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存仁养吾堂刻《风雅翼》叙录

2011-03-18 06:51
图书情报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上虞风雅总目

孙 振 玉

(山东大学图书馆 济南 250100)

·古籍研究·

顾存仁养吾堂刻《风雅翼》叙录

孙 振 玉

(山东大学图书馆 济南 250100)

《四库全书总目》在《风雅翼》提要中,并未充分注意描述其与版本变化密不可分的、校雠学意义上的“家学”特征,并未注意到《风雅翼》在宋元理学向中国文学渗透、扩张的理学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三十一年顾存仁养吾堂刻本《风雅翼》十四卷,包括选诗补注八卷,选诗补遗二卷,选诗续编四卷,内容较全,三部分的目录及小序也较齐备。遗憾之处是缺了元代夏时、谢肃、戴良等人的序论。

刘履 《风雅翼》 家学 叙录

为古书写叙传犹如为古人写传记,一个是记录某个对象的物理变化,一个是揭示某个对象的行为及精神风貌。在古人的校雠理论中,为古书写叙传与为古人写传记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学术行为,古人为古书写叙录本来就是既审定篇次,又推论生平*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三·汉志六艺第十三》:“《艺文》虽始于班固,而司马迁之列传实讨论之,观其叙述战国秦汉之间著书诸人之列传,未尝不于学术渊源,文词流别,反复而论次焉。刘向、刘歆盖知其意矣。故其校书诸绪论,既审定其篇次,又推论其生平。以书而言,谓之叙录可也;以人而言,谓之列传可也”。。这样说来,为一部古书写叙传,既包含了去追寻它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物质属性,它的生与灭的物理转换,用道家的概念表述便是:“出生入死”;同时又包含了去复现它的内在逻辑或精神历程,借用儒家概念说,这便是:“舍生取义”。一篇叙传,如果仅仅局限于揭示它的生灭存废的物理流程,并不能全面显露这部古书所体现的真正价值。因此,为古书写叙传,一要追索、复原出其版本的生灭存废的物理线索,形式特征;还要揭示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或精神历程。此为古人所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此为章学诚校雠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辨章,具有辨明、彰显之意;考镜,具有稽考、揭示之意。在章学诚看来,真正的校雠学不是“甲乙部次”之学,而是“辨学”、“考源”之学。之本意。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三十一年顾存仁养吾堂刻本《风雅翼》十四卷,包括选诗补注八卷,选诗补遗二卷,选诗续编四卷,内容比较全,三部分的目录及其小序也比较齐备。其家学特征及物理流变如下:

1 《风雅翼》的家学特征

《风雅翼》,元代刘履所著。刘履,字坦之,上虞人(今属浙江),生于元延佑四年(1317),卒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之,至京师,授以官,以老疾固辞,赐钞遣还,未及行而卒”。据谢肃《密庵稿·草泽先生行状》:“洪武十二年秋七月,诏求天下博学之士…”。四库馆臣所记“洪武十六年”有误,应改为洪武十二年[1]。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风雅翼》:“首为《选诗补注》八卷,取《文选》各诗删补训释,大抵本之‘五臣旧注’,曾原演义,而各断以己意。次为《选诗补遗》二卷,取古歌谣词之散见于传记、诸子,及乐府诗集者,选录四十二首,以补《文选》之阙。次为《选诗续编》四卷,取唐、宋以来诸家诗词之近古者一百五十九首,以为‘文选嗣音’。其去取大旨,本于真德秀文章正宗,其铨释体例,则悉以《朱子诗集传》为准”[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指“曾原”是曾原一之误。曾原一,字子实,江西人,著有《选诗演义》。《四库全书总目》在其提要中点到《风雅翼》思想源头为朱熹之《诗集注》、曾原一之《选诗演义》、真德秀之《文章正宗》,此种发现可谓难能可贵。然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刘履《风雅翼》的辑注方式是:“不明文章之正变,而谬为大言”及“不明文章之体裁,而横生曲解”;又批评其诠释体例:“至于以汉、魏篇章,强分比兴,尤未免刻舟求剑,附合支离”;并总评《风雅翼》称:“以其大旨不失于正,而亦不至全流于胶固。又所笺释评论,亦颇详赡,尚非枵腹之空谈”[3]。《四库全书总目》作此种批评是未就其中本末关联进行进一步分析,不能不说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盲点之一。

