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
——五评黄楠森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011-03-20 09:43周树智
文化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世界观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论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
——五评黄楠森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是马克思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与马克思的新现实世界观是同一的。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有一个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它的主要原理是:现实自然界是人与之发生直接现实关系的自然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是现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是造成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原因,共产主义是恢复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直接的思想和理论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也是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背离。这两种倾向都是马克思哲学的异化。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作指导,杨弃马克思哲学的这两种异化倾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黄楠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观察自然界现象、思考自然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对自然界的总观念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家对人之外部自然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科学认识,但也存在缺点和错误。马克思新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克服了这些缺点和错误,大大向前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我们应当搞清楚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更应该弄懂、弄明白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主要原理。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直接的思想和理论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也是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背离。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作指导,扬弃马克思哲学的这两种异化倾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

一、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要想弄懂、弄明白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首先必须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进行历史考察。通过历史考察,我发现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基本一致,但又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宣传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宣传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阶段;第三阶段,创立自己的现实自然哲学阶段;第四阶段,批判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阶段;第五阶段,完善自己的现实自然哲学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阶段,时间是1839年至1841年。马克思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1836年转入柏林大学。马克思1839年开始至1841年,撰写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他之所以要选择这一课题,原因之一是前人歪曲、辱没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地位,西塞罗和普卢塔克硬说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抄袭,直到马克思时代人们还照样重复着这些话,马克思要为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翻案。原因之二,是马克思想解答被黑格尔忽视的伊壁鸠鲁等古希腊晚期哲学家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原因之三,是马克思通过自己辛勤研究发现伊壁鸠鲁等古希腊晚期哲学家创造的自我意识哲学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不可抹杀。马克思说:“只是现在,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体系为人理解的时代才算到来了。他们是自我意识哲学家。”[1]

马克思这篇哲学论文的主要内容,由两大部分和附录构成。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说明伊壁鸠鲁等古希腊晚期哲学家的可惊奇之处在于“英雄之死与太阳落山相似”[2];驳斥了西塞罗等人关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抄袭说;提出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在关于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科学活动和实践、反思的形式等方面都完全相反、互相对立。第二部分,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与伊壁鸠鲁的物理学在细节上的差别,共五章。第一章,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这是伊壁鸠鲁的观点。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直线运动;伊壁鸠鲁认为,原子还会脱离直线而发生偏斜运动,因为原子有自我意识,“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3]。第二章,原子的质。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特性除了德谟克利特讲的有体积、形状外,还有重量。第三章,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马克思指出:“把作为始原的原子和作为原理和基础的元素区别开来,这是伊壁鸠鲁的贡献。”[4]第四章,时间。马克思指出,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虽然都主张从本质世界中排除掉时间,但是伊壁鸠鲁认为“从本质世界中排除掉时间”,“现象世界的这种纯粹形式就是时间”。[5]第五章,天体现象。马克思指出,希腊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天体现象是神秘永恒的,“伊壁鸠鲁反对整个希腊民族的世界观。”[6]“伊壁鸠鲁得出结论:因为天体的永恒性会扰乱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结论就是,它们并不是永恒的。”[7]马克思认为,“天体现象学说里表现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灵魂”。[8]马克思最后得出结论:“在伊壁鸠鲁那里,原子论及其所有矛盾,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然科学业已实现和完成。”“反之,对于德谟克利特,原子只是对整个自然进行经验研究的一般客观的表现。”[9]附录部分,是马克思批评普卢塔克对伊壁鸠鲁神学的论战,赞扬伊壁鸠鲁的无神论;附录部分还有马克思对引文所作的详细的注释。马克思这篇毕业论文被专家们评为哲学博士论文。

我们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里看到,马克思宣传伊壁鸠鲁自然哲学,表明他认同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的自然哲学,表明他这时的自然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我们还应看到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以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论为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为撰写这篇哲学论文,从1839年开始写了7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笔记》,内容包括读书摘录、注释和评论。第五本笔记里有一个《自然哲学提纲》,下列3个方案提纲,内容涉及总的自然观念、力学、物理学,是对黑格尔的《哲学全书》的自然哲学章节的简明摘要,表明这时的马克思以黑格尔为师,以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为主要参照系,比较研究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特点,这说明此时的马克思还算是一位黑格尔主义者。

