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琦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1)
区域文化的振兴战略
——以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吴晶琦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1)
东北大振兴,为东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先行。振兴东北绝不只是单纯的工业振兴和经济振兴,而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事业的全面振兴。在大振兴的宏图伟业中,文化的振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优化社会软环境,提升社会发展力,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振兴的主要出路是发展文化产业。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了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现状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文化产业中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辽宁省的文化振兴与繁荣。
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战略
辽宁是个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如,满清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沿海、玉石文化、化石文化和湿地文化等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近年来,辽宁省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辽宁省经济增长新的亮点。辽宁省已经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重点培育了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了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目前,全省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辽宁省还开展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工作,现已完成33个基地的初审工作。辽宁省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等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沈阳市拥有全国第四家、东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辽宁省文化系统目前共有文化企事业单位3.38万个,从业人员30.9万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09年已增至500亿元。增幅达38%,占全省GDP的0.76%。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全省已有310多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目前,辽宁省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格局:中部地区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辽东半岛地区以大连为龙头,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西部地区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辽西历史文化走廊”。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和文化会展等优势产业。
几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体制机制保障措施,为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辽宁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辽宁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和《促进民营文化演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辽宁省出台的《辽宁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提出了辽宁省文化产业中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结构调整方案、扶持措施等。2010年又出台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步骤,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战略,为未来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今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提供了依据。近年来,辽宁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设立了多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从2008年起,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1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2010年辽宁省又设立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和精品影片生产。
目前辽宁省有演出团体528家,演出场所45家。已经形成了辽宁民间艺术团、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等骨干企业。2010年,辽宁省整合演出剧场资源,以辽宁演艺集团为龙头,联合省内8个城市的12个剧场,组建了“中国辽宁剧院联盟”,形成演艺市场一体化,实现演艺资源的优势整合与优势互补,提升八城市在国内外演艺市场的竞争力,2011年的各项演出将陆续开展。2010年辽宁演艺集团产业收入实现了3200余万元,同比增长14.29%。
2009年辽宁全省演艺产业共收入2.48亿元,其中辽宁民间艺术团刘老根大舞台收入1.48亿元,上缴税金2400万元,居全国演艺行业之首。本山传媒《刘老根大舞台》依托“生产快乐,快乐生产,让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理念,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国演艺产业第一品牌。2009年4月,本山传媒《刘老根大舞台》进入北京,这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目前刘老根大舞台在北方共开设了8家连锁店,2010年,《刘老根大舞台》在海南开设了分店,真正让东北绿色二人转艺术走向了全国。
几年来,辽宁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创作了一批富有有辽宁特色的精品力作,大大提升了辽宁地区文化的影响力。评剧《我那呼兰河》、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和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我那呼兰河》荣获了2009年文化部“第三届全国地方优秀剧目展演”金奖。并且作为第11届中国戏剧节的唯一一部评剧参演剧目。在2009年11月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中,辽宁芭蕾舞团参赛的双人舞年轻演员刘茜和伴舞郑宇的《海盗》以98.95分的高分一举夺得了本次大赛芭蕾舞双人舞的金奖,实现了辽芭“四连冠”的辉煌。
辽宁现在已经成为继广东、江苏、浙江之后列为全国地四大动漫产业基地。辽宁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日本、韩国两大动漫产业大国交流便捷,这是辽宁动漫产业的先天发展优势。辽宁省现已有沈阳和大连两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并着力将沈阳打造成为中国“动漫之都”。这两个城市依托自身的软件产业人才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致力于动漫原创、完善动漫外包产业,打造动漫强省。目前,辽宁已经拥有动漫游戏企业近300家,年产值68亿元,全省动漫人员上万人,动漫产业达到20万平方米。2009年制作原创动画片总片长18512分钟,占全国的12.3%。全年完成手机游戏、手机单机游戏和手机动漫作品400款,
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现已获得3项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荣誉,分别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两块牌匾和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沈阳动漫产业基地入驻动漫企业总数已达到123家,产业用房达到10万平方米,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基地原创动画片制作已进入全国第一集团军。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深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内将建设创意基地、数字动漫基地等7个产业基地,年制作动漫5万分钟、特种电影10部以上、网络游戏4部以上。同时,4D数字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国4D数字艺术中心”也分别在沈阳浑南扎根。沈阳四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利用四维数码技术出版了世界首部4D立体影书《怪物史瑞克-3》,实现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影视剧创作生产部门弘扬主旋律、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大批广播影视优秀剧目,在国家级评奖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优秀剧目《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自2007年问世以来已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等诸多国家级大奖。2009年,广播剧《国歌响起》、电影《潘作良》(兼获“华表奖”最佳影片提名奖)、电视剧《喜庆农家》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主旋律电影《潘作良》在中美电影节特别大奖评选中获“杰出社会贡献电影金天使奖”。高满堂和孙建业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漂亮的事》(沈阳电视台出品)获得长篇电视剧二等奖的。《快乐的同桌》(大连电视台出品)获得少儿电视剧三等奖的进行了表奖。2009年辽宁电影市场以2.33亿元的票房收入和57.5%的增幅,排名全国第7,2010年全省票房收入接近4亿元。全省电视剧生产创作规模基本保持在年产30部、500集的水平。2010年全省原创动画生产时长超过1.5万分钟,成为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增幅最大的省份。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通知》提出了未来几年内电影产业发展得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扶持措施,提出要实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把辽宁打造成为电影生产大省和电影产业强省。
