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晶
(河北农业大学 团委,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和积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是高校校园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布局和规划、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课外体育和科技活动等,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层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学校发展目标、校园学风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等,是校园文化的保证。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向使得学生的家庭收入差距拉大,在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大学生中谋求一个和谐的氛围,努力缩小差异面、扩大共同点,是对高校育人观念、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一个挑战。其次,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采用国家、社会、个人分担办学费用的方式,虽然学生家庭所承担的学费只是学生培养总费用中的一部分,但形成了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对和谐校园文化的传承产生不利影响。再次,有些高校过分注重功利主义,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价值,如果处置不当,将破坏校园的和谐氛围。最后,就业市场理想岗位的紧缺,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间的矛盾,加剧了学生的焦虑感,也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形成阻力。
校园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趋势,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根据一项调查,我国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报纸、人际传播、电视,其中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和报纸。非主流文化的传播给校园建设注入了活力,如网络文化给学生了解社会和世界洞开方便之门,弥补了学生缺乏社会交往机会而产生的空白,但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可低估,互联网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虚拟网络往往充斥着不健康的价值观,由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仍然不够成熟,网络传播的非主流文化极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出现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情形,极易造成不良后果,给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随着大学校园开放性的扩大,一方面能给大学带来“学术激荡,兼容并包”的自由学风,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大学校园的防御性,崇尚积极向上、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潮的冲击,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当今信息电子时代,网络成为了校园文化受到外来不良文化冲击的一条重要途径,网络上各种不良、不健康的内容,极易动摇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体系,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高校扩招在为更多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学生数量增加了,但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却下降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品质的下降。同时,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不少学校不得不重新征地,建设新校区,无暇顾及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此外,由于大学扩张,造成了毕业生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将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当作自己今后就业的筹码。
相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教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和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能够而且必须对学生群体文化给以指导并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但是,随着教师职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教学任务、学术研究被他们视为日常工作范围,而缺乏对学生活动、社团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在思想导向性及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上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教职工对校园文化的误解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引导和教化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应有的更新方式;注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或政治性,相对忽视了其间有机的结合;注重校园文化对外的开放与接纳,相对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没有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层次和要求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育人功能也不同。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有主有次。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校内与校外,以校内为主;教师与学生,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不同层次中,以中高层次为主。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位,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首先必须在认识上达到对校园文化的正确认识,但是现阶段,还存在认识误区。如:有的高校过分地看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有的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有的高校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其次,在我国一般都认为学校危机潜伏和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普遍缺乏危机管理制度。其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千差万别,部分大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等原因而产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和行为偏差等现象。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甚至有的学生还面临着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很容易引发危机事件。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坚持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下,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收益,而且能使所有员工受益。
网络时代产生了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使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给校园文化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正确分析和对待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引导利用,才是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发挥网络的调适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网络强化校园精神,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对于出现的大学城的新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取文化移植的新方法,这是解决校园文化传递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可分为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直接移植如有形物的校园文化,包括建筑物风格、建筑物的服饰、园林、校训标志、师生行为规范、设立社团的分支机构服饰、园林、校训标志、师生行为规范、设立社团的分支机构及社团活动、各种典礼等等。间接移植如价值观念、常识性的观点、话语方式等等,它突出特点表现为感染与暗示、模仿与从众等潜移默化的方式,往往通过校区之间的交流加以实施。校园文化移植在内容方面分为具体的移植和抽象的移植。具体的移植是指通过特定的专项的方式实施,抽象移植是指通过学校在新校区的各项运作而体现出整体性和普遍性的校园文化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