刘履在其“选诗补注凡例”中强调其选诗、补注的标准是“本于性情,关于世教”[4]。《风雅翼》一书在思想上继承中国诗教传统,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曾原一、真德秀的思想、行为及著述保持了理念和方法上的一致,与以上理学名家的著述《诗集传》、《文章正宗》、《选诗演义》形成一个维护中国诗教传统的“理学”诗教体系,以呼应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诗经》、《楚辞》及五言诗的诗教目的。四者在宋元理学的产生、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联合作用,诸家著述在思想及方法上集中构成一个理学思想,对中国诗文领域或审美领域联合渗透,借此壮大理学的文化地盘。围绕着《风雅翼》而驻足、合力的《诗集传》、《文章正宗》、《选诗演义》,是在对中国文学施行特定角度的解读,它们共同构成一种理学向中国文学渗透的“家学”体系。无论是在刘履《风雅翼》凡例说明和注解内容上,还是在谢肃、夏时、戴良等人为其撰写的序论中,都充分表达了中国自《诗经》至《楚辞》再至五言诗以来一以贯之的“世教”解读气息。这是一种中国诗文的理学解读,而且在以上体例说明和序言中,加之《风雅翼》的体例结构、编注内容,似乎都在表明其理念及方法最适合解读中国主流诗文。以理学解读文学的文化传统在《风雅翼》中体现的最为清晰。例如:《四库全书总目》就指出其“选诗补注”是“本于曾原演义”。又断言在“选诗续编”、“选诗补遗”中“其去取大旨,本于真德秀文章正宗,其铨释体例,则悉以朱子诗集传为准”。至于“铨释体例,则悉以朱子诗集传为准”应该是指《风雅翼》全书的编注标准源自朱熹《诗集传》。应当说,四库馆臣点出《风雅翼》在思想上和体例上与理学名家著述之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慧眼独识,表现出一定的学术鉴别力,无意中应和了古人校雠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真谛所在。遗憾的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未深入认识到围绕在《风雅翼》周边的理学氛围是如何构成一种校雠学意义上的“家学”体征的,错失从此种有价值的角度继续深入分析《风雅翼》理性结构的时机。《四库全书总目》并未在理学思想如何深刻影响《风雅翼》的编注理念和编注方法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果,而是紧紧抓住一些细枝末节加以点评了事,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至于对《风雅翼》所提出的总评:“其大旨不失于正,而亦不至全流于胶固。又所笺释评论,亦颇详赡,尚非枵腹之空谈”更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的大话,根本就没有切中要害。

刘履在“选诗补注”所列的十二条凡例中,谈到其选诗标准是:“其体制古雅,意趣悠远而所言本于性情,关于世教,足为后学准式者取之”[5],此可谓点题之言。参考《风雅翼》“赋比兴”的编注体制及编注内容,便不难见出《风雅翼》全书的“世教”目的。四库馆臣仅仅从选诗、注诗的形式角度,对刘履以“比兴”的旧格式去研究汉以后的诗歌,称此为“刻舟求剑”,并非中肯批评,此种批评并未体谅到刘履《风雅翼》所处的理学“家学”地位及“世教”宗旨。

刘履在其“选诗补遗”自序中说:“则与考择也,固不得不致谨而加之精严也”。其“致谨而精严”的自我督责也是源于“盖亦窃承朱子欲抄经史诸书韵语、《文选》古诗,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之遗意”。刘履又在其“选诗补遗”自序中再次坦言他是在“窃承朱子之遗意也”。此言用意深远,却没有引起四库馆臣应有的关注。从以上自序,可见出《风雅翼》编注者刘履对理学大师朱熹的崇敬之情。四库馆臣仅从形式角度指责朱熹以“比兴”方法注解《楚辞》,引起了异议,进一步断言刘履步其后尘,是“效西子之颦”。此种轻率断言,证明四库馆臣确实没有注意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向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渗透、扩展的良苦用心,忽略了《风雅翼》所包含的理学体征和校雠学意义上的“家学”特征,最终没能更好地把握此书的真正价值。