目前,辽宁新闻出版行业总资产近60亿元,在年销售收入和总利润等多项指标中均排在全国前列。辽宁新闻出版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组建了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等多家集团,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09年,辽宁省新闻出版业建立了评估退出机制,报刊退出以市场、质量为导向,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现已有16种报刊退出。
辽宁报业传媒集团是全省新闻传媒业的龙头,也是东北地区影响力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报刊集团,实现了以平面媒体为主的报业集团向平面与数字媒体同行共生的传媒集团成功转型。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获得“金长城传媒奖2009中国传媒年度人物”。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副社长兼辽沈晚报社社长徐少达获得了2009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品牌贡献奖”影响中国十大传媒领军人物。
辽宁省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是我国第一家实现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以公开募股方式整体上市的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在我国的出版界占有重要位置,出版了《中国读本》等一批文化精品。2009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与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首次跨地区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2009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在今后5到8年将获国家开发银行30亿贷款,用于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在资源整合、跨界发展、资产并购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辽宁是东北交通、经济、文化和经济的中心,这是辽宁发展会展产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辽宁省会展业取得快速发展,拉动了旅游、广告、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展经济已经成为辽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向外界展示了本土文化。目前,辽宁省有多个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会展品牌: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沈阳)食品博览会等。辽宁沈阳市确立了“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全市现有会展企业93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会展场馆共18.6万平方米,其中专业会展场馆3处,非专业场馆6处。。2010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27项,增长16.4%;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增长26%;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1600亿元,增长62%,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2010年8月投入使用的沈阳国际展览中心投资8亿元,展览面积10.6万平方米,是东北最大的展览场馆。2010年,沈阳市首次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荣誉奖项。沈阳市还因成功举办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与慕尼黑、柏林、巴黎等世界会展名城同列“2010世界商展100强”。
1.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诸如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等问题。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落实,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现象依然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除了一些新闻传媒、出版印刷等重点行业在全国形成比较优势外,辽宁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协调,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规模偏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较大差距。
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中资源消耗多、附加值低和人工密集型的文化制造业比重过高,而能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和智力密集型的文化服务业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亟待调整和优化。产业链高端原创不足,中间生产环节集约化程度不高,终端营销能力不强。
3.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要发展,应当以人为本,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与创意人才。辽宁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比,一方面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缺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在辽宁缺少足够的市场购买力,民众的文化消费意识不高。
1.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新型文化主体。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行政事、政企和政资分开,实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作用,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国有企业战略改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2.增强文化创新意识,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的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的转变。辽宁要以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重要契机,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将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由注重数量、规模的增长与扩张,转变为注重高附加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增长。使文化创意和原创内容向文化制造业转化,降低能源消耗多、附加值低和人工密集型的文化制造业的比重,增加能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和智力密集型的文化服务业比重,并且形成文化创意向不同行业和延伸产品的开发,完善文化产业链条。
3.高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引导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文化产业群的建设,重点培育文化骨干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鼓励文化产业多种投融资方式,优化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激化文化市场。政府要积极培养文化消费主体,引导民众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提高民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鉴赏水平,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
4.挖掘文化资源,精心打造辽宁文化产业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像辽宁芭蕾舞团的舞剧《末代皇帝》、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天幻》、辽宁的二人转等品牌已经成了辽宁的文化名片,辽宁还要需要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来增加竞争力。培育文化品牌才能扩大文化消费的市场份额,使文化消费具有连续性。辽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统优良,要改变以前“等、靠、要”的发展文化理念,大力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吸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打造一批体现辽宁地域特色、代表辽宁文化水准的文化艺术品牌,从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5.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和框架。规范文化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完善以资本、货币、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培育公平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环境。近年来,辽宁的民营资本已在辽宁的文化产业中发展迅速,政府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对国有和民营资本一视同仁,使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多元化。鼓励股份制、民营资本、个体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6.以人为本,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与创意人才。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辽宁的教育资源发达,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文化产业理论人才与实践人才的培养,加快专业艺术人才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辽宁省高校文化产业专业院系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大批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李 阳】
G124
A
1673-7725(2011)02-0102-05
2011-02-11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06B063)。
吴晶琦(1978-)女,辽宁铁岭人,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及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