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化道起源较深的肿瘤,过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一直是“鞭长莫及”,唯有通过外科手术来切除病灶。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刘冰熔教授勇闯禁区,大胆对ESD术式改进和创新,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并在临床上积累了20余例成功病例。前不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第18届欧洲消化疾病周学术大会上,刘冰熔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受邀做专题报告的专家。
据了解,ESD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日本医师在世界上首次应用,由于ESD术操作难度大,其切除深度仅仅局限于黏膜全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等胃肠壁的浅层。对于起源较深的肿瘤(来源于固有肌层),此法则难度甚大,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会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使得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对此,刘冰熔教授率先提出了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MD)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临床,使内镜下切除起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成为现实。
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内镜治疗过程中被动处理消化道穿孔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免于外科手术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