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

2011-03-19 03:18
地下水 2011年2期
关键词:宝鸡市宝鸡河谷

袁 龙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拓展城市空间,促进社会进步、产业发展、生态保持、城乡统筹、居住环境提高是城市空间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宝鸡市空间发展历程,接着全面分析了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最后在充分研究总结河谷带状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考虑到宝鸡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宝鸡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建议,从而为加快提升宝鸡市城市发展水平及整体空间功能提供借鉴。

1 宝鸡城市空间发展演化历程回顾

宝鸡市空间拓展经历了块状聚集、横向扩展及稳定、内部填充、再次横轴扩展的不同阶段(图 1)。

1.1 块状聚集时期(1937~1949)

明清时期,宝鸡为一个小县城。抗战前,城区周长也不过 3公里。随着陇海铁路宝鸡段和川陕公路建成通车后,宝鸡成为川陕和西北其他省区物资交流中心,城市日渐繁荣。受近代资本工商业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工商业内迁两大主要事件的影响,相当数量战区工业和机关团体、军事单位相继迁入,大批难民接踵而来,进一步刺进了城市发展。但当时受到经济发展规模、铁路、跨河成本等制约,城市用地主要集中在金陵河以西、陇海铁路以北的渭河二级阶地上。该时期的城市发展处于块状聚集阶段,开始出线横向扩展迹象(图 1)。

1.2 横向扩展及稳定时期(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为宝鸡城市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1国家实施的宏观发展政策和经济布局战略对宝鸡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城市结构的演进影响非常大,城市空间扩展多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和依托工业区建设职工住宅区为先导,集中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计划属性。空间扩展方向主要沿渭河东西扩展为主,沿金陵河向北、清姜河向南为辅(图 1)。

1.3 内部填充时期(1979~2000)

社会主义改革初期,由于优惠政策向沿海的倾斜,西部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失严重,外资难以引入,尤其是支撑城市经济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发展日益艰难,导致宝鸡发展势头减弱。宝鸡进入了逐渐适应市场机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城市发展的横向扩展逐步停止,而内部填充开始出现,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所增强(图 1)。

1.4 横轴再次扩展时期(2000~今)

进入新时期,随着 2000年国家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宝鸡迎来了城市第三次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这一时期宝鸡城市空间在质和量的扩展上均有了很大的突破。城区内居住和工业开始向城市边缘迁移,同时老城区局部地段也开始进行改造,城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多中心组团的城市结构初步显现。在 2001版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开始东扩南移,形成宝鸡市向东发展的格局(图 1)。

2 宝鸡城市空间演化动力机制

宝鸡市城市空间演化选择了以老城为中心、带形扩展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动因:

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作用力

自然地理特征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宝鸡市区北临高差为 150~200 m黄土台塬,南依秦岭北麓的浅丘地带,西为群山所阻,东接宽阔的关中平原。南山北塬的独特地形条件对城市用地拓展方向约束明显,城市扩展不能像平原型城市那样形成“摊大饼”扩展或者任意的“飞跃式”扩展,多年来城市均在渭河两岸的高漫滩及一级阶地上发展,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窄的带形城市形态,由此宝鸡城区目前形成了由多核心组团组成的带状城市。

2.2 城市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导作用力

宝鸡主要以工业为主导,工业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重化工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占地大、运输量大、用地集中、比例大,城市工业多集中分布。同时,随着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城市空间开始分化,老城中的工业用地逐步被商业用地置换,城市空间扩展表现为生产功能的进一步外迁和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内聚,形成较为明显的外围工业和内部服务的圈层功能结构。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应的新兴功能空间(如文化娱乐区、科教园区等)相继出现和扩大,这些未来面向区域的功能空间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新的内在驱动力。

2.3 交通引导下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的指向作用力

交通沿线蕴含着潜在的高经济性,其通过改变空间的可达性从而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改变直至地域空间形态的变化。近代陇海铁路的修建使宝鸡围绕铁路车站形成城市集聚中心和沿铁路的工业走廊,建国后随着胜利大桥、渭河大桥、世纪大桥和代马大桥的修建,渭河两侧联系加强,宝鸡演变为“一河两岸,南北并驾”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现阶段连霍高速、平汉高速、高铁西宝客运专线,关中城际轻轨等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对宝鸡城市空间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同时,在交通引导下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对城市空间演化方向也起到了指引作用。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成为一把磁铁吸引着城市空间的扩展。一个城市与另外一个城市联系越紧密,反映在交通上的经济流就越多。根据调查,宝鸡城市东部的出入口流量占各方向全部交通流量的 66.9%2,反映出宝鸡与西安连接的紧密性。宝鸡城市不断向东拓展也是在经济流指向下的自然结果。

3 宝鸡城市空间拓展策略

宝鸡受自然地形地貌的限制,目前中心城区可供选择的城市拓展方向主要为东向和北向。向东以渐进式发展为主,向北以跨越发展为主。城市空间拓展策略的制定必须在充分研究河谷带形城市空间拓展规律的情况下,通盘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尤其是要在对产业所在地的城镇密集区的考虑下进行。

