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
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 宜兴414222
浅谈中华神兽与宜兴陶瓷堆花装饰的运用
刘俊
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 宜兴414222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繁花似锦的唐朝盛世,至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中华名族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名族孕育出了浓郁的文化底蕴。
神兽作为中华文明的产物,是民族的象征,是精神的寄托,不是具体的形象,无所谓好坏之分,是民间艺术家对自然界中的走兽进行美化、神话后的艺术形象,是人类虚化出来的,是人类理想化的神物。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陶文化,也是中华名族的一块瑰宝。早在8000多年以前,已经出现少量纹饰、器形简单的彩陶;从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化;夏、商、周朝时期的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秦汉时期秦砖汉瓦;隋唐朝时期的青瓷,白瓷的烧制;唐朝时期的唐三彩;五代十国时期各类名窑的出现更把制陶业推向了鼎盛时期。每个时代的制陶的发展史都蕴藏着从古至今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而在陶瓷史的发展中宜兴均陶也有着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一面。其始创于南宋,此时的堆花装饰技艺已在当时的日用粗陶中体现,技法虽然稚嫩,但已初具雏形。在明末清初均陶堆花开始兴盛,发展,其技法慢慢走向成熟,并且其制作的日用陶器在民间和宫廷都得到广泛的使用。民国至今,宜兴均陶堆花在不断的摸索中完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作为一个陶瓷从业人员,从事均陶堆花工艺多年,发现在宜兴均陶堆花的装饰中,神兽题材的堆花制品中也颇为常见。所以勾起了对古代神兽和均陶堆花制品之间关系的学习和探索。
中国古代神兽可分为4灵、4神、4凶。4灵: 为麒麟、凤凰、龟和鹤;4神: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凶:为混沌、穷奇、梼 杌、饕餮。其中白虎、玄武、朱雀、青龙与勾陈、腾蛇被誉为上古六神。此六兽在中国的占卜术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奇门遁甲及六爻两门术数。从夏商时期神兽就在彩陶、青铜器的装饰中被运用。到西汉时期,神兽的形象开始日趋丰富,神兽的种类开始增多,神兽造型在汉代运用颇为广泛,石雕、玉雕、黄金配饰、铜器等艺术品中都经常出现神兽的造型,特别是汉代的瓦当中的四神最为典型。自汉代以后,中国神兽造型越来越浪漫,富有想象力,种类和造型也更丰富。如白泽、獬豸、角端、鲲鹏、螭虎、龙之九子(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赑 屃(bi,xi)、 螭吻(chi,wen)、 蒲牢(pu,lao)、 狴犴(bi,an)、狻猊(suan,ni)、饕餮(tao,tie)、睚眦(ya,zi)、淑图(shu,tu )、貔貅(pi,xiu)等等。这些具有典型特色的神兽,在各个时期都被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是人类吉祥的象征,更有些代表了皇家的权力的象征。在明清时期,神兽更多的运用到了陶瓷艺术品中,更有出现在漆器、家具、玉器等艺术品中。而在均陶的堆花制品中运用神兽造型的的陶器,在宋元时期就已经有简单的雏形,开始艺人们用简单的走兽来装饰陶瓷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人们富有创作性的想象力,开始有简单的神话色彩的均陶堆花制品,就出现了简单的神兽造型。到了明清时期,宜兴均陶开始兴盛发展,制作工艺也走向成熟,釉料也更丰富具有特色,并且其制作的日用陶器在民间和宫廷都得到广泛的使用。