2 《风雅翼》的成书、题名及作者

《风雅翼》在一些著录著作中亦被称为《选诗补注八卷 补遗二卷 续编四卷》,在元至正二十一年春或之前成书。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明正统三年何景春刻本中有元至正二十一年春二月谢肃为《风雅翼》所撰写的序论。谢肃不仅于元至正二十一年为《风雅翼》撰写序论,又于明洪武三年写诗记述《风雅翼》的学术价值*谢肃(1332-1385),字原功,号密庵,浙江人,著有《密庵稿》。。谢肃《密庵稿丙卷》有诗曰:“庚戍秋(洪武三年)七月,中山刘坦之先生补注<选>诗。辞简而事明,论切而指达,正五臣之荒谬,黜苍山之浅鄙,撷花采实,成一家言,盖可以行今而传后者也。诗以美之”[6]。谢肃必是在《风雅翼》成书后或刊刻后的洪武三年写诗记述。从以上资料推测,《风雅翼》成书于元末至正二十一年或至正二十一年前,约刊刻于明初洪武三年。

《风雅翼》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冬十一月已经被称为《风雅翼》。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残本《选诗补注八卷补遗二卷续编四卷》前有元至正二十三年冬十一月戴良序云:“《补注》凡八卷,《补遗》二卷,《续编》四卷,合十四卷,以其可为风雅之羽翼也,故通号之曰《风雅翼》。愿序而传焉”*由于条件所限,本文作者未能见到戴良序言原文,此段文字转引自张剑先生《刘履著述考》载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五期,第80页。。《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是编以《风雅翼》题名,并将其中的选诗补注、补遗、续编作为《风雅翼》的三个部分的著录方式符合作者本意及作品原始结构,这种著录方式或参考了元至正戴良序论*戴良(1317-1383),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元代浦江(今属浙江诸暨)人。。

关于《风雅翼》的作者,有观点提出《风雅翼》选诗补注的辑注者非刘履一人,根据《上虞刘氏宗谱》还应有其从弟刘惟善和侄子刘鹏、刘谏参与编注[7]。张剑提出,据《上虞刘氏宗谱》卷十一《明富川县知县刘公行状》云:“会元末明兴,天下大乱,公与从兄坦之先生隐居教授,笃学修行,若《选诗补注》,与有力焉。”以上表述是持有《风雅翼》非刘履一人撰注的观点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然而,严格审阅以上表述,并不足以证明刘惟善(明富川县知县刘公)是否参与了《风雅翼》一书的编注。同书中关于刘鹏、刘谏参与撰注的表述也同样是语焉不详。《上虞刘氏宗谱》中的相关表述不足以证明《风雅翼》的辑注者除刘履外还另有他人。另据《风雅翼》宣德九年陈本深本,刊有金华戴良、会稽谢肃、上虞夏时和曾鹤龄四人写的序论,戴良序作于元至正二十三年。谢肃序作于至正二十一年(据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一)。四人序言中均未提及刘惟善、刘鹏、刘谏参与过《风雅翼》的辑注。再者,现存明代诸版本的《风雅翼》(何景春本、顾存仁本等)均明确注明“上虞刘履坦之辑选”、“上虞刘履补注”、“上虞刘履校选”,均未见其他人参与撰辑的记录。据现存资料考证,关于《风雅翼》或《选诗补注》的作者除刘履外还另有他人的观点实属证据不足,《风雅翼》确为元代至正年间刘履独立辑注。

3 《风雅翼》的版本及山东大学藏明嘉靖本

在《风雅翼》版本方面,关于《风雅翼》的初刻时间是在元末还是明初的争论,主要有三种可供参考的观点和资料。其一,据范志新《文选版本论稿》称元代没有《风雅翼》刻本。杨士奇在《东里续编》中提到的“上虞本”不会早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文选版本论稿》断定“元末并无《风雅翼》刻本”[7]。其二,《季沧苇书目》、《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等,将《风雅翼》明确著录为元刻本。其三,张剑观点:《风雅翼》是否有元代刊本应该存疑*参见张剑. 刘履著述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80.。

明永乐台阁馆臣、《文渊阁书目》编者、著名藏书家杨士奇在其《东里续集》(卷十九)中记载了关于《风雅翼》早期版本刊行情况。据杨士奇记载,他在武昌,于永乐丙子冬从一位名叫张登的职业手抄人那里得到一本《风雅翼》手录本。后来他回到京师,又得到过《风雅翼》上虞刻本。还有在永乐丁酉(十五年,1417)年得到过郭绪送给他的《风雅翼》刻本。从杨士奇对是书的记载来看,看不出其所言的“上虞本”等究竟刊刻于何时。据现有资料,还无法确切证明《风雅翼》初刻是在元末还是在明初。有观点提出《风雅翼》的“上虞本”应是明初初刻本。

