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娟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09)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学科不断调整,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环境、用户群和读者需求的巨大变化,其文献资源建设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并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2006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工大馆)为了迎接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要求,其文献资源建设以数量为重。而随着学科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已初见成效。
南工大馆在优化馆藏纸本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建设资源的多渠道模式。南工大馆经过调研,结合即将建设的文科图书馆的馆藏需求特点,将OA(Open Access,开放获取)资源建设融入文科馆建设方案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本馆资源的有限性。
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中外文图书的采购品种,南工大馆在外文图书采访中加大了国际赠书的选购力度。例如,邀请相关院系老师去教育部指定的国际赠书转运站选书,大大提高了外文图书的收藏比例,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外文文献资源保障。此外,南工大馆还提高了中文图书现场选书频次,如参加全国书展、南京书展,到书商的仓库进行现场采书等,弥补了订单选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书目不详、品种有限),提高了图书的采访质量和学科覆盖率。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以读者需求为目的,以读者使用习惯为出发点,从各类型的文献资源采购比例到资源加工环节的调整都应更加重视读者需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南工大馆以往对影印书采用中文图书的加工方式,但是考虑到借阅这类图书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后将影印书的加工方式转变为外文图书的加工方式,并结合外文图书著录规则制定了影印书著录规则。此外,南工大馆为了提高文献保障率,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图书采访环节,针对读者的学科类型与阅读层次加强图书的复本量控制;同时为了方便读者借阅,在资源建设的典藏环节,随着读者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典藏规则和策略。
过去,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基本上是闭门造车,为完成工作量闷头苦干,缺乏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近两年,文献资源建设部通过各种渠道向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并积极开展部门内部学习讨论,形成每周工作例会制度,所有员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献计献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提高了文献资源采购质量。
2006年,南工大馆的部分中文图书加工开始采用外包模式,并开放远程端口供外包商异地登录、进行图书加工,但是这种外加工过程的监控难度较大,加工质量难以保证。2010年,南工大馆采访人员对外包加工的权限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分析,关闭了不相关模块的操作权限,并对图书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抽查和监控,大大减少了质量问题,也为新一年的图书加工的招投标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传统外文图书的选购主要是由专家进行书目圈选,但是这种采购方式的直观性较差。2010年,为了提高外文图书的采访质量,南工大馆采访人员加强了与图书供应商的合作,结合本校专业需求,克服场地、人员等多种困难,成功举办了外文书展,为全校师生近距离了解外文原版图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本馆的外文图书采购提供了新途径。在中文图书的采访过程中,南工大馆还加大了院系师生参与选书的力度,多次带领院系老师到书展现场、供应商的仓库进行现场采书,并事后向参与选书的老师发去感谢信,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围绕学校的“工大才俊”项目,推出了定向服务,如采访人员为“工大才俊”项目提供图书信息个性化VIP服务,组织相关的外文期刊和外文图书目录供项目研究人员选择,为该项目争取到专门的资源建设经费,在研究人员推荐的20余种外文期刊中进行精心挑选和评估,并用专项经费订购了多种高质量期刊。
以往南工大馆一直将非原版外文图书(包括影印图书和中国人所著的外文图书)作为中文图书进行采购、加工和流通管理,使得这类图书隐藏在大量的中文图书中难以被读者发现,借阅率较低。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在调研国内多所高校图书馆影印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南工大馆影印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读者为本,将非原版外文图书作为外文图书进行加工管理,提高了这类图书的利用率。
汇文书目查询系统具有读者荐购图书的功能,但由于历史原因,南工大馆一直忽略了这项工作,导致读者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2010年开始,采访人员积极回复读者的推荐订购信息,认真听取读者建议。对于荐购绝版图书、高价图书或不适合馆藏的图书的读者,采访人员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给予人性化的回复。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开创了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新局面,使图书馆文献资源能够更加满足读者需求。
随着部门工作内容的更新、变化,图书馆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在确保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采访、多媒体加工、问题图书处理等工作环节作出了相应调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中文图书加工中的抽样书验收环节程序繁琐,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经过调研,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去掉了抽样环节,使得图书加工流水线更加畅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院系及资料室调整后需调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社会捐赠书刊,图书馆应研究已有馆藏资源和外来资源的特点,制订合理的资源整合策略。2010年,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向图书馆捐赠图书数千册,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根据这些捐赠资源的特点并结合本校专业特色,精心挑选、加工并上架,使这部分资源的流通借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科资源;江苏省药物研究所合并到南京工业大学,其资料室的资源需要整合到图书馆,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根据这些资源的学科特色并结合本校药学专业的文献资源需求,从近万册的西文合订刊中去重并挑选了2 000多册过刊及适合馆藏的1 000多册西文图书,经加工上架后实现了外来资源和已有资源的有机整合。
特藏资源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特藏资源库的建设是异常艰难的过程。2010年,文献资源建设部借逸夫图书馆评估之机展示了本馆的特藏资源库。该库包括“学人文库”、“院士文库”、“书香溯源”、“春泥护花”4个部分,其中“学人文库”展示了学校教职员工多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院士文库”展示了学校优势学科院士的卓越贡献;“书香溯源”以图片和实物诉说了南工大百年藏书建设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春泥护花”则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前辈们鞠躬尽瘁、教书育人的高尚风范。该特藏资源库自开放以来,使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藏书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扩大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影响力,推动了特藏资源建设的步伐。
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图书馆应把握各种时机,深入各院系开展延伸服务。南工大馆在2010年学校多个院系申报学位点之时为各院系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源统计与分析数据,既为各院系的学位点申报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也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出资源建设的缺陷,并将此作为日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参考。
在期刊装订工作中,南工大馆以往只对上一年度订购的期刊进行选择性装订,致使不需要装订的期刊基本处于闲置状态。2010年,文献资源建设部联系了贵州贫困山区学校,本着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组织了专业人员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阅读兴趣入手,从这些闲置期刊中精心挑选了1 000多册期刊,并拟出图书捐赠协议,联系物流公司,将这些期刊送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洗马乡中学,给贫困山区的师生送去了温暖,同时也使这些期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此外,南工大馆以往对于接受的赠刊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管理,2010年文献资源建设部组织专业人员分析了这些赠刊的特点和适合的用户群,将这些期刊分类加工后分送到图书馆的各个馆藏地点及咖啡厅,极大地提高了这些资源的使用价值。
南工大馆文献资源建设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方式,获得了图书馆与学校各个层面的认可。随着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文献资源建设部的工作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内容和新思路。
[1]林晓霞. 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2):42-44.
[2]郭玉强.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学校重点学科文献保障[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9(2):5-7,47.
[3]刘晓荣.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28-30.
[4]施必青.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思考:以浙江林学院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 情报探索, 2010(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