当然,马克思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独到的创新点。第一点,他赞同伊壁鸠鲁关于原子有自我意识,不仅能够进行德谟克利特所讲的直线运动,而且能够进行偏斜运动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迷信神灵、勇于追求自由的思想和行动、以实现为人类谋福利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以无神论者大无畏的勇气高度赞扬伊壁鸠鲁的无神论观点和普罗米修斯的反叛精神。他说:“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同意众人关于众神的意见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承认道: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这是哲学的自白,他自己的格言,借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对于那些以为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似乎已经恶化因而感到欢欣鼓舞的懦夫们,哲学再度以普罗米修斯对众神的侍者海尔梅斯所说的话来回答他们:你好好听着,我绝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10]

第二点,马克思以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论对黑格尔为神的存在证明作出了批判。马克思指出:“关于神的存在的证明,黑格尔曾经把这一神学的证明完全弄颠倒了,也就是说,他推翻这一证明,以便替它作辩护。”[11]就是说,黑格尔哲学论述了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的运动是永无止境的,那就是说黑格尔推翻了世界上存在终极的宗教神,可是,黑格尔却辩护说绝对精神就是神。马克思以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论更深刻地批判了神的存在。他指出:“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例如,本体论的证明。当我们思索‘存在’的时候,什么存在是直接的呢?自我意识。”[12]这就是说,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证明了人有自我意识,是人把自我意识夸大为无所不能的神。

第三点,马克思提出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他说:“哲学体系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所鼓舞,同其余方面就进入了紧张的关系。它的内在的自我满足及关门主义被打破。那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就变成为外部的吞噬性的火焰。于是就得出这样的结果: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13]就是说,哲学要改变现实世界。可以说,这是马克思的现实自然观萌芽的重要标志。

第二阶段,宣传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阶段,时间是1842年至1844年2月。这是马克思从伊壁鸠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转向费尔巴哈的客观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重要转折的思想阶段。马克思1841年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1842年参加了《莱茵报》的编辑工作。马克思在《莱茵报》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因为在大学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后来又受伊壁鸠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然哲学影响,他的世界观、自然观和历史观是以自我意识为本体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自然观和唯心史观。可是,报社工作的实践告诉他:人们的物质利益左右人们的自我意识,因此,《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物质利益和自我意识发生激烈冲突的难题,思想陷入极端苦恼之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于1841年出版了。费尔巴哈是一位自然唯物主义者和人本主义哲学家。他说:“新哲学是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作为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14]“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15]他以自己的自然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把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哲学重新正立了起来。他提出人的认识是对外部自然存在的直观,外部自然界是感性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才是人的最高本质。他一下子就消除了意识和存在的矛盾,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当马克思读到这部著作后,思想豁然开朗解放,热烈欢迎这种新观点,一下子转向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站到了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上来,成为了费尔巴哈派。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试图说明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指出:“所谓特权者的习惯是和法相抵触的习惯。这些习惯产生在这样一个时期,那时人类史还是自然史的一部分,根据埃及的传说,当时所有的神都以动物的形象出现。”“在这样的国家里我们也发现动物崇拜,即原始的动物宗教,因为人总是把构成其真正本质的东西当做最高的存在物。”“当特权者不满足于法定权利而又呼吁自己的习惯权利时,则他们所要求的不是法的人类内容,而是法的动物形式,这种形式现在已丧其现实性,并已变成纯粹野蛮的假面具。”[16]马克思就是这样对特权者的习惯进行自然唯物主义批判的。

马克思还运用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说明现实社会里的贫富对立。马克思说:“自然界本身提供了贫富对立的例子,它提供的例子是这样的:一方面是脱离了有机生命而被折断了的枯树枝,另一方面是根深叶茂的枝干,后者有机地同化了空气、阳光、水分和泥土,使它们变成自己的形式和生命。这是对贫富的自然描绘。人间的贫穷有同病相怜之感,它从这种感觉中导出自己的所有权;它认为,如果自然界的有机财富是早已肯定的所有者的财物,那么自然界的贫穷则是贫民的不定的财物。在自然力的这一作用中,贫民感到一种仁慈的、比人类力量还要人道的力量。”[17]马克思以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为贫民权利辩护。

