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古文物资源提升滦河下游区域旅游竞争力

2011-03-18 15:48伍长云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滦河考古文物

伍长云

(1.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各地旅游竞争加剧,旅游竞争力成为区域旅游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宏观方面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要素构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其中,文化成为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基本共识。本文以渤海北岸的滦河下游为例,试从考古文物旅游资源这一微观层面,对其提升旅游竞争力的价值、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文物旅游与考古旅游

1. 文物与文物旅游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是一种历史信息的载体,能从不同侧面见证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当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状况。随着岁月的流失,文物的价值愈发显得珍贵。而且,能够保留至现在的文物基本都蕴含着地方历史的独特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开展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

中华文明五千年,文物资源极为丰富,自我国旅游业兴起以来,全国各地都借助文物旅游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旅游开发,甚至出现了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专线和旅游景点。一个地区的文物资源禀赋和开发程度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凡是文化旅游取得的成功的旅游地,大都与其独特文物资源的开发息息相关,如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十三陵,西安的秦始皇陵。

2. 考古与考古旅游

对一般公众而言,考古历来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当这种方法和手段与旅游消费相结合的时候,考古旅游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狭义地说,只有涉及考古田野调查、发掘、研究及其有关的旅游活动,才能称之为考古旅游。

上个世纪,考古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诞生。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已成为新兴的专项旅游。据载,2006年欧洲参与考古旅游的人数已经比1999年增加了3倍[1]。在我国,虽然真正的考古旅游还未出现,但近年来媒体、公众、政府参与的考古活动时有发生,几乎都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考古旅游市场的需求。

3. 文物考古旅游的特点

(1)体验性强

文物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时代、文物本身具有的特征以及蕴含的历史信息,是不以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可以说,是人类所能够取得的那个已经过去时代的最为真实的要素。文物旅游能让旅游者产生一种直接凝视、触摸、对话历史的感觉,相对历史文字枯燥的描述、历史电影易逝的视觉感受,其体验要本真、强烈得多。

考古田野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现、获取文物遗存信息的一种方法;考古发掘是对埋藏文物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勘探和文物挖掘;考古研究是借助各相关学科对考古调查和发掘得来的资料进行历史面貌和信息复原的研究。考古旅游既有来自对文物的直接体验,还有来自亲自揭开历史面纱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可以说,其体验强度甚至要大大超过文物旅游。

(2)文化地域性突出

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信息不发达,各区域相对封闭,有的地方文化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近现代以来,由于信息接触频繁,很多地方文化逐渐消亡,各地文化同一性态势越来越明显。文物考古资源是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与现代文化相比,文化地域性、乡土性要突出得多,更受旅游者的青睐。

(3)教育内涵丰富

由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文物一直被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重要的教育第二课堂。相比课堂教育的严肃、被动、静止和单调,文物旅游这种形式则显得轻松、主动、动态和丰富得多,教育过程更为有趣,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考古旅游中所涉及到无论是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还是考古相关研究都是内涵更为丰富的实践教育,既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培养和体验,而且往往还和历险、猎奇体验结合在一起,这种旅游如果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无疑会对其一生的科学研究、人生经历都会有深刻的影响。

当今旅游体验化、教育化、个性化、深度化需求越来越突出,考古文物旅游是吻合旅游诸需求最全面的专项旅游。

二、文物考古资源对提升旅游竞争力之价值分析

1. 文物考古资源是塑造地方文化旅游形象的本底

由于文物和考古资源是地方延续文化的积聚,是一地的文脉和象征,地域色彩浓厚,如中国的长城、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这些都是区域文化旅游形象的代表,吸引世界无数旅游者纷至沓来。在信息高度繁杂的社会,旅游形象已成为吸引游客前来的主要动力,鲜明的文化形象一直是区域旅游竞争力最重要砝码。旅游形象是否塑造成功是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凡是成功塑造的文化旅游形象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以考古文物资源作为地方文化旅游形象的本底。如北京: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山东:齐鲁神韵,山水豪情;河南: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功夫源头等成功的旅游文化形象,无不都以地方文物资源作为旅游形象的本底。如果非要无中生有,强力为之,虽冠以美誉,但因缺少生命源泉和文化认同,最终只能停留在纸上,难以流传。

同时,在深度开发考古与文物旅游的过程中,必能促使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其文化旅游形象提炼得更鲜明,从而有力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2. 文物考古资源是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

特色旅游产品是决定区域旅游的竞争力高低的重要砝码。山水旅游资源来自于自然禀赋,由于地理因素的同一性,自然资源往往容易趋同,而文物还具有特有的地域文化个性,而且年代越久远,个性越强。因此,相比山水资源,考古文物资源更有旅游竞争力,是开展特色旅游的优势所在,散布在山水资源的文物考古资源更是提高山水旅游品质的关键。