3.1 河谷带型城市空间发展规律

河谷带形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主要在于城市中心区的不断扩张,城市内缘区不断建成区化,外围工业组团的形成以及外缘区的卫星城建设。城市空间扩展主要体现为轴向扩展和横向扩展。河谷带形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3.1.1 集中块状发展阶段

河谷带形城市在发展初期同平原城市一样,城市用地量比较足,表现为集中块状发展。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城市面积小、人口增长缓慢、各功能用地混杂、地域分化程度低、地形对城市限制作用小等原因,城市集聚度高,基本呈现块状特征。

3.1.2 分散组团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用地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开始分化,空间结构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城市在这一时期首先借助于城市对外交通路线发展和工业区布局向外扩张,在城市用地条件较好的河谷形成一些外展触角,它们由新居住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组成。而且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地形限制及大型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远郊建设等原因,这些触角一般以组团或者独立工矿点存在,最终导致城市逐步形成分散组团的空间结构。

3.1.3 组团填充发展阶段

河谷带形城市在分散组团发展阶段只注重经济效率,城市空间扩展相对无序、粗放,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城市空间扩展速度高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随着城市继续发展,土地逐渐有序、集约利用,带形城市各组团内部进行填充式发展,城市紧凑度上升,带形结构日趋稳定。

3.1.4 带形跨越发展阶段

河谷带形城市可供城市建设使用的河谷用地总量有限,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扩散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比平原型城市要强烈的多,必出现“跳跃”发展。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及边缘区可建设用地必将无法满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新区摆脱河谷的天然限制,进行跨越式发展,向外寻求新的城市扩展空间。

3.2 宝鸡城市空间拓展策略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通盘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尤其是要在对产业所在地的城镇密集区的考虑下进行。城镇密集区的方向就是宝鸡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宝鸡城镇密集区主要由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 -五丈原地区、凤翔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扶风县城及长青 -陈村产业片区等重要功能地区共同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同时这些地区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下与周边城市在交通和产业联系方面日趋紧密,是市域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域,成为带动市域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力量。宝鸡城市空间发展必须在城镇密集区发展框架下通盘考虑。

3.2.1 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组团填充发展为主、未来可能跨越发展

经过对河谷带形城市空间拓展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宝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集中块状发展期和分散组团发展期,目前正处于组团填充发展期,而且随着蔡家坡、眉县、常兴、绛帐等城镇的发展,沿河谷的多中心的带状组团结构城镇群已初具雏形从河谷带形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可知跨越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宝鸡也不例外。随着宝鸡和蔡家坡的发展壮大,河谷地区已难以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加之北塬城镇群(凤翔、岐山、扶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确定城市北上跨越发展的方式,进一步发挥主副城市的带动作用(图 2)。

图2 宝鸡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图

3.2.2 城市空间的网络化结构—交通建设

随着郑兰客运专线宝鸡段、关中城际铁路、麟北运煤专线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城区段改线、西宝第二高速公路、宝平高速公路、宝汉高速公路、麟北运煤专线公路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强化宝鸡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同时增强了宝鸡城镇密集区的交通联系。在此基础上,宝鸡应进一步加强城镇间的道路建设,采取开放式、生长型的空间增长模式,促进城镇密集区的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网络化空间结构能够将东西向的区域经济流与南北向的市域经济流有机结合,改变市域主副中心城市局限于河谷地带、与北部大量城镇群联系不便的局面,全面整合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图 3)。

图3 宝鸡市城镇空间发展网络图

3.2.3 城市生态网络格局——保留城镇间的绿肺

宝鸡城镇发展条件优越的区域为渭河的河谷地带(相对台塬地区),且城市现状沿河谷蔓延的惯性力量较大。所以今后发展的重点还是产业发展集中和人口集聚的河谷地区,但是河谷地区生态容量有限,在城镇集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保留城镇间的生态绿地(区域内的生态隔离带可依托河流水系、交通设施廊道和农田形成,在为城市提供生态产品的同时,可更好的保护河谷地带的高产农田),形成“串珠式”的城镇形态,避免城镇连绵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

依托渭河等河流滨水绿带、南部秦岭北麓山丘、北部台塬坡地绿化、城镇间的生态隔离绿带构筑城镇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以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宝鸡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演化轨迹,划分为块状聚集、横向扩展及稳定、内部填充及横轴再次扩展四个发展阶段,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及交通引导下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三大方面是驱动城市空间扩展演化的主要动力。参考河谷带状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以市域城镇间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建构为目标提出了宝鸡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建议,从而为加快提升宝鸡市城市发展水平及整体空间功能提供借鉴。

[1]陈玉光.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J].城市发展战略,2010(07):22-27.

[2]刘辉,段汉明等.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56-61.

[3]杨咏春.河谷型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及其机制[J].兰州大学学报,2007,43(2):20-24.

[4]袁丽丽,黄绿筠.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1):64-69.

[5]石 菘.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1):50~52.

[6]刘艳军,李诚固.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及调控路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8(6):53-60.

[7]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23(5):635-639.

[8]王开泳,肖玲.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6-122.

[9]牟凤云,张增祥等.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时空演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9(5):94-98.

[10]张党生.从“渐进式”到“跨越式”发展—茂名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7(05):63-65.

猜你喜欢
宝鸡市宝鸡河谷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宝鸡市人民医院简介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河谷里的精灵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