从以上讨论可以梳理出一个粗略的《风雅翼》刻本刊行历史结构图。《风雅翼》初刻应该是没有明确标注刊刻时间的“上虞本”。据称其行款反映了元代版刻风格:四周双栏,粗黑口,双花鱼尾,顺向。《风雅翼》重刻是明宣德九年陈本深本。其与原刊本不同,版心逆向双鱼尾,卷首有曾鹤龄序。曾序提到了陈本前的“绍兴刻板”*本文考证,元代的浙江上虞曾属绍兴路。。依据是序可以推知,陈本前只有“上虞版”。《风雅翼》第三刻是明正统三年何景春重刻本。天顺四年重刻本,是为《风雅翼》第四刻。第四刻之后有弘治王玺本、嘉靖四年萧世贤本、嘉靖三十一年顾存仁本。

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顾存仁养吾堂刻本《风雅翼》十四卷,包括《选诗补注》八卷,《选诗补遗》二卷,《选诗续编》四卷。开本:高24.7厘米,宽16.8厘米;书框高19.1厘米,宽13.7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白口,白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方刻有“养吾堂”斋名,字体方正,写刻工雅。书前刊刻嘉靖壬子七月顾存仁“重刻选诗序”。此序记述了《风雅翼》的学术渊源、价值及刊刻情况,称《风雅翼》“非所以存一代之制,而谓正声之未亡”。《选诗补遗》末印有嘉靖壬子年牌记云:“是编刻于嘉靖甲辰,讫工今岁壬子。刻李潮叔侄,书龚氏白谷,技尽吴下,可与兹编并传。而白谷文士卷帙誊写非其业也,遂至数年始克完局。呜呼!难哉。东白斋识”[8]五行,记述当时刊刻本书的起讫时间及相关人物,反映了此书从嘉靖甲辰至壬子数年间的艰辛刊刻过程。是编收藏有“陈印济生”朱文方印、“陈”朱文方印、“格”朱文方印、“陈格”白文方印、“陈格之印”白文方印、“龙见书屋”朱文椭圆印、“天然去雕饰”白文方印、“谅直”朱文方印等*以上印文见于: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 济南:齐鲁书社,2007:262.。

[1] 谢 肃. 密庵稿[M]// 四部丛刊三编:第71分册. 上海:上海书店,1986.

[2] 纪 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出版项不详].

[3] 纪 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八 集部四十一. [出版项不详].

[4] 刘 履. 选诗补注凡例[M]// 刘 履. 风雅翼. 刻本. 何景春,1438(明正统三年).

[5] 刘 履. 选诗补注凡例[M]// 刘 履. 风雅翼. 刻本. 何景春,1438(明正统三年).

[6] 谢 肃. 密庵稿:丙卷[M]// 四部丛刊三编:第71分册. 上海:上海书店,1986..

[7] 张 剑. 刘履著述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77-82.

[8] 范志新. 文选版本论稿[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16.

[9] 刘 履. 选诗补遗[M]// 刘 履. 风雅翼. 刻本. 顾存仁养吾堂,1552(明嘉靖三十一年).

TheBiographyofFengyayiCarvedbyYangwuTang

Sun Zhenyu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The abstract ofFengyayiinSikuQuanshuCataloguedoes not fully describe its genealogical propert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its editions and pays no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role it played in the penetration of Confuciu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nto Chinese literature. ButFengyayicarved by Yangwu Tang i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now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is quite full in its content. It includes 8 volumes of annotated poems, 2 volumes of supplemented poems, and 4 volumes of continuation. However, it is a pity that the prefaces by Xia Shi, Xie Su and Dai Liang in the Yuan Dynasty are missing in this book.

Liu Lv;Fengyayi; genealogy; biography

G256.22

孙振玉,男,1965年生,博士,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道家文献及思想、文艺学、美学,发表论文1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数篇。

猜你喜欢
上虞风雅总目
总目次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第36 卷总目次
颂风雅征稿
静守流年亦风雅
着风雅汉服,做谦谦君子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
2009年总目次