文物考古资源是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特色文化在我国是广泛存在的,但开发的状态参差不齐。有些地方,低级恶俗开发,不是增强吸引力,反而自毁资源。凡是文物、考古资源得以科学规划、深度发掘、彰显特色的旅游地,就能增强旅游吸引力,区域旅游竞争力相对也较高。

三、开发滦河下游考古文物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1. 文物考古旅游资源丰富

滦河下游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现存文物相当丰富,截至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束,唐山市已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重要石刻及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地等文物点1 314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市)级保护单位近百处。全市收藏文物标本4万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 000多件[2]。

自从1952年起,滦河下游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活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大规模的考古活动有爪村、孟家泉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西寨、东寨、安新庄等新石器遗址的发掘;几次大型文物调查和长城考古调查。唐山濒临渤海,新石器文化极有可能起源于曾经的陆化黄渤海平原[3],滦河三角洲海岸线、旧石器遗址包含了诸多古环境、古气候信息[4],可开发出有关水下考古、环境考古等有价值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滦河下游考古文物旅游的开发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滦河下游考古文物旅游市场前景较好

考古文物旅游市场属高端专项旅游,对市场的要求较高。滦河下游区处于“环渤海旅游区”的核心区,为国家发展的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一,考古文物旅游的发展在政策上必然获得支持;滦河下游区位于津冀都市经济区内,经济发达,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密布,且都市人口密集、文化教育素质高,潜在的高端客源市场相对较大。滦河下游成为研发考古文物旅游最好的潜在区域之一。而且,此专项旅游在滦河下游地区一旦成功研发,将是文化产业与旅游紧密结合的范例,也将对其他专项旅游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地方旅游产品和旅游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 滦河下游深度开发考古文物旅游的契机

唐山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力争经过五到十年,努力把唐山建成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为实现这一目标,确立了六大战略重点,着力打造七大主导产业链,文化旅游被列为七大主导产业链之一。目前,唐山已真正树立起文化是魂、文化是根等理念,正在加紧建设唐山文化名城,期望依靠文化强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挖掘、利用滦河下游区的考古文物旅游资源,是培育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形象的必要和重要途径之一。

四、利用考古文物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1. 加强对考古文物资源的基础研究

第一,开展地方考古文物研究。对考古文物资料进行详尽的综合研究,使各时期、各遗址文化其在旅游规划中应占有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并将其学术研究难点、讨论的焦点和历史上的谜点公布于众,引发大讨论,既能营造文化氛围,激发研究深度和广度,也能吸引潜在游客。

第二,培养本土文化旅游人才。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知识,不能认识到文物的价值,揭示不了文物的内涵,找不到科学利用文物的途径,在开发中可能会造成文物的浪费和损坏。

2. 挖掘、彰显考古文物的历史特色

特色堪比旅游之生命,滦河下游的文物考古资源由于易受到京津、环渤海同类资源的屏蔽,彰显特色显得尤为重要。长城在我国延续范围较广,开发点较多,旅游开发容易缺乏新意。目前,滦河下游开发的白羊峪、青山关等长城旅游虽抓住一“野”字,但旅游体验仍然缺乏深度,静有余而动不足。长城沿线考古调查、士兵戍边体验等深度旅游项目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滦河下游现有旅游景区比较散、小,空间结构不够合理,通过遍布各地的考古文物资源的组合开发,可以扩大集群效应,增强旅游竞争力。不论是和其他人文类旅游资源还是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组合,都要通过对滦河下游区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研究,考古文物旅游不论是附带旅游项目,还是主题旅游项目,都应该以体现本区域的历史特色为原则。

3. 积极研发现有景观的深层次内涵

对考古文物资源要进行深入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旅游研发。每种考古文物资源都代表了独特的历史,都有独特的文物或遗址作为载体,既要从研究上从分揭示其内涵,又要结合旅游的体验、教育特点来进行开发。例如西寨遗址,是滦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大量使用两侧砸出缺口的河卵石作为简易网坠是文化特点之一,可以结合滦河下游仍然发达的渔业,开发“过一天古代渔民生活的旅游项目”。

清东陵、长城等文物资源,环渤海、滦河下游等考古资源都有进行高学术水平、高艺术水平的“包装”的空间,景观的知名度和社会价值将进一步提高。

4. 探索开发文物考古资源的旅游新功能

旅游资源的范围已日益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科技进步、旅游需求发展,各种资源随时都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对考古文物旅游资源的研发,要结合社会发展、市场需要,提前进行旅游新功能的探索研究。滦河下游的文物调查体验、环境考古体验和水下考古体验等专项旅游随时都可能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滦河考古文物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文物的栖息之地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三星堆考古解谜
让滦河流域水量丰、水质好、生态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
“考古”测一测
美丽河北之滦河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