马克思为解除思想上的苦恼,1843年还写了一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不仅以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且形成了一些费尔巴哈没有的、超越费尔巴哈的新观点,主要表现在:其一,不是国家和法决定市民社会和家庭,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法和国家。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从家庭和市民社会之中无意识地偶然地产生出来的。家庭和市民社会仿佛是黑暗的天然的基础,从这一基础上燃起国家的火炬。”[18]“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辩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19]

其二,批判黑格尔颠倒了国家和现实的人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其实,抽象的人只是作为法人即社会团体、家庭等,才把自己的人格提高到真正存在的水平。但黑格尔却不把社会团体、家庭等一般的法人理解为现实的经验人的实现,而是理解为本身只抽象地包含着人格因素的现实的人。正因为这样,在黑格尔那里才不是从现实的人引伸出国家,反倒是从国家引伸出现实的人。”[20]

其三,批判黑格尔的王权和君主制论,颂扬民主制。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21]“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不是民主制的真理。”“民主制是内容和形式,君主制似乎只是形式,而实际上它在伪造内客。”[22]

其四,批判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法哲学一样是在玩弄抽象的逻辑推理游戏。马克思指出:“推移不是从家庭特殊本质等等中引伸出来,也不是从国家的特殊本质中引伸出来,而是从必然性和自由的普遍的相互关系中引伸出来的。这正是黑格尔在逻辑中所玩弄的那种从本质领域到概念领域的推移。在自然哲学中也玩弄这种推移——从无机界到生物界的推移。”[23]

其五,揭露黑格尔的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马克思指出:“作为出发点的事实并不是被当作事实本身来看待,而是被当作神秘主义的结果。现实性变成了现象,但是除了这种现象,理念便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除了‘成为自为的无限的现实精神’这一逻辑目的,理念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这一节集法哲学和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神秘主义之大成。”[24]

马克思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更深刻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但是,他还没有全面形成自己的现实自然观;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不是联系原本,而是联系副本,即联系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旧哲学来进行的”[25];他对人的理解在根本点上还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观点。例如,马克思这时讲:“德国唯一实现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26]

第三阶段,1844年2月至1845年2月,是马克思全面创立自己的现实自然哲学阶段。1844年2月马克思来到法国巴黎后,开始了对人类历史“原本”的研究即经济学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全面形成了自己新的现实世界观,包括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这些伟大成果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我们看到在《手稿》里,马克思第一次对现实的人(工人)的现实劳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新理论。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但是,“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27]马克思把劳动产品不归工人和工人劳动过程本身物化两种异化劳动情形概括为“物的异化”。[28]

在《手稿》里,马克思不仅明确提出了“现实的自然界”概念,而且提出共产主义是扬弃现实自然界异化的现实路径。

在《手稿》里,马克思运用已形成的“现实自然观”,对黑格尔哲学包括自然哲学进行了全面批判。马克思指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的、具备并赋有对象性的即物质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物,既拥有它的本质的现实的、自然的对象,而它的自我外化又设定一个现实的、却以外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不属于它的本质的、极其强大的对象世界,这是十分自然的。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可捉摸的和神秘莫测的东西。相反的情况倒是神秘莫测的。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29]马克思批评黑格尔:“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是成为这个隐蔽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谓语、象征。因此,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互相颠倒了。”[30]

马克思1844年9月至11月与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1845年2月出版。这部著作对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和黑格尔的思辩哲学进行了全面彻底批判,进一步阐发了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创立的新现实世界观,包括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31]“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但是,如果它不消灭集中表现在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32]向前推进了异化劳动论。

马克思指出“: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只要它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它就能达到即使是才开始的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吗?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它不去认识(比如说)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它就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吗?“”正像批判的批判把思维和感觉、灵魂和肉体、自身和世界分开一样,它也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一样,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是在天上的云雾中。”[33]进一步明确了他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还揭示了运动是自然界物质的最重要的特性。他说“:在物质固有的特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34]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虽然全面创立了自己的新现实世界观,包括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实际上远远超越费尔巴哈,但在感情和形式上还留恋费尔巴哈,还大量使用费尔巴哈的学术话语,对费尔巴哈作了过高的评价。马克思尚存在一些重要的错误观点,例如,马克思讲“: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35]

