口号,自己不能做到“身先士卒”和模范带头等,使普通同学不愿意服从指挥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同学矛盾激化。当然,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同学相处融洽都需要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积极地进行自我批评,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各种影响因素,因此应通过团结同学,珍惜友情,争取更多同学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
最后,处理不好与老师的关系。始终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或者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偏见,不愿和老师沟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和老师发生正面冲突。学生干部应该与班主任、辅导员及其他授课教师多沟通交流,老师的出发点大都是好的,要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想法、困惑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理解,解开心结,化解矛盾。
有些学生干部工作动机不纯,他们当干部的出发点不是为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而是认为当学生干部能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有的学生干部个人表率作用差,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大吃大喝或者拉帮结派,不注重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利用不正当手段解决入党、竞选和评优等事关学生荣誉的问题。少数学生干部甚至违反校规校纪,出现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干部缺乏锻炼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荣誉就没有积极性,没有工作动力。这需要学生管理者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及时指导学生干部端正工作动机,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因为学生干部很少有主动、独立工作的经历,长期在老师的安排和布置下工作,造成工作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运用工作方法,经过老师几次指导后,工作效果仍然不佳。老师布置的工作,不能主动地完成,只是机械地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工作中的一些小细节,老师不提醒就会犯错误,做事过于呆板,缺乏创造性。对于这样的学生干部,学生管理者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干部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工作成绩有起色,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环节,为搞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组织保证。高校学生工作者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一定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任人唯贤,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应拓宽选拔学生干部的渠道,可以通过选举、推荐、招聘、自荐、任命等多种形式,做到坚持标准、全面考察、公平公正,严格选拔。这是提高学生干部素质的前提。
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加强培养,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先进性。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工作,就是要把一批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骨干吸收并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整个学生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培养之后,大多数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专业学习或是日常生活中均接近一个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标准。党的组织建设客观要求学生工作者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其群体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要求,严格把关。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干部的整体先进性,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集中培训,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导。以分党校或分团校为培训基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一是请领导、专家给学生干部做报告、开讲座,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学科发展动态、学校近期工作及学生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等等,帮助学生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召开工作情况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使学生干部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多种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立自我管理机制,规范工作职责。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干部个人的自我管理、学生干部组织的自我管理及管理工作的自我运作[3]。应该赋予学生干部更多的责任和权利,让他们在施展才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学生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学生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奖惩机制,优化干部任用体制,使之保持“系统化、动态化、高效化”是十分必要的。以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干部的工作行为,使之在管理工作中增强组织观念,维护学生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在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民主意识和发挥民主监督,防止学生干部中出现独断专行的家长制作风及徇私舞弊的现象。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兰红霞,朱凯峰,李俊虹.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