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群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许秀群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07)
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 “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导明了思维方向,毛泽东 “求真务实”的民生哲学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法借鉴,毛泽东 “公平正义”的民生智慧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当代价值
从思想的形成来看,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民生思想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毛泽东民生思想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且它所论及的民生问题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在,甚至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进行二度思考,挖掘其当代价值,对进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能在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组织开展一场基于破解战争环境下民生难题的社会建设,而且还能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始终坚持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了中央苏区内党群和军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从而得到了广大军民的极大信任与拥护。党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破解战争环境下的民生难题,就在于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人民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尽管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 “以人为本”的科学命题,但分析研究毛泽东这时期的所思所为,不难发现,他那关心群众疾苦、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核心理念,无不诠释出中国共产党人 “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这种 “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依然是当前我们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大法宝,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导明了思维方向。
第一,要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宗旨观念。“自觉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前提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群众意识。”[1]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党要改善民生就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关心群众疾苦,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坚持万事民为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让各级干部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事事处处想着老百姓,才能增强改善民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
第二,树立正确的 “三民”思想。民生,是一个富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 “人”的问题。在当前改善民生中,坚持以人为本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它要求党员干部要虚怀若谷、胸襟坦荡、铁肩担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 “三民”思想;克服“官本位”思想,树立“人民公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凝聚人心的强大“磁力”,构建联系和团结人民的牢固 “纽带”,把党的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
第三,从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做到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以民为重。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当前改善民生要从就业、看病、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有关群众生活必需层面的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紧紧抓住并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当前改善民生工作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民心工程。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改善民生的思想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毛泽东在改善民生的实践中,锤炼出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重视对实际事实的周密调查,坚持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客观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和变动状况,集中群众智慧且经过审慎的深思熟虑,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用其来指导工作,而不是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第二手材料,轻率地做决定。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不唯书、只唯实的民生哲学的最好挥发。依靠和倡导这时期的这种民生哲学,不仅为后来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石。当前,我们党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仍然要提倡毛泽东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倡导他的这种民生哲学。
第一,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3]党员干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第二,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当前各种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举解决。我们要像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改善各种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那样,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落到实处。
第三,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要准确了解、全面把握各种民生问题,就要求各级干部要主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要组织党员干部经常 “走下去”,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急什么、需什么,及时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把各种民意 “收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善民生有实意、知实情、办实事、增实效和做实功。
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实现良性运行的基本价值诉求。“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老百姓的怨声就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呼声仍然会很高,甚至成为社会凸显的焦点。”[4]在当时许多人只关注生活温饱而较少思考社会公平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提出公平正义的价值主张,这不仅体现出毛泽东极大的理论勇气,而且也透射出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改善民生的重要着眼点,在毛泽东公平正义原则的指导下,不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为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有利环境。即使站在今天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毛泽东当年所领导的民生建设工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程度上,都存在某些不足,但是其公平正义的民生智慧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第一,必须完善制度,确保公平。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要确保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管理制度,还是分配制度,在公平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都需要通过纠偏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些问题相当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公平,必须引起党的高度重视。在完善制度的规范下,凸显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才不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第二,必须转变作风,张扬正义。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人而不在事。改善民生工作能否有成效,关键在于我们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于他们是否为民、务实、清廉,能否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当前改善民生同样要发扬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 “与人民同甘共苦,任劳任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廉洁奉公的作风,反对任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党内真正形成一种浩然正气。
第三,必须重视困难群体,倡导公平正义的原则。改善民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在当前的民生问题中,有的涉及社会大部分成员,呈现出普遍性;有的涉及某些困难群体,呈现出特殊性。如果只注重解决关系大多数人的普遍性问题,而对关系一些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重视不够,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必会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倡导公平正义的原则,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倾斜,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李世光.求真务实 改善民生[J].红旗文稿,2007(1).
[2]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8(1).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6.
A84
A
1673-8535(2011)02-0038-03
2010-12-28
许秀群(1966-),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覃华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