第四阶段,批判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阶段,时间是1845年2月至1846年12月。马克思1845年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之后,深入研究经济学,认识到费尔巴哈的先于人类历史原始不动静止不变的自然观与抽象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唯心史观远离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成为无产阶级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最直接、最大的阻力和障碍,才下定决心批判费尔巴哈。马克思1845年春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费尔巴哈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批判,同时,简明扼要地提出了自己的以“改变世界”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的纲领。恩格斯评价说:“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36(]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接着,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论述了自己创立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对费尔巴哈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批判,表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彻底决裂、分道扬镳。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不理解现实自然界。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为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7]就是说,费尔巴哈只是消极被动地直观客体的感性自然界,却不理解感性自然界即现实自然界还包括由现实的个人这个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创造的自然界。

其次,马克思深入具体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自然观。其一,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从来不谈人的世界,而是每次都求救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个尚未置于人的统治之下的自然界。但是,每当有了一项新的发明,每当工业前进一步,就有一块新的地盘从这个领域划出去,而能用来说明费尔巴哈这类论点的事例借以产生的基地,也就越来越小了。”[38]就是说,费尔巴哈只是静止地直观在人之外的原始自然界,却未看到人的工业实践正在改变着外部自然界,形成人化的自然界。

其二,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它的。”[39]就是说,费尔巴哈的感性世界只是一种先于人类历史原始不动的静止不变的自然界,不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是人的物质实践的世界。

其三,马克思说“: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40]这就说明了费尔巴哈受制于静止直观的思想方法的束缚,看不到自然科学也是由人的物质实践所支持的。

其四,马克思强调说“: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41]就是说,费尔巴哈所谈的先于人类历史的原始不动的静止不变的自然界,对生活于现时代的费尔巴哈来讲其实是不存在的。

最后,马克思深入具体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自然人说。其一,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2]就是说,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现实的社会本质。

其二,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43]就是说,费尔巴哈了解的人是静止的孤立存在的个人。

其三,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只能理解为‘类’,理解为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的联系起来的普遍性”。[44]就是说,费尔巴哈理解的人是具有类的自然属性的自然人。

其四,费尔巴哈特别强调人的绝对本质。他说:“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的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45]很显然,费尔巴哈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人的精神属性;当然,也有其合理性。问题在于费尔巴哈把人的精神属性规定为人的“绝对本质”,这与黑格尔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我意识”,应该说是完全同一的,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最终与黑格尔殊途同归,他们所理解的人都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批评说“: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而且是观念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它的‘人的关系’。”[46]就是说,费尔巴哈根本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世界里社会的、国家的、世界的相互交往关系及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相互交往关系的具体内容。持这样的人本学研究人类历史,只能得出唯心史观的结论。所以,马克思批评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47]就是说,费尔巴哈是一位半截子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恩格斯40年后也讲了类似的话:“费尔巴哈所提供的强大推动力怎么能对他本人毫无结果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费尔巴哈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他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48]就是说,费尔巴哈最终还是陷入了空想的抽象王国里不能自拔。所以,马克思最终不能不离开费尔巴哈,而且必须全面地批判和清算费尔巴哈自然哲学对自己的影响。

第五阶段,完善自己的现实自然哲学阶段。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之后,对自己创立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还作了进一步深化、完善的工作。在《哲学贫困》里,马克思论述了现实自然界的辩证法。马克思指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例如,历史的运动创造了社会关系,工业的运动给我们提供了工业产品,等等。”[49]马克思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他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50]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他说:“这里考察的人,都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体现。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51]

马克思说明劳动本身是劳动者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自然力进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唯利是图是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历史过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灭亡。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52]

马克思晚年坚持人和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观点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1880年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马克思指出:“在说明生产的‘自然’过程时我也使用了这个名称,指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在分析W—G—W(商品—货币—商品)时,笫一次出现了物质变换,而以后形式变换的中断,也是作为物质变换的中断来说明的。”[53](重点号为引者所加“;物质变换”一词,德文是Stoffwechsel,英文是Metabolism,中文今译为“新陈代谢”——引者注。)

