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2011-03-19 14:49张晓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有形本质理论

张晓荣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浅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哲学内涵

张晓荣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教育技术;本质;哲学内涵

1 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教育学科,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仅有定义是不够的,因为在教育技术工作中,只论现象而不论本质的观点和做法还广泛存在,致使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缺乏目的性和深刻性。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果不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技术的

作为属于技术范畴的教育技术,从哲学的角度也相应的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的有形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把物化形态的技术应用于教育,借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无形技术主要指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

教育技术的无形技术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经验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经验形态的技术是指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总结和应用的经验、技能等主观性的技术要素。知识形态的技术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和技术理论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这种技术要素是教育技术实践活动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对客观的教学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它的主要特征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包括规则、原理、策略及方法等因素。知识形态的要素是无形的,并不以一定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主要是一种非物质性,具有抽象性,甚至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技术要素。在教育技术中,没有知识形态技术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在大力充实教育技术中有形技术的同时都日益重视并加强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

经验形态的技术与知识形态的技术2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与有形技术的应用有密切联系,而后者则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把握的活动和结果;对前者的积累达到一定量并加以抽象系统化后可成为理论,后者对前者的产生和积累有着调控、定位和指导的作用。当人们谈论技术时往往容易忽视经验形态的技术的存在,或是将它们简单地归结到理论的范畴。其实在教育技术活动中经验形态的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连接的重要环节;知识形态的技术既与经验形态的技术有密切联系,也与有形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经验形态的技术是产生知识形态技术的基础和前提,知识形态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丰富完善经验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是产生无形技术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无形技术是有形技术发挥效用的保证。由此可见,构成教育技术的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要素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2 从哲学角度把握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张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其在教育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该在认识教育技术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这2类技术本质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把握住2者的张力。

目前有一种趋势,教育技术仅被看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工具,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购置、轻开发应用和人才培养,以至于有些人似乎认为学校拥有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便实现了教育的技术化,忽视或漠视人和教育对有形技术的产生、发展以及调控等方面的作用。这种片面的夸大教育技术的有形技术的做法容易在哲学观上导致“工具至上”的理念。的确,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进一步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实际上,在探索教育技术的本质时,关键不在于使用什么设备和工具,而在于怎么使用和为什么使用这些设备和工具,所以无形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主导性的要素。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伴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革新,新媒体不断涌现,教育技术的经验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若追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源头,我们会发现在西方教育不断技术化之时,首先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展开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并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总结出程序教学理论和强化理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教育技术是在教学实践中孕育,在学习和教学理论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所以,强调人在教育技术中自身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过分地强调无形技术而忽视有形技术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面对以上2种极端的教育技术观,从哲学的角度把握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张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教育技术的有形技术,我们应持一个客观、理智的态度,既不盲目夸大其作用,也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更不能将工具手段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而是在人、工具、技术,以及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既充分看到工具手段尤其是教育技术工具对人和教育发展的重大作用,也要充分看到人的素质、思想观念以及教育体制对工具手段的反作用。无形技术和有形技术体现在教育中的关系实质是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统一起来,和谐起来,给有形技术以人文主义关怀;同时在无形技术中体现科学精神,这就是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张力的基本纽带。事实上,对有形技术的正确使用,也确实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可以使教师从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对学生心灵本性的关注;而这种技术自身要想得以顺利发展,则必须遵循正确、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教育领域内必须崇尚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才能最终使教育为人类服务,促进人类的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古代,当人们凭借体态语言和口语进行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教育的方式只能是口口相传;随着口头语言的不断完善和文字的出现,教育的方式才得以发展;到了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使得教育技术从一般教学论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笔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揭示教育技术的本质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是由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结合而成,以无形技术为内核、有形技术为外显层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若将其进一步细化,它又是以无形技术的经验形态的技术为核心,知识形态的技术为中间层构成的。因此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分析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把握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张力,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统一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上述分析表明,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不只是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应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不只是教学的局部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整体上改革教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其理论基础不断完善的过程,并通过不同的研究对象、运用的概念和学科名称的更替而表现出来,其理论的核心轨迹就是时代哲学和科学价值的取向。教育技术本质的每一次扩充,都会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的改革等。目前,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所凭借的根本手段。为此,各个国家都在加紧制订策略和措施,而在对教育技术的本质进行哲学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的策略和措施更具有说服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

G40-03

A

1671-1246(2011)06-0068-02理论和实践进行辨证的、本质的思考,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其生命力就会减弱,所以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本质进行一些分析。

猜你喜欢
有形本质理论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未定义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