带有神兽的均陶制品主要被运用在三个方面:一、带有神兽造型的堆花制品被大量用于皇家园林以及皇家陵墓的装饰。以龙、凤、麒麟等为主,特别是龙的造型,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它是中华名族的图腾,也是皇家权力的象征。二、带有神兽造型的堆花制品在民间有着吉祥的寓意和驱邪的作用。在民间堆花制品大多被制成日用品,例如花盆、米缸等。三、带有神兽造型的堆花制品。在我国的佛教制品中颇为盛行,如花盆、花缸、寿缸(又名“和尚缸”或“坐化缸”属于佛家的一种专有陶瓷寿器,它是文化习俗和宗教意象的产物,也是宜兴制陶人为佛教文化创造的专用陶器)。
发展至今带有神兽造型的堆花制品,更为丰富,也脱离了封建皇朝的束缚,各类神兽造型被大量的运用到陶瓷器皿上,堆花艺人们在继承了传统的堆花手法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使得堆花手法不断增进更为完善,神兽的造型更为生动,釉色更为夺目。作为一个堆花从业人员,也试着去创作一些关于神兽的堆花制品,在查阅了一些历史文献后就取材了玉麒麟与三足金蟾两种神兽做为两个题材。其中一件作品《金蟾折贵》查阅了两个典故:一、相传在古时后有一名仙人叫刘海,降妖除怪为民除害,他收服了很多妖精,其中一个心肠不是太坏的妖精,被刘海打回原形,原来是一只三只脚的蟾,这只蟾蜍在后来的日子,跟随刘海,伏妖助人,而刘海喜爱布施金钱给一些贫苦人,所以三只脚的蟾蜍亦有使人钱财转富的能力,所以后人在屋里摆放三只脚的蟾蜍,把蟾蜍作为旺财的神兽,择其时日,选准方位,其效果灵验无必;二、自古以来就有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传说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而今天的玉蟾蜍作为一种装饰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他不仅有装饰作用,还可以避邪、招财。玉蟾蜍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它的头朝门可以为您吸财,在它的尾部压上钱,代表可以双倍的为您滚财。人们通常把蟾蜍叫金蟾,古语讲“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综合上述两个典故,结合堆花技法,选取陶瓷器皿,制作了此作品。作品主要运用了拓、揿、搓三种堆花手法:
拓:操作时,指势运用与上述拇指和腕力运动规律的要求一致。拓开运行前,首先要根据坯体上画面的大小决定色泥用量,一般夹拿用是方法,用眼睛的目侧与拇、食、中三指夹拿时的手感而定;然后用拇指搓圆拓在坯上。在拇指运行拓开时应注意用力均匀,不能不均匀地来回摇摆,均匀拓开的平行面,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有生动感。来回摇摆会造成画面凹凸不平,边沿毛糙,线条无清晰度。拇指拓开的用力一般为向前拓开为重,回转时则轻,色泥的干湿度与拓开时用力具有一定的关系,过份干燥的色泥在坯体上不易拓开,甚至会造成堆积、呆滞,待坯体干燥收缩时画现易出现脱落现象。用泥过湿会出现粘拇指,虽然能拓开画面,但会产生色泥露底,一般色泥干湿度调配在拓时不粘指,搓时不断裂为宜;
搓:在堆花装饰中起线的作用,一般用于花卉的筋、干,飞禽走兽的翅、尾、足部。操作手法用右食指与中指在左手心相对方向来回运转,搓时用力要均匀,不均匀的搓动会出现粗细不一,容易断裂;
揿:是在画面形体的点、线、面中,用平表现点的。如飞禽走兽的眼睛、斑点,花卉的花蕊、草虫及其他点缀的装饰。但也常用于增加色泥和坯体的结合力度,使画面不易从坯体上剥落。在装饰中起加强画面牢固的作用,手法用拇指与食指按点的大小捏搓成所需的形,按在所需的装饰点位。按压时必须在坯体表面有湿度的情况下,在画历面容易脱落的较厚部位、尖端部重复按压粘紧。干湿发白的坯体不宜按压,避免面面断裂。
作品运用了堆花基本的手法来体现金蟾的动态感和吉祥祥瑞的寓意。用无釉色,亚光的质感突出了他的造型艺术,使得我对神兽和堆花的关系有了更深入飞了解。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中华陶瓷艺术与中华神兽艺术的无限奥妙和魅力,使我觉得作为一名陶瓷从艺人员,我们更有责任去探究和学习这门艺术,将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