马克思晚年热心研究人类早期的历史,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与自然界的历史一样,有相似的内在的客观必然性规律。马克思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里写道:“各种原始公社(把所有的原始公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正像地质形成一样,在这些历史的形成中,有一系列原生的、次生的、再生的等等类型)的解体的历史,还有待撰述”[54],“地球的太古结构或原生结构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沉积组成的。古代社会形态也是这样,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标志着依次更迭的时代的阶段。俄国农村公社属于这一链条中最新的类型”。[55]“农业公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社会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过渡。”[56]“在俄国公社面前,资本主义是处于危机状态,这种危机只能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现代社会的回复到‘古代’类型的公有制而结束。”[57]

二、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主要原理

人类认识史上的自然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马克思之前的自然观是狭义的,黑格尔抽象地论述了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规律,费尔巴哈等人更强调人之外部自然界是客观的感性的存在物,特别是达尔文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自然界生物进化的规律。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广义的,他不仅继承了人类认识物质自然界已经取得的一切科学成果,而且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提出了“现实的自然界”概念及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主要原理。概括地讲,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主要原理如下:

1.现实自然界是人与之发生直接现实关系的自然界

传统的旧哲学的狭义自然观(或宇宙观),把“自然界”仅仅理解为人之外部物质世界,自然界存在无机物、有机物、有生命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物质,它(牠)们都是自发地盲目地自在地依靠本性和本能适应环境而存在的,它(牠)们是独立于人类的不依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马克思的广义自然观不仅承认人之外部自然界存在,而且发现这个自然界是人与它发生直接现实关系的现实自然界。马克思的新观点主要是:第一点,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费尔巴哈对这一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费尔巴哈从人的肉体生命存在方面指出:“空气是感觉和生命的第一需要;我们靠空气生活,但不是单靠空气生活,还靠无数其他的物和物质;我们不仅呼吸,我们也吃和喝。我们所喝和所吃的东西,我们必须看到、听到、嗅到和尝到。但是我们不限于只有这些感情关系;我们还用我们的不懂美感的牙齿嚼碎和咀嚼食物,不仅为了尝它的味道——这里味道以及其他感觉都只是手段,——而且为了把它正式消化,使它变为肉和血,把它的本质变为我们的本质。”“我所吃所喝的东西是我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而反过来说,我也是它的本质。因此,可喝的水,即能够组成为血的组成部分的水是带有人的性质的水,是人的本质,正是因为人本身至少有一部分是具有含水的血和本质的含水的生物。”[58]可见,费尔巴哈是在自然物质对人的肉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上论述了人与自然物质的同一性。

马克思赞同费尔巴哈这一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里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59](重点号为引者所加)

不过,马克思以更广阔的视野揭示了人以自为方式与物质自然界发生的现实关系。马克思指出:“无论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60](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可见,马克思大大发展了费尔巴哈关于人依靠自然界生活的理论。

第二点,人类史是自然史的现实部分。马克思指出:“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61]这个观点从自然界生成人的角度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是自然界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现实部分。费尔巴哈对此是完全不理解的。

第三点,整个所谓世界历史就是人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生成为人同时生成新的自然界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62]就是说,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创造了新的自然界,创造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费尔巴哈对此一无所知。

第四点,人的劳动实践生成的自然界就是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63]就是说,现实的自然界就是人以自己的劳动实践生成的人工自然界或人造自然界,这是费尔巴哈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当有人提出“人和自然界对立”时,马克思驳斥道“:人对自然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 (或者如布鲁诺所说的)‘,自然和历史的对立’,好像这是两种互不相干的‘事物’,好像人们面前始终不会有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产生了关于‘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一切‘高深莫测的创造物’的问题。然而,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同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了。”[64]就是说,正是人的劳动实践不断深入自然界,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动态统一,生成现实的自然界。

第五点,现实的自然界就是人化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也是化人的自然界。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他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65]就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6]在费尔巴哈看来,这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第六点,作为人类社会物质基础的自然界就是人和自然联系的现实自然界。马克思指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和自然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67]就是说,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物质基础的自然界就是人和自然联系的现实自然界。这是费尔巴哈根本想不出来的。

