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燕
(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00)
中专学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
王红燕
(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0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学生体质发展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中专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加强与体育课的联系、完善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及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策略。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了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为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引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氛围。那么,在具体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时,如何才能保质、保效长久地实施下去呢?经过调研,笔者发现要使活动不流于形式,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有待于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在阳光体育运动计划颁布后,我国各地市的学校就根据市教委、体育局的“体育工程推进计划”开始实施,其中中专阶段保证每周两节体育课,另外各学校按规定也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但许多学校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上体育教师的配备还不足,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却并没有真正采取措施,除了每周两节体育课能正常开展外,其他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很不乐观。据了解,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初期,许多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亲自参与运动,但时间一长,由于没有长期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实施人员,以及在有限的比赛场地、设施等方面原因,仅靠体育教师短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并在工作之外组织起全校的课外体育锻炼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此,有一部分学校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2.1 学生体质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2004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这一现象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小学生三成,初中生六成,高中生接近八成,大学生八成。天津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的学生身体素质甚至已经降到20年来的最差水平。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感到震惊和不安。这就迫切地需要将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地实施下去。
2.2 家长的需要
当社会的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对自身和家庭的健康问题上来,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孩子健康的需求。据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居民85%以上将健康价值观念放在各项价值观的首位,而过去被人们推崇的权力、冒险、追求卓越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面对当前的考试制度,家长们希望国家能够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现行的评价体制,为孩子的健康着想。那么,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实施将会受到众多家长的欢迎。
2.3 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压力及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使人们产生心力疲惫、焦虑等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不适,人们求助于体育活动,希望重新寻找回生活的活力。人们需要有一个能够终身进行锻炼的项目来保证其健康的体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实施正好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每天的体育运动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1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
阳光体育运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之一是时间保障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要把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程总表和各班课程分表,要求教师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任何人不得私自调课,需要调课必须经教务处统一调动。如发现私自调课的教师,学校要严肃处理。教师及时了解阳光体育运动信息,以便灵活变动活动项目,同时,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还应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不定时地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3.2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实就是鼓励学生走向操场,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紧密相连,可有效地促进运动项目的熟练于掌握,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课是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兴趣的主要渠道,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现阶段许多学校体育器材的缺乏,很难使体育教师有效实施课时计划,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保证体育器材的到位情况,以利于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使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
3.3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可利用校广播台、橱窗、宣传栏、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小组,通过体育活动、竞赛等形式进行校内或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3.4 完善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及教学评价制度
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体育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开发校本教材,并结合校内外、社会媒体、自然环境、社区、家庭等资源来开发课程资源,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学校领导及老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如对教师的奖励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和技能掌握状况等,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动力,从而来保障阳光体育运动能够长效地实施下去。
阳光体育运动在各个学校若能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长效地实施下去,那么它将会在推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国家的经济等发展上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1]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Z].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函[2005]6号.
[3]陈志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有效体育教学目标[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G807
A
2011-05-07
王红燕(198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