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霞,贺卫兵
(萍乡市图书馆,江西 萍乡 337055)
萍乡地处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接壤。萍乡不仅有古朴的傩文化和以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而且有以武功山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文化和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萍乡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及采茶戏、春锣、傩舞等地域文化,颇具特色。萍乡地方文献在萍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咨询作用。
为了传承和弘扬萍乡地方地方文化,作为收藏萍乡地方文献的机构,萍乡市图书馆(以下简称萍乡馆)加大了萍乡地方文献的收藏力度,早在1959年萍乡馆就成立了地方文献工作室,安排专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广泛采集各类地方文献。目前,萍乡馆建立了“地方文献专藏”书库,该库已有各类地方文献6300余种,共 9500余册(件),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手稿、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涵盖了现代文献的大部分载体类型。如收藏了1784年编修的《萍乡县志》以及后来编修的《昭萍志略》、《萍乡市志》等,还收藏了 《萍乡日报》、《萍矿工人报》、《萍钢报》、《萍乡社会科学》等地方报刊历年来的合订本。其他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如萍乡市档案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萍乡市博物馆、萍乡市委党校图书馆以及萍乡各县(区)图书馆均收藏了一定数量的萍乡地方文献。
萍乡古有“吴头楚尾”之称,历史上为傩文化发达之域,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将军为傩神的别称)之称。时至今日,傩文化三宝(傩面具、傩舞、傩庙)遗存仍然极为丰富。近千枚形态各异的古傩面具,120多折色彩神秘的傩舞节目,48处建筑风格独特的古傩庙,展示着萍乡傩文化奇异的风采。据考证,萍乡傩文化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萍乡傩庙和木雕傩面具在唐朝就已经出现,而且萍乡的傩庙遍布全市各地。
萍乡傩以其历史之悠久、形态之丰富、风格之独特、韵味之古朴,引起了国内外傩学专家的广泛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的专家和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专家、教授来萍乡考察,对萍乡丰富的傩文化遗产表示惊讶和钦佩。2006年,萍乡傩舞表演团远赴韩国、毛里求斯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的称赞。同年,萍乡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些年来,傩文化的研究悄然兴起,各种相关的专著、专辑、文章、图片、画册等文献资源层出不穷。这些资源无疑是萍乡地方文献收藏与开发的重点。
宗教作为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早在古代社会就与我国灿烂的华夏文化相交融,并留下了丰富的史料,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地区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传入最早,源远流长,四海驰名;天主教和基督教则是近代由外国传教士传入的。
据史料记载,佛教是在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2年)传入萍乡的,至唐宋时期臻至鼎盛。唐代中国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的再传弟子乘广来到萍乡杨岐山,创建广利禅寺。北宋年间,方会禅师住持杨岐弘扬佛法,改广利禅寺名为普通寺,创立杨岐宗。南宋初,当杨岐宗发展到大盛时,就开始传入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萍乡佛寺除普通寺外,著名的还有城南的宝积寺、金轮寺,芦溪县的圣岗寺,莲花县的楼觉寺,高坑镇的浒泉寺等。
道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长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本土之中。相传三国时葛玄、西晋葛洪祖孙先后来到萍乡武功山修身炼丹,至今尚存于武功山顶的葛仙观仍然香火旺盛,武功山也成了“神山”、“仙境”。萍乡著名的道观还有位于市西郊的横龙洞、上栗县的瑶金山等。
历史悠久的宗教活动不仅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也遗留了不少具有地方色彩的文献资源。多元化、颇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信息资源既是我们收集的重点,也是开发利用的着力点。
萍乡大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为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萍乡人民,吸取多方面的文化营养,在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例如:形成于明代的萍乡采茶戏极富民间风情,1997年现代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先后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轰动一时;兴于明清、盛于民国、流传至今的萍乡春锣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和听众的喜爱;萍乡民间灯彩中一枝独秀的芦溪缩龙,国内罕见,堪称萍乡一绝;已有一千余年历史的萍乡农民绘画艺术独具一格,质朴纯真,作品远销海内外。
丰富的艺术活动带给观众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有关艺术活动的图书、图片、唱片、VCD、DVD等文献信息资源,是地方文献挖掘利用的关键点。
萍乡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22年9月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震惊中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创造的唯一的成功范例。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萍乡人民义无反顾,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7900名,未留姓名者不计其数。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为后代积累了宝贵的财富。随着红色文化研究的不断升温,有关的研究成果如专著、影视作品、文集就成了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的重心。
萍乡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文风鼎盛、英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例如:晚清政治活动家、著名爱国诗人文廷式;清末历史学家李有棠;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兵工专家吴运铎;化学家吴学周;地理学家陈述彭;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喻宜萱;作曲家黄海怀。他们的著述、回忆录、文集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理应是地方文献收集与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
我国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如流动书箱、临时服务网点等形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省、市图书馆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年来,萍乡馆充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延伸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萍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广大民众的地方文献意识,萍乡馆于1991年开始,积极筹措经费,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创办了 《萍乡读书报》、《萍乡文史知识》、《萍乡人物》等内部刊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萍乡市的历史、现状、知名人士及萍乡馆地方文献收藏情况等。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萍乡地域文化,萍乡馆不定期地将所编上述内部刊物免费发放给全市民众阅读,并向全国各地的萍乡籍知名人士和萍乡籍海外侨胞赠送了这些极富乡土气息的读物,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社会影响广泛。
萍乡馆保存的近8万册古籍和1万余册民国文献中,就有4000余册的地方文献。这些文献绝大部分已经超过了版权保护期。为进一步加大馆藏地方文献的开发力度,萍乡馆在办馆经费不足和办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2008年与北京三希堂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复制出版了馆藏清末重彩工笔画《西游记》300幅,在海内外公开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萍乡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今后萍乡馆将继续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将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古旧地方文献进行复制出版,借此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读者的需求,萍乡馆将馆藏地方文献按专题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目前萍乡馆已建立了“萍乡市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今后,萍乡馆还将建设“萍乡傩文化数据库”、“萍乡红色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使萍乡地方文献成为便于检索和复制、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文献,为读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为了深入宣传萍乡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作用,萍乡馆定期组织人员编写有关专题讲稿,制作专题光盘,走出馆门,主动到全市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城乡社区、部队等单位,开展“萍乡地方文献精品展”、“萍乡市革命烈士事迹展”、“萍乡市知名人士事迹展”等展览以及举办“萍乡历史文化知识讲座”、“萍乡傩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学生、城乡居民和部队官兵展示萍乡历代志书、名人著作、文史资料等,为他们讲解萍乡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了解萍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家乡的历史知识及名胜古迹。展览和讲座受到城乡居民、学校师生和部队干部战士的欢迎和好评。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对于构建图书馆延伸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江西省文化厅和江西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萍乡馆已经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萍乡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本馆网站,并借助萍乡市现代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萍乡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将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特别是地方文献资源传送到全市各个角落,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数字资源服务,使基层人民群众能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广泛开展延伸服务、努力构建延伸服务体系是各类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应对网络挑战的必然选择,开发和利用各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开展延伸服务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
[1] 唐湘萍.话说萍乡[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2] 黄爱国.红色萍乡[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 陈菲.人文萍乡[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 危远辉.古傩萍乡[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 李果.延伸服务:界定·意义·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75-77.
[6] 周佳兵,韩梅.沈阳市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几点做法[J].图书馆学研究,2009(3):71-72.
[7] 贺卫兵.萍乡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及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