2.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是现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新陈代谢是达尔文揭示的人之外部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则发现了人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是现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他说“: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68]这就是说,人作为兼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自然存在物,必然要与外部其他自然存在物发生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活动关系。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会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69]就是说,劳动是人以自身的自然力与自然物的自然力之间进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过程。马克思分析说“:实际劳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因为物质财富,使用价值世界只是由自然物质构成的,这些自然物质通过劳动改变了形态。”[70]这就深刻揭示了现实的自然界的生成原因。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不能忘记外部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必须尊重和服从自然界运动的内在的客观的必然性规律。马克思说:“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指人在改造自然时——引者),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而整个这一点当然不适用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但是,这种区别只有在人被看作是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时才有意义。”[71]就是说,人类只有明白自然界与自己不同、自然界有独立于人类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客观运动的必然性规律,尊重和服从自然界的内在的客观运动的必然性规律,才能有效改造和利用自然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服务。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相似的内在的客观运行的必然性规律,人在改造社会时也必须尊重和服从社会内在的客观运行的必然性规律。马克思多次讲人类社会历史是“自然过程”、是“自然历史”,他所讲的“自然”二字,绝对不是把人等同于自然物,而是取自然界有独立于人类的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客观运动的必然性规律的意思。就是说,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独立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不依人类个体和群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客观运行的必然性规律,任何个人或群体只有尊重和服从人类社会内在的客观运行的必然性规律,才能在改造人类社会过程中取得成功,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创造自己的历史。

总之,在马克思看来,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就是现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人只有按现实自然界的内在的客观必然性规律办事,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

3.资本主义生产是造成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原因

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曾经是友好和谐的,甚至可以说是人与物一体化的。可是,自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人与自然界的现实关系明显恶化,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失衡,直接威胁到现实的人的生命安全。马克思发现造成这一恶果的社会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生产。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汇聚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肉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72]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现实的人和土地间的物质变换,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肉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破坏森林提出尖锐的批评。马克思指出:“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作用,即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7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破坏自然环境,造成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断裂。他说:“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一个不断下降的最低限量,而同他们相对立,又造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联系中造成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远及国外。”[74]就是说,正是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的断裂,要恢复现实的人和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必须消灭资本主义。

4.共产主义是恢复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生产之所以能够实现唯利是图的生产,破坏现实的人和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是由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私有制条件造成的,因此,恢复现实的人和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只能是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的私有制。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及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75]这就是说,因为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实现了人和物一体化,从而使人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得以恢复。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植物的肥料。”[76]当然,这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做到。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称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77]

马克思总结历史教训说:“历史的教训(这个教训从另一角度考察农业时也可以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相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 (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78]自食其力的小农已经被资本主义消灭了,合理的农业即人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的农业,只能走联合起来生产的共产主义道路。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79]当然,这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做到。这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人将以全面的科学指导人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坚信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自由定能实现人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他指出:“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80]这就为人类展示了现实自然界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历史命运

当我们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历史和原理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更应该搞清楚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历史命运,用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指导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才符合马克思的新现实世界观的要求。

应该说,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历史命运是坎坷的,马克思之后,他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出现了两种异化,一种是我国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的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异化,我们必须对这两种异化进行一场新的哲学革命,才能按马克思指明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先说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的斯大林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黄先生认为:“以人为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思想是其世界观,即辩证的唯物主义,它是指导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显然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位置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81]黄先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呢?我多次指出,他的说法在马克思那里是找不到根据的,因为全部马克思著作里都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文字表述,所谓“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说法,完全是他和一些人主观杜撰后、强加到马克思头上的。黄先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说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未见他直接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但他有一段话可算是界说:“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应该说是一致的,因此,那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有点过分了。‘人’是相对于‘物’而言的,以人为本不同于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相反的原则是以物为本。”[82]很显然,在他看来,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指非人的以物为本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吗?我多次指出这不是马克思的世界观[83]。

