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3-19 03:18
地下水 2011年2期
关键词:渭南市节水用水

孔 晓

(陕西省渭南市地下水工作队,陕西渭南 714000)

1 概况

渭南市总土地面积13134 km2,现辖一区两市八县,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能源、工业和交通枢杻地带。辖区处于我国东部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的一般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冷晴干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夏季炎热多雨,气温最高,降水最多;春秋两季季风交替,水热条件时空变化较大。市辖区内河流黄河于韩城市老爷庙以上入境 ,经韩城、合阳、大荔至潼关接纳渭河东折入豫,与本市东部边界相吻而过。市辖内流程 156.6 km,控制集水面积3 635 km2。黄河龙门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385亿 m3;渭河于渭南市临渭区张义村进入渭南市由西而东横贯关中平原,流径临渭区、华县、华阴至潼关县汇入黄河,区间流长 138 km,控制集水面积5511.44 km2。据华县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 93.9亿 m3;北洛河发源于陕北白于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于白水县铁牛河以上入境 ,又经白水、澄城、蒲城、大荔县西寨东南处注入渭河,市辖河长 212公里,控制集水面积3 756 km2。壮头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8.62亿m3。

全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 8.88亿 m3,地下(潜水)水资源总补给量 15.08亿 m3,可开采量为 6.5亿 m3,扣除二者的互补重复量 3.90亿 m3,水资源总量为 20.06亿 m3。

2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开发利用难度大

首先,渭南市人均亩均占有水平低。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0.06亿 m3,人均占有量仅 388m3,耕地亩均占有量为 243m3,排列全省十地(市)第九位,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1/3和 1/4略高,同时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其次,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水、土比例失调。全市年(降水)径流量的 60%主要集中在 7~10月,且多以暴雨洪水产流为主,形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连年发生;水资源的地域变化呈现渭河以南水多洪涝,北部水少旱灾,即其中渭北塬区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市的 52%和60%,而地表水资源仅占全市的 28%;南部秦岭山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 10%,面年径流量竟占全市的 47.9%,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洪涝灾害严重。2003年 8月份由于南山 12支流倒灌,最长倒灌 7.5 km,造成华县、华阴等 6县市区 55个乡镇,56.9万人受灾,107亩农田被淹。2010年 7月 25日罗敷河又出现漫堤决口,近万人撤离,防汛形势严峻;第三,供需矛盾突出。。按照渭南市《“九五”计划纲要和 2010年远景目标》及渭南市第二次党代会讨论通过,确定的渭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提出的发展指标,对 2015、2020水平年进行需水预估,并对 2030水平年进行需水趋势展望。2015年需水量 25.99亿 m3,缺水 5.93亿 m3、2020年需水量 27.09亿 m3,7.03亿 m3、2030年需水量27.89亿 m3,缺水 7.83亿 m3。

2.2 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渭南市农田灌溉利用系数为 0.45,低于全省平均值0.54;依据《渭南市 2009年水利统计资料》显示、渭南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规模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 36%,规模以下工业重复用水率仅 2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人均用水量为 105 L/P.d,高于全省平均值,节约用水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城镇管网漏失率较高和发达国家(5%~10%),有较大差距。

2.3 水质恶化,加剧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渭南市不仅面临着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污染问题亦不容忽视。有关资料表明渭南市一些县城(市)的潜水普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蒲城、大荔等县城浅层地下水氟含量严重超标,渭南城区地下水局部地段地质构造性原生铁、锰含量超标,地下 30m深度浅层水已达到不可饮用的程度;另外依据《陕西省水资源公报》和《陕西省水功能区划》,以及有关水质监测评价资料,渭南市入境河流渭、洛河地表水总的呈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次之。汇入干流的污染物主要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和石油类。渭河下游渭南市境内河段基本失去自净能力。洛河以石油污染为主,状头断面石油最大超标5.16倍,全年水质平均为Ⅳ类。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渭南市傍河取水的质量,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危机。

2.4 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为了满足资源需求,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根据对渭南市各地貌单元典型井 1999~2009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可看出,渭北黄土台塬、沟壑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共计下降2.21m。渭河南黄土台塬 2002年以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2003年后有所恢复,后又下降,共计下降 1.76m。渭河平塬阶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共计下降 1.06m。由此可见渭南市地下水开采量相当的高,从各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埋深过程线看持续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详见渭南市分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统计表、渭南市分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埋深过程线。

表1 渭南市分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统计表(1999年 ~2009年)

图1 渭南市分地貌单元地下水位过程线

2.5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适用资源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务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的管理,“多龙治水”,职责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为浪费。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首先要正确区分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两个不同的概念。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有 20%~40%,节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我们必须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提高水利产业科技含量,农业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应鼓励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次数,生活用水设施采用先进节水措施等。

3.2 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配。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汛期加强回收、截流地表水进行回灌等措施涵养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配。

3.3 加强对水资源工作统一领导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行政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多龙管水的状态,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4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

回用水、低质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从而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3.5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渭南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

首先,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

其次,水资源市场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第三,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成本中用水成本不及 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第四,正确处理供水、用水、节水间的关系,使用水效率与成本密切联系,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渭南市目前水资源面临的资源量严重匮乏,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管理体制不顺,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要使这得到彻底的改善,应采取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等措施,促进渭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渭南市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