其实,把“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个命题讲得最直接、具体、坦白的人还要数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斯大林是第一个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人。斯大林1938年为《联共(布)党史》4章2节撰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其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84]按照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的定义,可知这种世界观是一种“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二者相结合的在人之外的与人无关的非人的物质自然观。那么,“辩证法”是什么呢?斯大林解释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反”,它有4个特征:(1)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2)运动、变化、革新、发展;(3)量变到质变;(4)斗争、斗争、斗争、斗争。他还引证列宁的话:“发展就是对立面的斗争。”[85]这是“辩证法”吗?根据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论述,可知这是异化的“辩证法”,本质上与形而上学同一。那么,“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呢?斯大林解释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反”,它有3个特征:(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3)世界是可知的,实践经验可证明。这是“唯物主义”吗?根据马克思对“唯物主义”的论述,可知这是“旧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整体上看,我们只能说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异化的假的冒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斗争哲学,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和推翻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和战争时代是有价值的,这是这种斗争哲学得以长期存在的历史合法性理由。

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能正确指导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吗?我看不能。且看他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一文。在这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的专论里,他不分析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人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原因,却玩起了貌似全面的“辩证法”。这里且举一例,可知一斑。黄先生指出:“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问题之所以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严重,其思想根源在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以天人合一取代天人相分就未免以一种片面性取代了另一种片面性。”[86]这是对生态问题的辩证分析吗?我看不是。只要我们联系现实认真想一想,就不能不问黄先生:难道主张天人合一论会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吗?难道天人相分论或主客二分论不是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思想根源吗?一切尊重事实的人和有点辩证逻辑常识的人都会把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思想根源归罪于天人相分论或主客二分论,谁都会批评这种斗争哲学是造成当前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直接的思想和理论原因。可是,黄楠森先生却死死抱住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看问题,不由自主地得出违反事实和常识的荒唐结论,实在令人遗憾。

这里还必须指出,斯大林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哲学,盗用和糟蹋了狄慈根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狄慈根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义,是要表明新唯物主义与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不同,发现现实的自然的物质的世界是具有辩证的素质的世界[87]。但是,被斯大林和黄楠森先生曲解的“辩证唯物主义”,竟变成了见物不见人的在人之外的与人无关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自然观(世界观)这个怪物。它比费尔巴哈的旧哲学还要落后,因为费尔巴哈的自然观里还有人。它是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旧哲学的复辟。它也背叛了人类最古老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例如,古代中国老子的自然唯物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就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88],尽管他们的论述很简朴、粗糙,很神秘,但却讲的是事物运动的真的辩证法。因此,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我们今天都应该抛弃异化的假的冒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斯大林的斗争哲学。

再简单说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这里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为例。卢卡奇在其成名作《历史和阶级意识》里提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89]就是“主体—客体辩证法”。只存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辩证法,不存在自然界的辩证法。恩格斯“错误地跟着黑格尔把这种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90]本文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论述,清楚地向人们表明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不仅无视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从另一个极端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背离,对我们当前建设生态文明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也只能抛弃它。

我的结论是: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作指导,排除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的干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

[1][2][3][4][5][6][7][8][9][10][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6.194.216.228.230.234.238.241.242.189.284.285.258.

[14][15][58]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振华,李金山.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4.115.529-530.

[16][17][18][19][20][21][22][23][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42.146.249.251.292.270.280.254.253.

[25][26][37][38][39][40][41][42][43][44][46][47][49][50][59][64][66][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6.54.97.76.77.77.56.56.56.78.78.139.14.67.76.92.77.

[27][28][29][30][35][60][61][62][63][65][67][68][75][77][7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56.104.113-114.105.56.90.92.89.87.82.105.81.83.90.

[31][32][33][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57.44.45.163.191.

[36][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240.

[4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振华,李金山.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7.

[51][52][69][70]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42.7.207-208.579.

[53][54][55][56][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22.432.444.445.432.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

[73]马克思.资本论(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2.

[74][78][80]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18.137.928.

[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21.

[81][8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J].北京日报,2004-03-01.

[83][88]周树智.论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世界观——三评黄楠森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J].文化学刊,2010,(6).

[84][85]苏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136.142.

[86]黄楠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J].鄱阳湖学刊,2010,(1).

[87]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M].杨东莼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239-241.

[89][90]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8.51.

[责任编辑:董丽娟]

B0

A

1673-7725(2011)02-0044-13

2011-01-09

周树智(1942-),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与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世界观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智能化的“世界观”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世界观—雕塑遗产》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